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

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後周的街頭巷尾。

在前一年,後周一代雄主世宗柴榮病故,其子柴宗訓即位,時年僅七歲。

七歲的孩子自然不能親政,很多事情都是由小皇帝的母親符太后來決定的。

這次傳言戰事將起,符太后便立刻召來宰相范質。

范質表示,如果契丹和北漢真的組成聯軍,那麼後周國內只有趙匡胤將軍可以領兵解難。

但趙匡胤卻說: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我也不是謙虛,手下缺兵缺將,這仗沒法打。

後周皇帝柴宗訓當時只有7歲

范質受了太后之託,沒有辦法,只得給趙匡胤加權,讓他節制全國兵馬。

這樣趙匡胤才願意領兵出征。

正月初三,也就是陽曆的2月3日,趙匡胤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出了東京城。

周軍一路前行,抵達陳橋驛。

此處離東京城不過二三十公里,大軍就在此暫歇。

與此同時,城中傳出一個「謠言」:大軍出城之日,就是點檢稱帝之時。

趙匡胤的官職正是殿前都點檢。

先帝柴榮在位時,這個位子是駙馬張永德的。

因為有兵變的傳言,皇帝免去了張永德的職務,改命趙匡胤為點檢。

這次謠言再起,卻沒有人可以制約趙匡胤了。

連環畫中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在軍中威信很高,士兵們聽到傳言也議論紛紛。

他們說:當今的皇上年紀太小,不能勤政,我們應該擁立趙將軍為皇帝,然後再繼續北伐。

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節度掌書記趙普是他的左膀右臂,兩人一看時機成熟,就授意將士們準備一件黃袍。

晚上,趙匡胤喝了點小酒,有點醉醺醺的。

10世紀的中國可還沒有高度數白酒,因為蒸餾酒的技術要到元朝才傳到中國。

所以趙將軍喝的酒度數不會很高,也就是葡萄酒的水平。

士兵們將黃袍蓋在了趙匡胤的身上。

趙匡胤醒來看到黃袍,明白了一切。

他假意推辭,表示:你們為了自己的好處要立我為天子,那就要聽我的號令,不然我可不干!將士們心領神會,紛紛跪下,發誓會效忠趙匡胤。

趙匡胤於是欣然接受了這黃袍加身的結果。

黑胖子皇帝趙匡胤,後來被稱為宋太祖

第二天,趙匡胤率領大軍回到東京。

由於對後周皇室抱有歉意,也為了安撫舊貴族,他命令不准騷擾後周的太后、小皇帝和公卿,禁止搶掠等違反軍紀的行為。

守東京城的周軍將領大多數都是趙匡胤的朋友,紛紛倒戈,只有禁軍中的馬步軍副指揮使想抵抗,但還沒集合軍隊就被殺了。

陳橋兵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兵不血刃」的一次兵變。

沒有宮門喋血,也沒有烽煙四起。

在一片平靜中,趙匡胤接管了後周朝政,自立為帝,將小皇帝改封為鄭王。

十六年後,趙匡胤離奇去世,其弟趙光義繼位;而被廢的小皇帝則早於趙匡胤三年去世,年僅20歲。

而中國歷史上的三百年大宋王朝也就此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陰謀大揭密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皇帝病逝。由他的七歲幼子柴宗訓即位。當時的實際軍權其實已經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政事則基本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等人操縱。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