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個人居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流血王朝的建立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事先進行周密的籌劃,抓住機遇,當機立斷,忙而不亂,一舉底定形勢,發動一場儘量不流血的政變,這是趙匡胤陳橋兵變成功的主要原因。
歷史的選擇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
」清代詩人查慎行的這首《詠史》詩中千秋疑案的發生地——陳橋驛,在開封城東北20里。
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此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國歷史在一個小小的驛站被徹底改寫。
一個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的封建王朝於此肇端,一部既令人心馳神往又扼腕嘆息的跌宕歷史從此開始。
從安史之亂到陳橋驛兵變的205年時間裡,藩鎮割據,戰亂不止,國無寧日,生民塗炭。
特別是在五代十國的動亂年代裡,數十年間,皇帝更換了八個姓。
哪一個藩鎮統帥兵強馬壯,他就可以做皇帝。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經歷了太久的分裂,飽嘗了足夠的苦難,國家統一,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已成了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這一偉大使命擺在了歷史面前,待人承擔。
後周世宗柴榮,猶如一顆劃破漫漫夜空的流星。
在他即位後很短的時間裡,進行了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由於經濟的恢復發展,使得北方的政治局面趨向穩定,為封建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他南取淮南,北伐幽燕,就在一個看似蒸蒸日上的偉大時代即將開始的時候,這顆光照黑暗年代的流星隕落了。
顯德六年(959),其子柴宗訓即位,時年僅七歲。
這樣一個年幼無知的皇帝是無法繼續完成統一大業的。
歷史的指針再次發生了偏移。
手握禁軍兵權的趙匡胤,便當仁不讓地站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寫歷史。
黃袍加身陳橋驛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後周朝廷再次接到了來自鎮、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邊防急報:契丹和北漢合兵南下,意圖中原。
宰相范質、王溥和樞密使魏仁浦未加核實,便急匆匆地決定派趙匡胤率殿前司軍北上抵禦。
他們不知道,所謂遼軍南侵的消息不過是趙匡胤集團製造的謠言,作為實現改朝換代陰謀的一個步驟。
與這個謠言一起滿天飛的,還有「點檢做天子」的說法。
孤兒寡母,主少國疑,政出多門,再加上「點檢做天子」的「神符」,怎麼能不引發「身承天命」的都點檢改朝換代的野心呢?就在初一的晚上,趙匡胤率軍出征前到同平章事、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在京巡檢韓通家辭行,韓通之子韓徽懇請父親趁機除掉趙匡胤,以絕後患,卻被韓通制止,後周王朝失去了最後一次機會。
整個開封城中的百姓都已經知曉了「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的消息,唯有後周幼主和文臣對此茫然不察。
正月初三早晨,大軍出開封愛景門向北進發。
軍中號稱知曉天文的小校苗訓,宣稱看到「日下復有一日」,指稱這是天命授受的預兆。
晚上,大軍屯駐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
趙匡胤的親近將校聚集謀劃,大家認為:「當今天子年幼無知,我們拼死拼活作戰,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點檢做皇帝,然後北征也不晚。
」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假意出來勸阻,一面叮囑大家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卻連夜派人馳返京城,讓留守的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做好內應,伺機待變。
於是,整個軍營便沸騰起來,全軍將士都擁到趙匡胤的住處外面,一直等到天色發白。
第二天天剛亮,部分將士頂盔貫甲、手握兵刃,直奔屋內。
趙匡義連忙叫醒喝醉了的哥哥。
將士振臂高呼:「大軍無主,願立點檢為天子!」沒等趙匡胤答覆,有人已經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他身上。
大家跪拜磕頭,高呼萬歲,並將他扶上馬,請他回京主持大局。
趙匡胤還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己貪圖富貴,想要立我為天子。
如果能夠聽從我的命令,我就答應你們的要求;不然,我不能做你們的天子。
」擁立者一齊表示唯點檢之命是聽。
趙匡胤在馬上當眾高聲宣布:「回京城之後,你們要保護好周朝的太后和幼主,不許凌辱朝廷大臣,不許搶掠國家倉庫。
執行命令的將來必有重賞,否則就要嚴懲不貸!」
點檢做天子
隨後,大軍迴轉,自開封仁和門入。
由於有石守信、王審琦的配合,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受到將令節制的大軍亦秋毫無犯,解甲歸營,京城的秩序很快安定下來。
這時,正值早朝,後周幼主和文臣們聽說兵變的消息,頓時手足無措。
范質抓著王溥的手,長嘆道:「倉促遣將,我們的罪過呀!」此時,稍微清醒的只有韓通,他企圖回家組織部下抵抗,行至中途,便為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發覺。
王彥升追到韓府,將韓通父子一併斬殺。
趙匡胤回到都點檢公署不久,范質、王溥便被將士們擁至。
趙匡胤見了他們,嗚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
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麼辦?」刀架在脖子上,兩位文人宰相當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持劍怒目的軍校羅彥環不失時機地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嚇得立刻下拜,范質沒辦法也只好隨後跪下,口呼萬歲。
在軍人的刀鋒之下,顧命大臣改換門庭,孤兒寡母所能做的只剩下拱手讓出江山了。
趙匡胤等迅即來到崇元殿舉行禪讓禮,趙匡胤的黨羽、翰林學士承旨陶 立即拿出後周皇帝的退位制書。
趙匡胤在殿下拜受後登殿即皇帝位。
次日下詔,因其所領歸德軍節度使州名宋州(今河南商丘),建國號宋,改後周顯德七年(960)為大宋建隆元年(960),宋朝正式建立。
趙匡胤死後被尊諡為太祖皇帝。
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趙匡胤時年34歲。
在開封安定數日後,宋太祖還贈予殉周的忠臣韓通中書令的官職,以禮厚葬,嘉獎其「臨難不苟」的精神。
對於王彥升則怒其擅殺,終生不授其節鉞以示懲罰。
這無疑也是在告訴新朝的群臣要效法忠貞,講求氣節。
陳橋驛兵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原由亂到治,由分裂走上了統一,安史之亂後長達205年的軍閥混戰自此終結。
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陳寅恪先生評論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這個文化輝煌的時代,無疑就是以陳橋驛兵變上演的黃袍加身而開其端的。
被趙匡胤篡位的後周小皇帝柴宗訓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後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
陳橋兵變是什麼意思?陳橋兵變的背景及具體內容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背景及具體內容是什麼?陳橋兵變(又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早就預謀的嗎?達到目的了嗎
周世宗在位的時候,手下有個重要大將,叫趙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愛好練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後來又跟隨周世宗東征西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周世宗對他非常信任,提拔他為殿前都點檢,讓他做了...
不流血而建立的大宋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是宋的開國皇帝。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開國皇帝。涿州人,父趙弘殷為後唐、後晉和後漢軍官。趙匡胤在後漢初年應募入伍,成為郭威的部下。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他積極參與,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
960年2月3日,後周禁軍於陳橋驛擁戴趙匡胤為帝,定國號為「宋」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宗發生在顯德七年(960年)的軍事政變。後周禁軍效仿後漢乾和八年(950年)軍士擁立郭威登基稱帝的澶州兵變,於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擁戴趙匡胤為帝...
陳橋兵變:趙匡胤「天命所歸」?事在人為才是真相!
公元960年正月,後周北邊急報軍情,當時的宰相范質和王溥聽到消息後十分慌張,想都沒想就倉促決定派大將軍趙匡胤出兵抵禦。其實,這正中趙匡胤的圈套。
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第一篇《北疆狼煙》:第五集、陳橋兵變
五、陳橋兵變 上一講咱們講到,周世宗在彌留之際,為了確保後周江山和兒子皇位的穩固,費盡心思安排了一個個人能力突出、人人相互牽制、各方力量平衡的文武顧命大臣集團。周世宗去世後,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
揭秘陳橋兵變不是偶然的黃袍加身,而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奪位行動
五代末,顯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接到鎮、定二州的軍情急報,說北漢勾結契丹,大軍聲勢甚盛,南下侵入邊境,形勢十分危急。宰相范質、王溥等商討後奏准太后,立即派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
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台前幕後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國旅行引起了政變上台的軍方總理巴育的強烈不滿,據說泰國政變次數眾多,而且軍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政變課程」。但不得不承認,其手段並不高明。不信,看看咱們中國的皇帝們是如何政變的...
這是一場藝術的軍事譁變,卻造就了華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然病逝,七歲的皇子柴宗訓即位,史稱「周恭帝」,符太后垂簾聽政。之前後周在世宗柴榮的帶領下國力處於上升階段,而此時因為恭帝年幼,符太后經常毫無主見,時任殿前...
皇帝都是演技派——根本就沒有什麼陳橋兵變,一齣戲而已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當初是你們非得把黃袍披...
陳橋驛兵變里唯一起來反抗的後周大將,死後被宋太祖追贈中書令
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他建立的北宋和歷史上一次有名的兵變有關,這次兵變就是後人津津樂道的「陳橋驛兵變」。在中國古代大凡是要改朝換代都要有很多人作為陪葬品,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
最膽大的武將:不聽安排擅殺敵將全家,得意時竟向宰相索賄
後周是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是在孱弱的後漢手中得來的。但後周兩代帝王能力太強,郭威和柴榮都是天下英主,使得國力逐漸強大。他們在位一共不到十年,卻死死壓制著契丹。只可惜柴榮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路途中...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