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趙匡胤當皇帝是被迫的嗎?杜太后告訴你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代有首詠史詩: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禪代事何輕,也知光義難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

這首詩,對於當年陳橋兵變的質疑,表示對於官方史載表示深度不屑。

一句話,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若不是事先經過周密的預謀和精心的策劃,荒野之地,就算士們有心,哪來的黃袍 ?

陳橋,又名陳橋驛。

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後晉時建村。

傳說有一小橋失修,一個陳姓的百姓損資修復,故名陳橋。

後周時設驛站,所以叫陳橋驛。

這個小驛站因了趙匡胤陳橋兵變而永載史冊。

周世宗柴榮突然病死後,宰相范質受顧命輔佐柴榮的幼子柴宗訓為恭帝。

後周出現了主少國疑的局面。

當時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禁軍高級將領導石守信,王審琦一起策劃一場政變。

大年初一,皇宮裡年僅七歲的小皇帝正和大臣們歡度新年。

接著十萬火急軍報,遼國和北漢聯軍入侵。

符太后和柴宗訓

當時執掌朝政的符太后,和范質商議,派遣趙匡胤率兵迎敵。

京城當地就盛傳,出軍之日 ,當立點檢做天子。

大年初二,趙匡胤率六萬大軍出征在陳橋驛駐紮。

當晚,軍營中趙匡胤的親們就在傳播,皇帝小,不能親政,我們為國征,誰知道?不如先立趙匡胤為天子,再去打仗好。

《宋史》載:軍中有一懂天文的小校苗訓和楚昭輔看到了「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

太陽下還有一個太陽,黑光搖晃了很長時間。

其實這就是靠天造勢,告訴大家就是趙匡胤做天子是天意使然。

然後一群高級將領都在趙普那裡議論到大半夜。

「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

初四一大早,一群軍士涌到趙匡胤門外,呼喊聲驚天動地。

《資治通鑑》載:將士執擐甲執兵仗集於驛門——太祖驚起,出視之。

諸將露刃羅立於庭說: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天子。

太祖未及答,或以黃袍加太祖之身,眾皆拜於庭下,大呼萬歲,聲聞數里。

然後趙匡胤就演了一場勉為其難的小遊戲,謙虛地禮讓一番,貌似刀架大脖子一樣不當不行,他說「你們自貪戀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若為主矣。

然後大家一起表示惟命是從。

趙匡胤說,回開封對後周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擾,對公卿不可侵凌等等。

然後他率部折回開封。

滿朝大臣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只有馬步軍都指揮韓通倉皇率兵抵抗,被殺。

趙匡胤的軍士們兵不血刃就接管了開封。

范質和王溥等人痛哭流涕道:「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羅彥環按劍厲聲道:「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 。

」王傅降階先拜。

質不得已亦拜。

范質被形勢所迫,只得跪拜新皇帝。

陶谷拿出早準備好的禪位詔書,宣布柴宗訓退位,趙匡胤輕易就獲得了政權,正式登基,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所以,很多宋史研究者認為,所謂的「黃袍加身」就是一場精心的策劃,趙光義和趙普等人有計劃有策略一步一步環環相扣周密又周詳。

保密工作也到位。

趙匡胤若早有取代周天子的野心,並非睡得迷迷糊糊啥也不知道,就做了天子。

這就是政治作秀。

他們選擇在離京城20里的陳橋驛兵變,比在京城勝算大。

而且趙匡胤率兵是去打契丹的,周世宗活著時,已討伐過契丹,契丹再舉十萬兵力來犯,不太現實。

而且陳橋驛的部隊一路走走停停,兵變成功後,一點也不急著再去打契丹了,回開封登基去了。

那來犯的大軍呢,自己撤退了嗎?

杜太后劇照

而且《宋史·杜太后傳》載,杜太后得知兒子黃袍加身後,說: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

可見趙匡胤對此早有準備。

當然也有人說,並非趙匡胤早有異志,真是手下所逼,不得已而為之。

他睡著了,啥也不知道,一睜眼黃袍穿上了。

還有一種觀點說趙匡胤是效仿當年郭威的做法,當年在軍中,趙匡胤親眼目睹郭威,在討伐契丹兵發澶州,眾將士拜伏馬前,扯過一面黃旗披他身上而成了皇帝的。

陳橋兵變不過就是歷史重演一遍而已。

總之,陳橋兵變,留下許多疑點。

傳說陳橋鎮有棵槐樹,兵變前夜趙匡胤在此拴馬,第二天來解戰馬時,已由將軍變成皇帝。

千年老樹猶在,也無法告訴我們那晚的陳橋驛究竟發生了什麼?後人猜測,議論紛紛,成了千古之謎。

系馬槐,在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此樹已一千餘歲,樹幹中空,五人合抱才可。

老槐於已枯死,旁邊又生一小槐樹且長勢甚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千古疑團

宋太祖趙匡胤,大宋開國皇帝,一生締造兩大歷史謎團,生前,演繹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死後又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懸案。此文單講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七年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值後周君臣在宮中同...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陳橋兵變」是不是趙匡胤的預謀?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預謀,還是部下強迫擁立他為王?是年幼無能的柴宗訓自動「禪讓」,還是趙匡胤搶班奪權?對這一千古疑案,古籍記載,各有傾向。宋人李燾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說,兵變前夕,「師次陳...

陳橋兵變是真是假?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由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第二年,即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面對此種局面不知如何應對,最後只得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