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之所以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且,一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

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皇帝病逝。

由他的七歲幼子柴宗訓即位。

當時的實際軍權其實已經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

政事則基本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等人操縱。

後周王朝隨即出現「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面。

趙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

其父趙弘殷後來遷居洛陽。

趙匡胤公元(927年)出生在洛陽夾馬營。

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

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為,能征慣戰而得到了郭威的賞識。

後來又因為參預了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提升為典掌禁軍。

周世宗柴榮即位後,他又因戰功顯赫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

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

由此掌握了後周的兵權,

趙匡胤不緊手握重權,而且還在軍隊中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

他將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自己麾下的「心腹」愛將安插在殿前司諸軍裡面任中基層將領,同時又主動與其他中高級將領結交,並與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勛、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等高級將領結拜為義社十兄弟,形成一個以趙匡胤為核心的強大勢力集團。

其實在發動「陳橋兵變」之前,朝廷的兵權已經被架空。

「陳橋兵變」發生在(公元960年),也就是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正當朝野上下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慶氛圍之中的時候。

突然河北鎮、定二州傳來,契丹勾結北漢率軍大舉入侵的急報。

頓時朝野上下一片惶恐,大臣范質,王溥等人倉忙之間也沒有來得及辨別真偽,就匆忙派遣趙匡胤率軍迎敵。

正月初二,由大將慕容延釗率領的先鋒部隊先行出發,正月初三,趙匡胤率大隊人馬出征。

小皇帝、符太后、宰相范質還親自為趙匡胤把酒送行。

到了正月初三下午,因為行動遲遲,趙匡胤率領的主力軍隊才到達距汴梁城僅四十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

因為天將傍晚趙匡胤的部隊只好在陳橋驛夜宿,陳橋驛是汴京往北走第一個大驛站,自漢、周以來,這個驛站不僅是接待南、北使節的所在,也是大軍經常歇宿之處,所以規模很大,供士卒紮營的空場也十分開闊


就在趙匡胤大隊人馬駐紮陳橋驛的當天傍晚,據很多野史記載,有這樣一個傳說。

傳說趙匡胤軍中有個喚做楚昭輔的文官,他當天辦完了公務,獨自一人走出營門閒逛。

這時候看見前軍散騎指揮苗訓,一個人獨立於營外仰望天空,好象發現了什麼,這個苗訓是趙匡胤軍營中一位半仙式的人物,傳說他能掐會算,善於占卜之術。

軍營之中都稱他為苗先生。

楚昭輔走近苗訓問苗先生你在看什麼呢?苗訓手指著太陽對楚昭輔說你沒發現嗎?今天是日重光,日重光就是天上有兩個太陽。

楚昭輔順著苗訓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是在一個小太陽下面好象隱約著還有一個大的太陽,並且兩個太陽在空中相博。

楚昭輔問苗訓,天生如此異相是什麼徵兆呢?苗訓說兩日相博必有王者興。

這個小太陽代表的就是小皇帝世宗柴,大太陽代表的就是我們的點檢趙匡胤。

這就是天意所歸,應該擁立我們的點檢為天子。

當然,據野史記載,還有很多版本。

比如說當天是日全食之類,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是真是假呢?我認為日重光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如果是日重光,不可能只有苗訓和楚昭輔兩人發現。

當時的解釋是,軍營之內正在埋鍋造飯,沒有人理睬這件事情。

但是,即使軍營之內沒人發現,京師乃至全國的百姓也應該有人發現,尤其是這樣罕見的天文現象,怎麼會沒有相關記載呢?

雖然,傳說中的天上同時出現兩個太陽是荒誕不稽和滑稽可笑的。

但是,當時軍中傳出日重光,或者其他什麼天文奇觀。

還是比較可信的。

因為,古往今來有很多起義之前,都編制出這種天生異相的謊言。

這類說法無疑就是給改朝換代增加點神秘色彩而已,其主要目的無非是想宣揚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是天命所歸,天意所為。

趙匡胤當然也不能例外,總得給自己的「謀反」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甚至我懷疑這個傳說有可能是在兵變成功以後安上去的。

當時,楚昭輔和苗訓談完話各自回營,當晚通過楚昭輔添油加醋的宣傳工作,日重光的傳說迅速在軍營傳開。

一時間議論紛紛,於是在某些人適當的引導下,大家的議論很快就達到了高度的一致。

形成了「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若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

」 的共識........

而且,很快達到群情激憤的程度!當晚叫喊之聲,傳的幾公里之外都能聽得到。

惟獨趙匡胤的寢帳鴉雀無聲。

據史料記載趙匡胤當晚酒醉而臥,喝多了酒睡著了。

那麼這些叫喊聲他到底聽沒聽到呢?也許只有趙匡胤自己知道了。

這些群情激憤的士兵,第二天一早便在趙普「後來的宋朝丞相」和趙匡義的授意下,闖進了趙匡胤的寢帳,趙匡胤剛穿好衣服走出寢帳,便被譁變的士兵團團圍住。

士兵個個手持兵器,高聲呼喊:「諸將無主,願策點檢為天子!」。

趙匡胤頓時面現難色,頗有推託之意.此是趙普不失時機的走上來說::「主帥素來愛兵如子,此次擁立如不應允,這些將校兵士將會落個大逆不道的罪名,死無葬身之地,主帥還是應允了吧!」。

這時混亂之中,有人把早以準備好的黃袍強行披在趙匡胤身上。

趙匡胤此時表現的非常勉為其難,信誓旦旦的言到:「汝輩自貪富貴,強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令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也」。

趙匡胤當即「約法三章」。

第一;回到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擾,第二:對後周的公卿不得隨意冒犯,第三:對朝市府庫不得搶掠。

眾兵士一聽齊聲允諾,都表示願惟命是從!見大家如此有誠意,趙匡胤這才「迫不得己」的調轉馬頭揮師回京。


趙匡胤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回到京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將,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到兵變成功的消息後便迅速打開城門放趙匡胤入城。

此時的京城中,只有一個侍衛司副帥韓通,想組織人馬進行抵抗。

然而趙匡胤沒有給他留有任何機會。

一進城門趙匡胤手下的一名親信,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便率領一隊騎兵快馬趕奔韓府。

據當年二月二日韓通下葬時的墓誌記載,這位殺手抵達韓府便立即動手,被殺的是韓通夫婦及三個已經成年的兒子,韓家三歲的幼子和四個女兒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事後有一些史學研究者認為,王彥升對韓通父子乃至女眷們的面目年紀有如此清楚的認識,這場殺戮甚至有可能是在軍隊出征之前就已經安排好的。

趙匡胤就這樣幾乎兵不血刃的控制了整個京城。

而此時的宮中早朝還未退,文武百官就被闖入宮中的士兵強行押解到趙匡胤面前。

當宰相范質、王溥等人被帶到趙匡胤眼前時,趙匡胤卻涕淚交加的言到:「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宰相范質雖心有不甘,但見大事以去以無力回天,只得率百官臣服。

這時翰林學士陶谷卻突然拿出一份事先早以準備好的禪位詔書,正式宣布周恭帝柴宗訓退位。

趙匡胤換上了龍袍,接受群臣朝賀,正式登極為帝。

由於其所領歸德軍在宋州(河南商丘),於是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河南開封),趙匡胤便是宋太祖。

太祖即位後,封柴宗訓為鄭王,母符太后為周太后,遷居西京,終生奉養,趙匡胤就這樣,成功的發動了這場陳橋兵變,並一舉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據宋史記載「陳橋兵變」完全是事發突然,趙匡胤本無稱帝之意。

是那些士兵貪圖富貴,強立趙匡胤為天子,也就是所謂的「黃袍加身」。

趙匡胤稱帝是迫於無奈而臨危受命!那麼「陳橋兵變」真的像,宋史記載的那樣純潔無瑕嗎?

「陳橋兵變」留給我們疑雲重重,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

那麼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玄機呢?根據我的仔細研究和認真總結,在兵變前後的整個過程中發現了八大疑點。

第一;據司馬光的<<涑水紀聞>>等書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為天子。

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

"由此可知,當時軍隊未到陳橋已有兵變之說,未見黃袍,已有天子之說,由此可見陳橋兵變絕不是一次偶發事件,而是早有預謀的。

第二:如果是突然兵變,那亂軍之中怎麼會有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呢?大家都知道私藏黃袍是謀逆之罪!要滿門抄斬.禍滅九族的。

既然如此誰又會隨身攜帶於軍中呢?正如古詩所言:「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 看來"黃袍」這一「陳橋兵變」中重要的道具,也是事前準備好的


第三:當趙匡胤兵變成功,宣布周恭帝柴宗訓退位的時候,翰林學士陶谷卻突然拿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

「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

谷在傍,出諸袖中曰:「已成矣!」陶谷如果是剛剛得到趙匡胤即位的消息,怎麼會早就準備好了詔書呢?而且整個禪位過程進行的有條不紊,很難想像是臨時編排的!

第四: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杜太后得知趙匡胤黃袍加身後,說:"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

"因而不驚不慌,談笑自若,「(司馬光<<涑水紀聞 >>卷一)」也記載,杜太后說"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

"這加身的黃袍看來似乎不是從天而降之物,有人以詩諷刺道:「阿母素知兒有志, 外人反道帝無心。

第五:另一條記載的主角,則是趙匡胤的姐妹。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說,當時柴宗訓(周恭帝)年幼,軍政大事多由重臣裁決。

在大臣中,趙匡胤英武有度量,多智略多戰功,將士歸心。

早有右拾遺鄭起等人上書宰相范質,說不宜再用趙匡胤掌管軍隊。

范質雖然沒有採納,但官員百姓們卻都認為鄭起說得有道理。

因此一聽說趙匡胤將帶兵北征的消息,京城裡就轟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趙匡胤及其夥伴都是有心人,因此上流言一出他就立刻知道了,不禁大懼,跑回家偷偷和家人商量:「外間若此,當如之何?」他的姐姐——此處記載應有誤,因為他親姐姐「未笄而夭」早不在了。

倒是他妹妹在嫁給米福德後早寡又回了娘家居住,因此應該是他那個後來再嫁高懷德的妹妹。

這位「趙氏」當時正好在廚房裡做飯,聽見家裡人跑來找她轉告這事,立即臉色發青(面如鐵色),順手提著根擀麵杖跑進屋子,追著趙匡胤就打,邊打邊罵,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面臨如此大事,既然拿定了主意就自己按心意干去,如今事到臨頭卻跑回家來恐嚇我們這些婦道人家!」(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問恐怖婦女何為耶!)趙匡胤被罵得無言以對,只好默然而出,由此可見趙匡胤想做皇帝,取後周江山而代之的野心,在趙家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別說兄弟,就連家中的婦孺都早已知曉了。

第六:大軍駐紮陳橋驛當晚,苗訓突然發現天有二日的奇異景觀。

根據現代科學常識,這是完全荒誕無稽的謊言,那苗訓為什麼還要煞有介事地編造這個神話呢?顯然是為了給趙匡胤登基做好宣傳工作。

他對楚昭輔說這是天命,就是要造成趙匡胤即位是順天應命的假象。

第七:葉夢得《石林燕語》和蔡寬夫《詩話》均有記載:趙匡胤年輕時,曾經到高辛廟中算卦,算的是自己的前途命運。

「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

「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為聖簽」看來從小校到節度使,他都當不上,那當什麼呢?總不能就這樣當個平民,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吧。

可節度使再往上就是皇帝了,趙匡胤壯著膽子又擲了個皇帝,結果「一擲而得聖筊」一下子就得了個上上籤。

這說明趙匡胤有帝王之命,命中注定應該當皇帝。

且不論此事的真偽如何,這一在宋代廣為流傳的軼聞,正反映了趙匡胤的夙願。

而在陳橋驛,將士們已環立呼喊,趙普與趙光義也已入內報告,而趙匡胤何以會"醉臥不省",絲毫未念及早年的願望,這一情形未免有作秀之嫌。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陰謀大揭密 第八:當時本因鎮、定二州的軍情告急:契丹和北漢聯兵進犯,趙匡胤才得以領兵出征,為什么黃袍加身後,不費一槍一刀,戰事已定? 清代學者查慎行專門寫了一首《汴梁雜詩》,來諷刺這件事: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禪代事何輕。

也知光義難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最後兩句一針見血,意思是說,出兵之前十萬火急說是強敵來犯,怎麼趙匡胤一披上黃袍,就沒有下文了?難道敵人聞風而退了?後來,鎮州節度使郭崇報告說:契丹與北漢軍皆遁。

那麼,他們為什麼突然退兵呢?難道是看見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害怕了,不敢進軍了?那後來怎麼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宋朝挑釁呢?

由以上種種疑點可以看出,「陳橋兵變」絕對是有預謀的。

但是,據我對當時的歷史研究發現,真正直接策動和指揮「陳橋兵變」的人並非趙匡胤,而是另有其人!

從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這些昔日一起打天下的「鐵哥們」對話當中,有一句《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

》比較耐人尋味。

因為如果是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與這些人早有串通,作為當時貴為宋太祖的趙匡胤絕不可能說出這番話,因為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的時候,與這些當年的兄弟對話都比較實在,可謂是推心置腹!而且當時趙匡胤已經貴為天子,沒有在這些知根知底的老臣面前撒謊的必要.那麼又是誰直接策動並指揮了「陳橋兵變」的整個過程呢?

我的研究認為是後來成為宋太宗的趙光義,因為設身處地的考慮,在當時的情況下,趙匡胤確實不便直接出頭。

而趙匡胤最信任的人,莫過於其胞弟趙光義。

由趙光義出面既可以代表趙匡胤的意思,又可以使趙匡胤不必背負篡周的罵名。

可謂一舉兩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陰謀大揭密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皇帝病逝。由他的七歲幼子柴宗訓即位。當時的實際軍權其實已經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政事則基本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等人操縱。後周...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陳橋兵變」是不是趙匡胤的預謀?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預謀,還是部下強迫擁立他為王?是年幼無能的柴宗訓自動「禪讓」,還是趙匡胤搶班奪權?對這一千古疑案,古籍記載,各有傾向。宋人李燾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說,兵變前夕,「師次陳...

趙宋風流(四)——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四)、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最和平的一次自導自演的軍事奪權大戲了。在五代十國那個亂世,皇帝猶如走馬燈一樣換,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皇帝恐怕也是當時最危險的職業之一了,今...

陳橋兵變是真是假?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由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第二年,即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面對此種局面不知如何應對,最後只得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大宋帝國誕生,一個順應「天命」的陰謀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率領大軍從首都大梁(即開封)出發,抵禦北方強敵入侵,行軍四十里後到達陳橋,被部屬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在所有宋史文獻中,這場兵變是突如其來的「偶然事件」。不過,後世的人...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