蜀漢坐看關羽失荊州,劉備的陰謀還是諸葛亮的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63位 荊州爭奪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大將關羽北上,企圖占領曹魏襄樊二郡。

關羽初期採取了圍城打援的方針,攻陷了樊城,並水淹曹魏于禁七軍,一時震驚華夏,也引起了蜀漢盟友東吳孫權的不安。

趁關羽與曹魏交戰,兵力空虛,孫權派呂蒙偷襲江陵、公安,關羽回援,敗走麥城,被孫權殺於臨沮。

將帥星數:★ ★ ★ ★ ★ ★ ★ ★ 關羽 呂蒙 陸遜 曹仁 徐晃

圖:關羽(新《三國》于榮光版)

圖:呂蒙

精彩星數:★ ★ ★ ★ ★

政治影響星數:★ ★ ★

綜合星數:5.5★ ★ ★ ★ ★ ☆

戰爭類型:

驕戰——面對蜀漢第一大將萬人敵關大將軍,東吳使用了一個簡單而致命的戰略——卑而驕之。

關羽失荊州,並非大意,而在狂傲。

公元前219年十二月,成都。

漢中王劉備做了一個很淒涼的夢。

他夢見重回涿縣的那個桃園,那裡桃花依然燦爛,瀰漫著春天的氣息。

春天是充滿著希望的。

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三十年來,這份兄弟情深是劉備取得今天成就的基石。

然而一陣狂風吹過,桃花片片隨風飄零——花開花敗終有時。

劉備看見二弟關羽一臉淒涼,向自己拜別。

三十年,如今已到你我兄弟離別之時,弟去矣。

劉備伸手想抓做二弟,關羽卻成了一堆灰跡,散於空中。

劉備夢醒,愴然淚下,已是明白了什麼。

成都,竟然下起了漫天的雪。

是夜,蜀漢,將為一個英雄而無眠。

赤壁之戰後,曹孫劉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三大勢力。

曹操雖敗,但依然占領著原東漢十三州中的八個州,無論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遠遠強大於孫、劉;而孫權則在赤壁之戰中讓曹操見識了自己水軍的強大,使曹操認識到一時難以消滅孫、劉。

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當時除曹、孫、劉外,中國還殘存著韓遂、馬超、張魯、劉璋等其他割據勢力,三家在赤壁之戰後,對外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吞併殘存割據勢力上面。

曹操在北方吞併了西涼韓遂、馬超及漢中張魯;孫權則向南據有了交州;劉備則藉助孫、劉聯盟崛起,白手起家,占據了荊州四郡,又向孫權借得南郡,再一舉占領了劉璋的益州,成為最大的贏家。

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其他割據勢力基本已被三家吞併,曹孫劉三家又開始了大規模的正面交鋒。

其中荊州成為了三家必爭之地。

圍繞荊州,曹孫劉三方展開了一系列複雜而激烈的鬥爭。

荊州是原東漢十三州之一,其境相當於現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陽地區,以及貴州、廣西、廣東的部分地區,共有南陽、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南郡、江夏七郡,是當時南北的交通要道,來往益、揚的必經之地。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北歸。

劉備在東吳孫權的默認下,迅速地占領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四郡。

後來又通過外交手段,向孫權借得了南郡,取得了自己發展的根據地。

荊州七郡,南陽郡是曹操的地盤,江夏郡為孫權的地盤,而其餘五郡則盡為劉備所得。

赤壁之戰後,孫權方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對於當時實力弱小的劉備方,採取的是扶持政策(所有才有了「借荊州」之舉)。

可是隨著孫、曹之間進入相對平穩的相峙階段,而劉備占據益州後越來越強大,孫權對劉備從扶助開始轉變為防範和猜忌,孫劉聯盟開始出現裂縫。

劉備在取得益州後,孫權即派人索要當年孫權「借」給劉備的荊州中的三郡——長沙、零陵、桂陽。

《三國演義》把這段演繹得很精彩,老劉一個勁哭,就是不肯給。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里,荊州之地是必爭之地,是將來北上一統中原的基地,老劉怎麼可能把這塊到口的肥肉讓出呢?

孫權乾脆直接派人去上述三郡就任,結果被劉備駐守荊州方面的最高軍事統帥關羽趕走。

圖:關羽(《關雲長》甄子丹版)

孫權不是吃素的,文的不行,只有武力相向,於是派出了呂蒙出兵強奪長沙、零陵、桂陽。

劉備對孫權強奪荊州三郡的行為很憤怒,令關羽率三萬軍進駐長沙、益陽。

同時自己親率五萬軍駐守公安,予以孫權軍事上的壓迫。

但雙方在益陽相峙的一段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主要原因還是當時對於孫、劉來說,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當時曹操正入兵漢中,而與孫權也在淮南爭奪激烈)。

最終劉備還是選擇了妥協以維持孫劉聯盟。

雙方達成了和平協議,談判結果是劉備獲得荊州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之地,孫權獲得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以東之地。

孫劉聯盟的再度達成對方是有利的,劉備隨後在漢中與曹操的角逐中勝出,占據了漢中,而孫權也在淮南與曹操的爭奪中始終控制著制江權,令曹操不得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嘆。

然而在漢中之戰剛結束,關羽卻發動了對曹操軍的襄樊之戰。

這裡有一個後世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就是襄樊之戰是劉備授意還是關羽擅自發動。

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劉備剛發動了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雖然獲勝,但是元氣也大傷,需要的是更多的休養生息,從後來關羽請求劉封、孟達支援被拒來看,蜀漢方面對於攻擊襄樊沒有全面的部署,更多的是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註: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之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

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不但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的關羽發動的一次局部戰爭。

襄樊之戰的發動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關羽坐鎮荊州多年,苦心經營,實力大增。

而因為要維持孫劉聯盟,劉備方在荊州失去了長沙和桂陽,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關羽由此想到了向曹操的襄樊方擴張。

關羽個人的原因也很重要。

赤壁之戰後,劉備賦予了關羽鎮守荊州五郡,獨擋曹、孫二方的重任 。

關羽鎮守一方,不僅非常出色地完成任務(失長沙、桂陽更多出於政治原因),而且做大做強。

圖:關羽(老《三國演義》陸樹銘版)

陳壽對關羽的評價是「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就是說關羽這個人的最大缺點是驕傲,極好面子。

劉備入益州,取漢中,一干人等紛紛立下戰功,而關羽則只能拖刀在荊州當後衛專注於防守,心裡當然非常不爽。

所以在新加盟劉備方的「外援」馬超、黃忠和自己評定為一個級別時(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關羽相當的不服氣,寫信質問諸葛亮:馬超這小子能和我關羽比嗎?我當年千里走單騎的時候他還不知在哪兒!諸葛亮對此也只有好言相勸,給關羽多戴高帽,說馬超一新來乍到的小子,也就頂多和張翼德比比,怎麼能和老關你相提並論呢(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級別相同,主要是為了工作需要嘛。

諸葛亮的高帽讓關羽消氣。

卻並不服氣。

在漢中之戰後立即就發動了襄樊之戰,有更多負氣而為的意思,更想讓成都總部看看,我關公這把大刀依然鋒利,不差那些新人。

關羽在劉備軍中的地位當時無人能及(很多人認為他穩坐第二把交椅,這並不誇張),劉備、法正、諸葛亮等成都總部對關羽的出征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沒有人能意料到,關羽此次的出征,會一發而觸及全局,造成了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只能怪關羽初期的戰績太過於驚艷了。

公元219年七月,關羽率領約三萬水步軍北上,攻擊樊城。

樊城對比襄陽,戰略位置和地理位置都相對遜色一些,關羽為什麼不直取襄陽呢?

在此又顯現出了關羽的個性,英雄出手,選擇的必然是最強大的敵人。

樊城有曹操方的名將曹仁。

曹仁是曹氏「八虎騎」之首,戰功赫赫。

曹操兵敗赤壁後,曹仁獨守江陵與孫、劉周旋,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後駐守樊城。

公元218年,宛城守將候音率眾反叛,企圖與關羽聯合,然而雙方還來不及有下一步行動,曹仁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鎮壓了這次叛亂。

對關羽來勢洶洶的攻擊,兵力不多的曹仁選擇堅守樊城。

漢中爭奪戰中失利後,對於曹操來說,襄樊已不可再失,急派于禁、龐德、徐晃增援曹仁。

于禁、龐德的三萬軍隊駐兵於樊城北,徐晃駐兵於宛城,待機而動。

老天爺在這個時候幫了關羽一個大忙。

八月樊城忽降暴雨,于禁的軍隊駐紮的營地為平地,被暴雨所淹。

關羽借暴雨之勢向於、龐軍發動攻擊,生擒于禁,斬殺龐德,俘獲其三萬人馬。

關羽的水淹於、龐七軍,並沒有演義之中描述的如此神奇,更多的是藉助了意外的氣候變化,但從此戰中也再一次體現了曹軍不習水戰的特點。

樊城忽降暴雨,雙方都無法預料,而關羽軍卻對此作好了充分的預案和準備(包括在營地的選擇上),沒有受太多影響,能第一時間恢復正常的戰爭力。

而曹操的於、龐軍則在暴雨中陷入癱瘓,失去戰爭力,很輕易被關羽軍所滅。

消滅於、龐部,掃清外圍後,關羽繼續乘船圍攻被山洪水所淹的樊城,建立數重圍,一方面是洪水淹城,另一方面是關羽的水軍圍城,城內外斷絕聯繫,糧食也即將用光,救兵無法抵達,樊城危在旦夕。

在危難關頭,曹仁和汝南太守滿寵選擇了堅持,關羽離攻陷樊城只差那麼一點點。

此時,各方面的條件都越發顯得對曹方不利。

曹操內部發生了魏諷叛亂事件。

十月,陸渾百姓孫狼起義,依附關羽。

關羽授其官印,增撥部隊,擾亂曹操後方,一時鬧得雞犬不寧。

曹操一度準備親率大軍增援曹仁,尚書桓階勸阻了他,要他靜觀其變,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X因素還沒有出現。

關羽北上征伐襄樊,所驚動的不僅僅是曹操。

對於孫權來說,劉備已經不是那個僅有萬餘兵馬,讓他很放心的盟友了。

孫權數年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曹操爭奪淮南及制江權(曹操曾先後三次進攻濡須)上。

經過反覆爭奪,曹操因為其水軍的劣勢,始終不能從孫權手中奪得制江權,而孫權因為本身的實力問題,向淮南發展也受阻,雙方形成相峙局面。

通過赤壁之戰及之後對曹的多次江上作戰,孫權對自身實力的信心大增,認為以自己水軍實力保衛江東已經沒有什麼問題。

這時候,劉備作為一個盟友的作用越來越小,反而劉備占據荊、益兩州,對自己而言已經是不亞於曹操的威脅。

討要荊州不成,孫權派兵武力強占,孫劉聯盟一度面臨解崩。

雖然後來在雙方的冷靜考慮下和平達成協議,但紙協議並不能維持孫、劉兩人那膨脹而無法滿足的政治慾望。

關羽出征襄樊,對孫權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如攻下襄樊,擁有荊州三郡加上襄樊的關羽,對東吳將是多麼可怕的威脅。

與曹操不同的是。

關羽同樣擁有與東吳一樣強大的水軍。

當然,孫權也看到了誘惑的信號,關羽北上,荊州必然空虛,這成了孫權吞併曾經「借」給劉備的荊州三郡的最好機會。

但這次孫權決定做一隻披著羊皮的狼。

在發動偷襲前,他屢屢向關羽方示好,先是向關羽提出聯姻(遭關羽拒絕),後面又用陸遜替代呂蒙駐守陸口。

陸遜那時初出江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湖菜鳥。

關羽對江湖沒有名頭的小子,從來不屑一顧。

陸菜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關大將軍送去了很多江東特產,並附捎一封肉麻之情溢於言表的信,信中全是小陸對關大將軍猶如黃河之水滔滔的敬仰之情以及求和之意。

關羽上當了,真沒把豆包當乾糧,把陸遜當大將,認為失去了「吳下阿蒙」的東吳暫時對他沒有了威脅,放心把所有荊州方面的精銳部隊都調到了襄樊前線。

樊城的山洪水逐漸退去,一張撒向關羽的大網也由此開啟。

呂蒙與陸遜率領東吳軍士,白衣渡江,對公安、江陵一帶發動了襲擊。

關羽留在公安、江陵駐守的是糜芳、傅士仁。

按道理,關羽出征,留守的必然是心腹之將,然而關羽平生最大的缺點就是恃才自傲,不善於與周圍的同志搞好關係,如與這兩位,就鬧得不可開交。

關羽一度曾放言,他倆未能按時供應前方糧草,回來後必然治其死罪。

糜芳和傅士仁心中正忐忑不安的時候,呂蒙、陸遜打過來了。

二人說我也不打了,乾脆投降算了。

呂蒙、陸遜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公安和江陵,呂蒙顯示出了他不僅能打仗,搞統戰內政也是一把好手,很快就穩定了江陵和公安的局勢



關羽其實也很快聽到了東吳發兵偷襲公安和江陵的消息,如果關羽警覺,第一時間撤軍回援,還有可能解救公安與江陵,讓糜傅二人無投降獻城的機會。

但是面對著即將攻陷的樊城,關羽作出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錯誤的決定,他決定攻下樊城再回師救公安、江陵。

樊城並沒有他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而關羽軍已是強弩之末。

風歇了,雨停了,圍困樊城的水慢慢退去,關羽的希望也慢慢破滅。

曹操的援軍又陸續趕到,等待他的是曹操方的大將徐晃。

徐晃和關羽都是山西老鄉,關羽以前在曹營的時候兩人關係非常不錯,英雄,惜英雄沒少出去吃吃喝喝稱兄道弟。

兩人見面,在馬前相互聊起了家常里短,感嘆人生苦短。

聊天完畢,二人眼中的溫情漸漸散去,取而代之是高手對決時的殺氣。

徐晃回馬在陣前遛了三圈,大呼:誰能取關羽項上人頭,賞金千斤。

說罷提刀向關羽殺去。

書載,關羽聞之大驚,不料徐晃會翻臉,大敗。

徐晃率援軍在樊城附近的四冢屯大敗關羽,衝破了關羽設置的重圍。

關羽見大勢已去,只有選擇撤兵。

可是此時的關羽,還有退路嗎?

關羽與曹操,總是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曹操對關羽的欣賞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關羽在保持著對劉備忠貞的情況下,也會對曹操暗送一下秋波。

其間殺顏良誅文丑以示好,正是告訴曹操,你來晚了哥們,俺們劉關張早已山盟海誓永訂終身了。

關羽從樊城撤走後,曹操急令曹仁停止追擊,把帶領著殘兵敗將的關羽留給了東吳孫權。

這一幕幕,是政治利益驅使下的作秀,還是不經意的真情流露?都讓後人去眾說紛紜了。

孫權可沒有曹操這麼多愁善感。

孫仲謀同志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堅持著是否為己所用是檢驗一切的標準。

顯然,關羽不是能替他抓耗子的貓,孫權只想除之以絕後患。

關羽從襄樊撒軍,江陵、公安已被孫權所占,於是敗走麥城(湖北當陽東南)。

此時的關羽部軍心渙散,毫無戰鬥力可言。

已坐鎮江陵的孫權派人勸降,關羽偽降,後僅率十餘騎突圍逃走,被孫權派潘璋、朱然阻擊於臨沮。

最後被潘璋部將馬忠所殺,一起被殺的還有其子關平。

孫權隨後派陸遜攻占了武陵、宜都、建平郡。

至此,孫權占據了劉備在荊州的全部地盤。

荊州爭奪戰,以劉備的最終出局而告終



如果僅從三國正史上看,關羽論武力,不如呂布;論戰功,不如周瑜;論謀略,不如陸遜;論忠誠,不如張飛、趙雲。

其恃才自傲、目中無人的偏執性格更是影響其成為一名一流的軍事統帥。

如果以武力、戰功、謀略來評比中國歷史的百將,關羽恐怕難以入選。

然而關羽命運的傳奇,不是在身前,而是在身後幾百年。

關羽其人從民間到官方都受到了熱捧。

唐時關羽熱就開始升溫,被評為古今六十四將之一。

到了宋朝,後來被金人擄去的宋徽宗給關羽連提了好幾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

後來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樣聽到了關羽同志的先進事跡,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

到了老朱家,關羽這支股票依然堅挺,明神宗封他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升格為「武廟」,與文廟並列,關羽擁有了與孔夫子同樣的地位(關夫子)。

到了愛新覺羅家的清代,依然對關羽追捧不已,清朝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清朝一代,關武廟數量甚至超過了文廟。

從將到侯,從侯到王,從王至君,關羽地下有知,想想自己身前那可憐巴巴的成績,不知道會不會臉紅。

不過臉紅也沒關係,後世都知道他是紅臉。

紅,是不需要理由的。

自有眾多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者從關羽現象中去提煉出文化,提煉出精神來。

荊州爭奪戰中,令後世感到很不解的是,關羽從北上襄樊,到敗走麥城,近半年的時候,成都、漢中竟然不聞不問,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看著關羽一步步走向滅亡。

總部怎麼了?是對關羽的極度信任,還是別有用心,還是另有隱情?現在網絡流行著兩種說法:一是劉備陰謀論,說劉備害怕百年後繼承人(阿斗)控制不了關羽,於是借東吳之手除去關羽;二是諸葛亮陰謀說,說諸葛亮要在劉備死後獨掌蜀政,就必須除去關羽這顆眼中釘。

兩種說法都比較「可口可樂」。

如果劉備以失荊州為代價除掉關羽,那政治智商未免也太低了點。

事實上對於一心想光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劉備來說,失去關羽和荊州,都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以至於他之後會失去理智發動對東吳的戰爭。

而諸葛亮陰謀說更無法成立,事實上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軍事上並不具備決定權,入主益州後的劉備在軍事上更多地聽信於法正。

如果說劉備是集團軍總司令的話,法正則是總參謀長,關羽是方面軍司令,諸葛亮頂多算是副總參謀長,他的作用更多的在於內政的治理。

說諸葛亮不予出兵援助關羽,諸葛亮沒有那個權限,也沒那個能力。

歷史中的孔明不是演義中那個能呼風喚雨,錦囊妙計隨身攜帶有備無患的妖人。

事實是,當時經歷漢中戰役後,成都、漢中方面元氣大傷,已經無力再出兵支援關羽的軍事行動(劉封、孟達後來拒絕支援關羽,其實也不僅僅是故意的推辭,出兵確有困難)。

只能說目光短視的關羽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役。

而劉備集團的所有人,都沒能正確地預料到這場戰役的災難性後果,導致了劉備集團在這場三國角力的政治遊戲中頓處下風。

上一篇: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64戰:公子重耳一路流亡艷遇忙,為何獨在秦國洞房前愁壞眉

本文為夜狼嘯西風今日頭條獨家首載,如轉載請註明作者署名,尊重版權為謝

敬請關注夜狼嘯西風最新歷史作品:《兩宋烽煙》(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噹噹京東熱售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公敗走麥城被擒歷史真相

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面對曹操和孫權,關羽如何獨自鎮守荊州五年?

荊州,《三國志》中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劉備借到荊州後派誰鎮守顯得尤為重要。趙雲應該是最早考...

蜀漢關羽守荊州是錯誤

荊州據後漢書地理志有七個郡。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魏蜀吳瓜分了荊州。曹魏占:南陽郡、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東吳占: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蜀漢占: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公元210年劉備向...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關羽襄樊之戰失敗辨析

背景湘水劃界後,劉備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破張郃、斬夏侯淵,曹操自長安舉眾南征無果,夏,曹操引軍還;劉備遂取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宛城侯音叛亂,...

誰是兇手《超級群英傳》關羽之死真相揭秘

關羽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一代名將卻慘遭不幸,威...

關羽真的死在了孫權的手裡嗎?

孫權向關羽提親的時候,沒想到關羽會斷然拒絕,明顯地看不起孫權。關羽能看得起的人也許只有劉備和曹操,連諸葛亮都不放在眼中,更不用說孫權了。在關羽眼裡,孫權只不過是個坐享其成的平庸之輩,根本算不得什...

襄樊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劉備得到蜀地之後勢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漢中由曹魏的大將夏侯淵和張頜等人把手,易守難攻。最後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攻占漢中而結束。

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

關羽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 九州 整理關羽要趁熱打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連連得手,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曹操不斷調兵遣將,甚至還抽調鎮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東將軍張遼支援襄樊前線,自己則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