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

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用各種名義爬上皇帝的寶座,但是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讓人家用同樣的招數給幹掉,直到姓趙的坐上去,才算是消停了下來,趙匡胤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能在那樣的環境下打出名堂,最後還成功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難得的亂世英雄。

這趙匡胤原本也是後周的一員大將,後周恭帝顯德七年,趙匡胤的部下發動兵變,在陳橋驛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趙匡胤由此建立了北宋王朝,君臨天下。

根據宋史所載,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部下的意思,而趙匡胤完全是受兵士脅迫才會被迫稱帝的。

那麼,趙匡胤稱帝真是迫於無奈嗎? 真是像宋史記載的那樣事出偶然嗎?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位難得的治世奇才,他曾感嘆說: 「假如我能再活三十年,我要用十年一統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建立太平盛世。

」雖然柴榮有這樣的志向抱負,然而天妒英才,顯德六年 ,他因病去世了,年僅三十九歲。

柴榮死後,由皇四子柴宗訓即皇帝位、即周恭帝。

周恭帝登基時年僅七歲,由宰相范質、王溥輔政,而軍權則大部分掌控在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

周恭帝對趙匡胤頗為信任,但後周還是陷入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面。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突然收到軍士急報,說北漢連同大遼聯合人侵的急報。

過節的喜慶,瞬間被慌亂的氣氛所取代,范質、王溥甚至沒來得及確認這一消息,便讓趙匡胤領兵出征了。

正月初三,趙匡胤率領後周大軍北上禦敵,可剛走到陳橋驛就發生了兵變。

趙匡胤的部將高德懷在眾將士「諸將無主,願策點檢為天子」的吶喊聲中,將一件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聲稱眾人要擁立他為皇帝。

據史料記載,趙匡胤當時極不情願,並且對眾部下說: 「你們這些人貪圖榮華富貴,要逼我當皇帝,你們得聽我的命令才行,不然我絕對不當」眾將土表示願意聽從他的命令,趙匡胤這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並且跟他們約定:第一,回到汴京後要保護好周恭帝和符太后;第二,不得為難後周的公卿大臣;第三,不准搶劫公家倉庫。

眾將士聽後齊聲允諾,表示聽命。

直到這時,趙匡胤才調轉馬頭回京,並在內應石守信、王審琦的幫助下,不費一兵一卒就接管了後周的政權,建立新朝,國號「宋」。

宋代的官修史書中有關「陳橋兵變」一節的描寫,均將趙匡胤定義成一個被脅迫的指揮官。

但是,翻閱其他相關史料,只要仔細推敲就不難發現,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其實存在諸多疑點,根本就是由趙匡胤本人和他的忠實策劃者們一手導演的一場好戲。

首先,雖然現在已無法考證出趙匡胤究竟是何時對後周政權有了覬覦之心,但能確定的一點是,至少在柴榮病重之時,趙匡胤就已經開始為以後的篡權鋪路了。

據說,病中的柴榮在翻看文件時,曾經莫名其妙地得到一個錦囊,裡面裝著塊木板,上面寫著「點檢為天子」幾字。

柴榮頓時警惕起來,對時任殿前都點檢的駙馬張永德產生了疑心。

誰會給柴榮送去這樣的錦囊呢?,沒有圖謀的人不會這樣做,而會這樣做的人必定是最終獲利之人。

從趙匡胤最終取代張永德任職殿前都點檢的結果來看,趙匡胤顯然擺脫不了干係。

其次, 「黃袍加身」之後,趙匡胤馬上就領著隊伍回到京都,並沒有開拔前去阻擊漢遼聯軍,此舉實在蹊蹺。

更令人奇怪的是,史書中再沒有關於此次聯軍入侵的任何消息,沒有雙方交鋒的過程記載,也沒有戰爭的結局記錄,正所謂「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一場令後周君臣聞之色變的戰爭,就這樣憑空消失在史冊中。

可見,所謂的漢遼聯軍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是為了配合兵變而謊報的軍情。

再次,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除了宋代外,哪一次王朝更迭不是靠武力解決的?幾乎每一個朝代的建立都要經歷一番血戰,而大宋的建立卻幾乎沒有流血。

而這正是基於趙匡胤及其屬下在發動兵變之前,早就做好了周密部署。

所以,從兵變發生到趙匡胤稱帝的整個過程中,既沒有發生過戰鬥,也沒有遇到大軍的抵抗,趙匡胤就這樣以和平方式奪得了國家政權。

這樣的王朝更迭已屬罕見,而這個在一夜之間創立的王朝竟能維繫三百餘年,更是聞所未聞。

最後,在這次兵變中還有一些細節很值得推敲。

比如,如果要否定「陳橋兵變」陰謀論,那必須先搞清楚高德懷的那件黃袍從何而來。

在古代封建社會,黃袍是皇帝的東西,私藏這種東西是要遭到滅門的,軍中怎麼會突現黃袍?這難道不是預先準備好的嗎?除此之外,當趙匡胤入京後,眾將士逼周恭帝退位後, 「太祖馬上就要接受禪位,但是沒有禪讓的文書,翰林學士陶谷在旁邊,從袖子裡拿出了說,已經寫好了。

"如果兵變是臨時起意的話,翰林學士陶谷怎會有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況且,整個禪位儀式進行得十分順利,也十分圓滿,完全不像倉促準備的。

另外,根據《宋史·杜太后傳》所載,杜太后獲知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竟然毫不吃驚,反而淡定地說了一句: 「我兒子素來有大志向,今天一看,果然啊」看來趙母對兒子趙匡胤素有的「大志」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他早就想當皇帝了。

故而,後來有人以詩諷刺此事道: 「阿母素知兒有志,外人反道帝無心。

種種跡象表明, "陳橋兵變」絕不是突發事件,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政變。

當然,這麼做也是有其政治意義的:首先,它使得趙匡胤稱帝名正言順,不至於招致民眾的反對;其次,順利快速地解除了後周的政治力量,使得國家和百姓都沒有受到太多的驚擾。

就這樣,趙匡胤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回報,用一齣戲換得了一座江山,他也算是有謀略、有膽識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