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占有荊州,向南可威懾江南,進而掃蕩割據江東之地的孫吳;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

爭奪荊州,無論是對曹操、劉備、孫權都至關重要。

所以說:「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存在著極大的矛盾。

在赤壁戰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唇亡齒寒,共同的利害關係,使劉備、孫權結成抗曹聯盟。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戰敗,被迫放棄了荊州的主要爭奪戰,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樂進守襄陽,自己退回了北方。

從軍事態勢來看,曹操在荊州上由原來戰略進攻改為戰略防守,而孫劉聯軍則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荊州

經過一年多的浴血作戰,東吳的周瑜攻占了荊州重鎮南郡(江陵),而劉備則趁此時機放棄了江夏,向荊州南方發展,並奪取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至此,荊州八郡分別被曹、孫、劉三家共同擁有:曹操占有南陽、章陵二郡;孫權占有江夏、江陵;劉備則占有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三家瓜分荊州,對孫、劉兩家各有不滿意之處。

就面積而言,劉備所得要大於孫權;但從地理位置而言,孫權則全據荊州境內的長江,占領了荊州的軍事重地。

既然大家都不滿意,那麼孫劉對於荊州的爭奪不可避免。

孫劉重分荊州,主要有兩次:

第一次:建安一十五年(公元210年),在孫劉結盟的第二年,劉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為由,要去京口親見孫權,要求都督荊州。

所謂「都督荊州」,就是要進駐江陵,占據南郡。

周瑜提出要西取巴蜀,劉備找藉口不讓當時領兵的孫瑜經過。

雙方在公安一帶布置兵力,隨時準備開打。

就在這時,周瑜突然病逝,使得原本極為緊張的局勢一下子松馳了下來。

雙方各自收兵,各守國界。

第二次: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經過三年多艱苦作戰,攻下成都,占據了益州,實現了跨有荊、益的戰略計劃,同時也使孫權感到了不安。

孫權令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前往成都索要荊州,劉備沒有同意。

孫權決定用強硬的方法收回荊州,先任命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官吏,前往赴任。

但這些官吏剛一到任,就遭到守將關羽的驅逐。

孫權非常惱怒,他令大將呂蒙率兵兩萬進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調魯肅率兵一萬抵禦關羽。

雙方調集重兵對峙的時候,傳來了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

如果曹操攻占了漢中,就會直接威脅到劉備在益州的安全。

因此劉備怕益州有失,於是和孫權講和。

雙方達成協定: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東吳,而劉備則保有江陵、零陵、武陵三郡。

劉備、諸葛亮如此這般「調戲」東吳孫權,還談什麼「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此時蜀國內部還出現了意見分歧。

諸葛亮在茅草房裡就主張:選一上將率荊州軍攻宛、洛,劉備親自率軍從益州出關中。

在劉備開始進攻益州的時候,荊州防守還算穩固。

劉備和龐統、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守荊州。

不久,龐統軍師中箭身亡,劉備在涪關進退兩難。

諸葛亮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等人輔佐關羽守荊州。

張飛領兵一萬,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

又讓趙云為先鋒,溯江而上,會於雒城。

隨後,諸葛亮親自引簡雍、蔣琬等統兵入川。

此時,蜀國軸心主力基本移到了益州。

而在荊州留守人員里,只有關羽一員大將。

自213年劉備收川到2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中間有六年的時間可以處理好荊州問題,可是由於劉備的疏忽和諸葛亮的放任自流,終於釀成大禍。

當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西北在馬氏兄弟的經營下早已平定。

劉備身邊有孔明、法正、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李嚴、吳懿、黃權、馬良(演義上跟隨關羽,三國志上並無記載)、馬謖、蔣琬、費禕等。

劉備諸葛亮明知荊州兵少將乏,卻在成都閒置了大量優秀將領和過余兵力。

先不管關二哥有多神勇,當時關羽的年齡已經60歲左右了。

別看這位老同志都到退休年齡了,脾氣一點沒變。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小說杜撰)關羽也的確太高傲,他一定想不到自己這隻「虎」最後是被「狗」咬死的。

大意失荊州?關羽一系列舉動,只是讓蜀吳矛盾提前激化,加速失荊州的進程。

個人認為,劉備諸葛亮政策上犯了嚴重的失誤,失荊州是必然的結果。

錯誤的政策下,誰來守荊州最合適呢?先來看看蜀國各位大將:

張飛:勇而有謀。

老張雖說年輕時候曾經醉酒失徐州,但自從來了諸葛亮以後,還是很聽話的。

但暴躁的性格和低差的政治能力使他不易為一土封疆。

趙云:心思縝密,為人謙虛謹慎,武藝高強。

但他只是一個侍衛之才,帶兵打仗並不是他的強項。

演義和正史里都沒有趙雲獨自成功指揮過一場戰爭的例子。

馬超:勇謀並備,又出身名門,威望較高,但其身份曾與劉備同為諸侯。

何況馬超剛加入劉備集團不久,劉備怎敢把荊州這塊肥肉給他去守?另外,馬超原單位在西北涼州,對江南不熟,不然以他獨鎮西北的能力也算是個黨政軍一把抓的能手了。

黃忠:武藝雖高,但歲數卻大,荊州之地其威望甚重,但其獨自領兵能力卻不強,兩項弱點,以決定他不可能為荊州的守將。

魏延:各方面能力都相當不錯,綜合能力較強,但他剛加入劉備集團不久,威望和地位較低,劉備不可能把這個重任給他。

圖片選自《夢三國2》人物形象關羽

所以說,蜀國選將守荊州,非關羽莫屬。

荊州易攻難守,而荊州和益州只有長江三峽相通,如曹操或孫權來攻,要想從益州出兵相救只有水路,根本來不極。

不是選誰來守荊州的問題,而是蜀國應該把都城和軸心主力放在荊州。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府,1403年明成祖即位後,從南京遷都北平,改為北京。

雖然說北京是明成祖的「基地」,但是當時元朝蒙古人勢力在北方並沒有消除,這也是明成祖遷都極其重要的原因。

荊州失守後,按諸葛亮所謂隆中對的戰略意圖最後一絲希望也已消失。

關羽死後,蜀國損兵折將,在三國後期人才市場上很難找到蜀國優秀人才。

後期諸葛亮的北伐,所謂「統一中原,恢復漢室」實際上已經是個口號而已。

人無完人,諸葛亮也不是神仙。

《隆中對》「占荊州,聯孫權」矛盾的策略導致了蜀國最終滅亡。

假如龐統不死;假如蜀國能把重心放在荊州;假如關羽讓出三郡……也許憑蜀國的實力根本不該加入荊州的爭奪……畢竟,歷史沒有假設,略作猜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鎮守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今湖北荊州)會合,但劉備於途中當陽(今湖北宜昌)長坂坡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今...

關羽失荊州的真實原因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

蜀漢失敗的標誌——關羽大意失荊州

2013-09-19 10:12:42 未知 共有301人圍觀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

三國的恩恩怨怨:孫權為啥非要找劉備索要荊州

東吳拚命的要劉備歸還荊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俗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荊州可是東漢末年的大地盤,包括:湖北、湖南全境還有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在東漢以長江為界,南陽、南郡、江夏郡在江...

令人惋惜的《隆中對》

諸葛亮在與劉備的對話中,首先以曹操能勝袁紹的實例,說明事在人為,成功要靠人謀(戰略)的基本道理,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接著就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分析,並獲致四點結論...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