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趙匡胤早有預謀嗎?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趙匡胤早有預謀嗎?宋太祖趙匡胤,這位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生締造了兩個歷史謎案:生前,他演繹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死後,又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懸案。

網絡配圖

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後周君臣在宮中同賀新年之際,忽然傳來北方鎮、定二州的緊急軍事報告,大意是:遼國軍隊南下,進攻周朝,形勢十分危急,如果不馬上增加軍隊,遼國軍隊必將長驅直下,後果不堪設想。

小皇帝與皇太后只好請當時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北方邊境抵禦入侵的遼兵。

初三,軍隊駐紮在開封東北的第一個驛站陳橋。

當天夜裡,士兵們聚集起來,喧嚷著:「皇帝這麼年幼無知,他如何能夠治理朝政?」此時趙匡胤正醉臥帳中。

次日的黎明,鬧事的將士們手執兵器來到趙匡胤帳前,聲稱:「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趙匡胤驚醒披上衣服,未來得及應酬,將士們就把象徵皇權的黃袍裹在他身上,眾人也都拜在庭中,歡呼萬歲。

然後眾人又硬擁他上馬,返回開封,取代後周政權,建立了北宋。

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

陳橋兵變歷來被看作是「千古疑案」,疑點頗多。

歷來的看法大致有以下:

第一種說法是認為,陳橋兵變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趙匡胤精心策劃的。

據《涑水傳聞》等書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

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末之知也。

」古詩寫道:「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當時軍隊來到陳橋已有兵變之說,未見黃袍,已有天子之說,怎麼可能不是預謀呢?

其次,所謂的「醉臥不省」不過是為掩人耳目。

趙匡胤是率軍出征的主帥,剛剛出發上路,怎能在軍帳中「醉臥不省」?他再愛喝酒,也不能對軍國大事如此掉以輕心,看來,「醉臥不省」乃是給人們以他對兵變一尢所知的假象。

據宋人筆記記載,趙匡胤早年曾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

忽日:『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而得聖簍。

」這段在宋代廣泛流傳的軼聞足見身為天子趙匡胤的夙願。

而在陳橋驛,他兵權在握,當天子易如反掌之時,反而會不念及早年願望,一醉了之?這是否有太多的做作?

再次,《宋史杜太后傳》中記載,杜太后知道兒子稱帝後,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這分明表示趙匡胤早有稱帝野心,黃袍加身並不是從天而降的好事。

當然認為趙匡胤稱帝並不是預謀的也大有人在。

證據在於:《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契丹國志》等史書皆記載有鎮、定二州急報:北漢勾結契丹入寇。

況且,並不存在謊報軍情配合兵變的情況,因為鎮、定二州節度使不是趙匡胤集團的人,不能制假。

清趙翼認為,五代諸帝,多由軍士擁立,相擁成襲。

因此,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是可能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千古疑團

宋太祖趙匡胤,大宋開國皇帝,一生締造兩大歷史謎團,生前,演繹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死後又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懸案。此文單講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七年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值後周君臣在宮中同...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陳橋兵變是真是假?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由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第二年,即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面對此種局面不知如何應對,最後只得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

陳橋兵變中的心機男孩——趙匡胤

陳橋事變中,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大宋。從史書記載而言 ,趙匡胤在整個陳橋兵變事件之中 ,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 ,情非得已才坐上皇帝寶座 。但是 ,你要是真的這麼認為那就天真了,...

為何說「陳橋兵變」是一場最華麗的作秀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之所以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宋太祖趙匡胤憑藉這次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