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
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丕遲早即位,在權力交接期間他不想有太強的外圍軍事壓力,這不利於權力的和平過渡。
而且,經過四年的疲於奔命,曹操認識到,劉備與孫權是為一種遙相呼應的事態,孫權從東攻打,劉備從西打,讓曹操東西不能兩顧,這也是曹魏失去漢中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曹操的戰略在襄樊戰役之後開始有了新的轉變,他想要將戰略轉移到荊州,讓荊州重新成為戰場,這樣,曹魏、蜀漢,東吳便可以聚力荊州,曹魏便無需左右分兵,而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於荊州,以此抑制吳軍在淮南的軍事行動。
因此,基於多種目的,曹操調整的荊州戰略,主動與東吳結盟,讓東吳起兵襲取荊州,讓蜀漢勢力退出荊州。
從這一點上曹操的戰略調整是相當有眼光的,第一,劉備奪取漢中之後,占據漢水上游,而又據有夷陵南郡,從戰略上對襄樊是呈包圍之勢的,而且襄樊的東面是孫權,孫權此時已經奪取了荊州東部地區,這種犬牙交錯之勢使得曹魏軍團很是被動,從被動角度上來看就是,曹魏難以在襄樊集結兵力用兵,因為曹魏一旦在襄樊集結部隊,則孫權也不會坐視不理的,因為曹魏所占據的荊襄之地是為荊州的北部,是為東吳的上游地區,如果趁機渡江,讓曹魏的騎步精兵登陸南岸,東吳守軍的壓力就大了。
所以,一旦曹魏在襄樊集結部隊很可能就會引來孫劉的第二次結盟,屆時,劉備從漢中出兵,孫權從淮南出兵,逼迫曹魏增兵漢中與淮南,則曹魏又當陷入濡須口戰役時期的戰略被動勢。
並且,一旦孫劉再次聯軍,則襄樊將被三面合圍,對曹魏的更加的沒有好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的戰略便是放東吳西進以遏制蜀漢,是一種變形的驅虎吞狼。
據傳,這一個戰略計劃是為司馬懿所提出,由此可見,司馬懿在用兵之上果有過人之處。
於是,得到曹操許諾的孫權便召集呂蒙等密謀,孫權本意有取荊州之意,但一直以來的顧慮就是曹魏。
但是卻也不表示說孫權對劉備沒有顧慮,劉備表露出來的那種野心令孫權極為擔憂,實則與曹操不妨多讓。
而且一旦讓關羽取了荊州,則蜀漢便占據了長江上游,對處下游的孫權便是一種威脅,因此,對於孫權來說,強了蜀漢也是一塊心腹大患。
於是,乘關羽主力軍北上,東吳軍偷襲公安,奪取荊州南郡。
此時,徐晃已經擊破關羽,關羽撤軍,在撤軍途中,關羽急速回軍。
孫權以呂蒙為南郡太守,以陵遜為宜都太守。
十一月,陸遜攻破宜都郡,降納蜀漢諸軍。
孫權任命陸遜為平西將軍,駐守夷陵,封堵蜀軍出川之口,切斷蜀軍與荊州兵之間的聯繫。
關羽進川無果便退入麥城,十二月,關羽於襄陽臨沮縣章鄉被殺。
至此,蜀漢荊州軍覆滅,荊州三郡歸孫吳所占領。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
以荊州之爭觀三國之成敗
諸葛武侯在隆中對中勸劉備取荊州,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瑜的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由此可見,荊州處在一個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
三國時期十大戰爭,這些戰爭改變了歷史走向
184年,東漢爆發黃巾起義,從此中國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這一時期內,各路諸侯紛紛登場,演繹了一場場精彩戰爭。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東漢政府號召各路力量參與鎮...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是空想?
「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九:怒斥曹魏太常,維護東吳尊嚴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曹操力圖儘快統一全國的夢想,同時也保障了孫劉兩家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劉備集團乘機做大,不僅奪得了荊州數郡,之後又占據了益州地區,...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關羽北伐,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性格決定命運,被俘斬首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
襄樊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劉備得到蜀地之後勢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漢中由曹魏的大將夏侯淵和張頜等人把手,易守難攻。最後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攻占漢中而結束。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打破三國局勢平衡的重要戰役,是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魏蜀吳三個政權,赤壁戰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話說劉備赤壁之戰後不久,攻取了益州,並在建安二十四年在漢中擊敗了曹操大軍,接著派劉封...
劉備為什麼會坐視關羽軍團滅亡?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也被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