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趙匡胤厚積薄發的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事情應驗了這麼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個好皇帝。

對於五代政權的頻繁交替,他是有感於心的——柴榮也盼望能早日改變這種局勢,因此對於武將,他是很警惕的。

柴榮在征伐契丹的途中,看到了一塊寫著「點檢做天子」的牌子,柴榮有所擔心,於是,在臨終前,將原本的點檢張永德罷免,而是改而任命趙匡胤做了點檢。

柴榮哪裡知道,奪取後周天下的點檢,不是張永德,恰恰是趙匡胤!

其實早在柴榮重病的時候,趙匡胤就做好了未雨綢繆的準備。

他在後周禁軍中,培植了大量屬於自己的勢力,而柴榮的英年早逝,只有幾歲大的柴宗訓做了皇帝,這就意味著,後周江山不可避免會出現動盪。

更何況,柴宗訓面對的,是早有準備的趙匡胤。

柴宗訓登基不久,後周朝廷就收到消息——北方的北漢聯合契丹組成聯軍南下,打算趁後周剛換皇帝這個時機,奪取後周天下。

後周執政大臣范質沒多想,立馬派趙匡胤率兵抵禦北漢、契丹聯軍。

趙匡胤一直等著這一天。

趙匡胤接到抵禦契丹、北漢聯軍的旨意後,便率軍隊從開封出發,到了當天晚上,便在開封城外幾十里的陳橋驛駐紮。

在趙匡胤指示下,趙光義、趙普等人開始行動。

首先,他們派人在開封城內製造輿論,說「點檢當做天子」,造成人心不穩的局面,緊接著,趙普又在軍中鼓動趙匡胤的製造輿論,讓這些軍士主動「擁立」趙匡胤當皇帝。

就這樣,在趙匡胤授意,趙普等人導演下,上演了趙匡胤部下的將士給趙匡胤身上披上黃袍,出現了趙匡胤「黃袍加身」這一幕。

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之為「陳橋兵變」。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需要返回開封,和柴宗訓舉行「禪讓」禮,而此時,趙匡胤平日就經營好的關係——駐紮在開封的石守信等人,在此時發揮了左翼。

他們也提前收到消息,知道趙匡胤要搞政變,因此也做好了配合趙匡胤的準備。

就這樣,趙匡胤並不血刃返回開封,而後周朝廷見大勢已去,也知道自己已經拿不出有效的反抗了,於是,後周皇帝只好把皇位「讓」給趙匡胤。

而趙匡胤為了等到這一天,從積極培植私人勢力,到尋找機會,到策劃陳橋兵變,為了這一天,為了這一切,他都花費了很長時間經營,這可以套用「厚積薄發」這個詞來形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千古疑團

宋太祖趙匡胤,大宋開國皇帝,一生締造兩大歷史謎團,生前,演繹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死後又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懸案。此文單講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七年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值後周君臣在宮中同...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嗎?

「陳橋」是一個地名,在北宋時,它是一個驛站,故而稱之為「陳橋驛」,它位於現在河南開封北面黃河邊。公元九六零年,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那便是「陳橋兵變」。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