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是不是趙匡胤的預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預謀,還是部下強迫擁立他為王?是年幼無能的柴宗訓自動「禪讓」,還是趙匡胤搶班奪權?對這一千古疑案,古籍記載,各有傾向。

宋人李燾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說,兵變前夕,「師次陳橋驛」。

「將士擐立待旦,太祖醉臥,初不省」。

黎明,四面叫嘯以起,聲震原野……諸將皆擐立執戈,直叩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

太祖固距(拒)之,眾不可。

逐相與扶太祖上馬,擁拍南行。

這段描述,把趙匡胤洗得乾乾淨淨。

宋代官書對「陳橋兵變」的歷史就是這麼個寫法。

誰敢提出疑義?宋仁宗時期,李淑出知鄭州,曾到後周皇帝棱墓(在今新鄭縣)吟詩憑弔,詩中有「弄耜牽牛晚鼓催,不知門外倒戈回」之句。

朝庭得知,就以「本朝以揖讓得天下,而淑誣以干戈,非臣子所宣言」為由,罷了李淑的官。

到了清代,有個叫查初白的詩人就提出質疑:「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易代事何輕。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疑案就疑在:趙匡胤率軍北上,本是由於邊境告急。

為什麼黃袍加身以後,未經一槍一刀,戰爭就此平定了呢?清人岳蒙泉詩曰:「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這件只有皇帝才能穿著的黃龍袍,如果不是預謀,哪來得這麼現成?

陳橋東嶽廟大殿旁有五塊石碑,詳細地記載著陳橋兵變的始末。

公元959年,後周皇帝柴榮去世,繼位的是7歲的柴宗訓,符太后和宰相范質掌權。

後周顯得七年(960)正月初一,皇宮裡正在飲宴,恭賀新年,忽報北漢與契丹聯合向南進犯。

范質等人倉促指派趙匡胤前往禦敵。

當天,趙匡胤的先頭部隊就開往陳橋驛。

初二,京城(開封)傳出「點檢為天子」的消息。

百姓恐慌,紛紛逃避。

初三,趙匡胤與後續部隊從京城出發。

當晚駐紮陳橋驛,趙匡胤聲稱酒醉,久臥不醒;將士守候左右,通宵達旦。

初四早晨,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與謀士趙普等許多將領,擁進趙匡胤住室,吵吵嚷嚷說:「我們無主願意擁護你為皇帝。

」趙匡胤假意拒絕。

有人把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肩上,大家跪拜,山呼萬歲。

緊接著把他推上馬去,返回開封。

初五,軍士把宰相范質帶來見趙匡胤。

左右劍撥弩張,范質不得己,只好跟著一塊跪倒,口稱萬歲(《國史舊聞》)。

後來,趙匡胤還導演了一出「受禪」的鬧劇。

小皇帝柴宗訓自稱年幼,無力於國事,遂將玉璽拱手交給趙匡胤。

從此君臣易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

陳橋兵變,趙匡胤!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公元960年(顯德七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