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著名的一個戰略計劃,竟然導致蜀漢衰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敗亡,始於隆中對。

說蜀漢敗於隆中對,估計很多人會不解,甚至憤怒。

本來嘛,蜀漢成就於隆中對,沒有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就沒有後來的的三足鼎立。

但是,我們說蜀漢敗於隆中對卻並非全盤否定隆中對,隆中對作為諸葛亮經典的戰略構思,固然有它高明的部分,我們要說的是,隆中對不太高明的部分。

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二、聯合東吳,對抗曹操;三、一旦前面兩種態勢達成,則由劉備親率益州主力出秦川,再命一上將率領荊州兵出宛、洛。

對於隆中對的不足,毛主席就明確提出來過。

毛主席認為:「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可見,對於隆中對一、二前兩點,毛主席是贊同的,他不贊同的部分是最後一點:分兵北伐。

他認為這個錯誤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所謂「致蜀漢亡

其實,毛主席並非第一個提出隆中對戰略重大失誤的人,早在宋代蘇洵就認為:要想成為富豪,就要主動占領交通發達的州郡,而不能窩在交通不便的地區做看門狗。

毛主席和蘇洵的觀點都是針對隆中對最後一點,即守益州和分兵北伐來說的。

那麼他們認為的隆中對的重大失誤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蜀漢究竟是否敗於隆中對呢?如果不採取諸葛亮分兵北伐的戰略,應該用什麼方式北伐呢?

筆者認為蘇洵和毛主席的觀點完全正確,隆中對分兵北伐戰略確實是一個重大不足。

諸葛亮的隆中對一個重要論點是「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指的是占領巴蜀漢中之地,以及效仿韓信暗渡陳倉,襲取關中的戰役。

但是,漢中到關中是仰攻,道路曲折,極其難走,從這一路北伐,事倍功半,並不明智。

當年劉邦之所以從漢中攻擊關中,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諸葛亮設想的劉備率領主力部隊從益州北上進攻關中,其實是將主力陷入敵人易守難攻的境地。

那麼,那麼蜀漢正確的北伐辦法應該是什麼呢?

正如上面分析的,從漢中攻擊關中並不明智,實際上,蜀漢滅曹魏,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全部主力集中在荊州方面,只留一上將帥偏師在漢中,進行佯攻。

因為荊州北上宛城,直接威脅曹魏的統治中心許昌,道路易行,運輸便捷。

關羽之所以能威震華夏,就是因為這個區域十分敏感,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滅于禁七軍後,其游騎已經插至距離許昌不足百里的地方,曹操差點遷都避開關羽鋒芒。

我們試想,若此時有劉備、諸葛亮、法正、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人率領的主力部隊增援,曹操的命運幾乎就要註定敗亡了。

有人會說,即便劉備集結在荊州,孫權還是要背盟,蜀漢還是要被魏吳前後夾擊。

這就是我們要說第二點,劉備主力在荊州,只要留下一員得力大將鎮守江陵,東吳根本一點機會沒有!

這麼說絕不是誇張,關羽在荊州數年,除了擴軍備戰,他還親自都督重修了江陵城。

《水經注》就詳細記載了堅固的古江陵城是由關羽親自督造的。

可以說,建安二十四年的江陵城易守難攻,孫權之所以偷襲荊州時派出全明星陣容,就是怕打不下江陵城導致關羽回師。

古代攻城戰十分困難,曹仁攻擊壺關要塞,長期難克,最後是關中投降才拿下。

周瑜在赤壁戰後攻擊南郡,率領東吳主力歷時一年才逐走曹仁。

張遼、滿寵等人守合肥,幾千步卒在長達數年的時間中擋住東吳大軍,寸土未失。

郝昭以一千孤軍守陳倉,諸葛亮數萬大軍猛攻難以攻克。

蜀漢末年羅憲兩千孤軍守永安,東吳軍神陸抗三萬大軍圍攻半年,結果失敗。

假如劉備主力集結荊州,派得力戰將鎮守荊州後方,就不會有糜芳、傅士仁的投降,那樣的話,面對堅固的江陵城,東吳想以偷襲的辦法取下江陵城無異於白日做夢!長期頓兵堅城之下,東吳主力就有師老兵疲,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隆中對不分兵北伐,而是取下益州後,只留一上將(如魏延)守漢中,佯攻關中,牽制敵人,而將全部主力集結在荊州,命一得力人物(如諸葛亮)鎮守後方江陵城,劉備與法正、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馬超等人,以全明星陣容攻擊宛城、洛陽一線,則建安二十四年的曹操就會土崩瓦解,「恢復漢室」的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其實對於北伐最佳線路,真正看的明白的是周瑜!

周瑜有「二分天下」戰略,就是攻滅巴蜀劉璋和漢中張魯後,東吳占領全中國的南方,然後以揚州、荊州和益州三路北伐曹操。

在這個戰略構想中,周瑜的方案是:「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奮威是指奮威將軍孫瑜,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希望與孫瑜一起西征,滅巴蜀,然後滅漢中張魯。

取得益州全境後,就讓孫瑜留在漢中,與馬超結盟。

而我周瑜則回師荊州,與孫權將軍您一起從襄陽北伐曹操。

這樣的話,就可以取得北方。

周瑜的戰略意圖多麼清晰:他取得益州後,就會回師荊州,親自帥東吳主力從這一路北進。

周瑜看的很明白,真正關鍵和要命的北伐路線,就是荊州!

縱觀後漢三國,荊州是魏蜀吳三國的樞紐和節點,要想統一天下,這裡是必爭之地,這就是蘇洵認為諸葛亮隆中對將主力放在益州的不足,蜀漢應該全力爭奪荊州!

可惜,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派一上將率偏師從荊州北伐,而將主攻路線放在難以攻擊的關中一線。

可以說,諸葛亮分兵北伐已經是失誤,而將主攻方向放在關中,更是錯誤中的錯誤。

說蜀漢敗於隆中對,並不為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天妒英才!他若沒早死 何來「三分天下」?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說起三國名將周瑜,人們總會想起那句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周瑜英年早逝是因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而且小說《三國演義》一直說到周瑜心胸狹...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嘵的這個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判若兩人。《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也即廣為人知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荊州爭奪: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

作者:殷嘯虎東吳借出荊州「臭棋」還是「好棋」?借荊州,是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象徵,也是兩家最終刀兵相見的導火索。孰是孰非,依然難有定論。要釐清這一問題,得從事件的始作俑者魯肅談起。在小說《三國演義...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