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正讓人匪夷所思的才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佳瑋

「以前總看見一個人被誇,後來發現可能不是那麼回事,於是一橫心走極端,決定質疑這個人的一切。

」許多人對許多事,都經歷過類似心情。

大多是小時候深信不疑,稍年長後心生疑竇,最後悍然轉向。

這種逆反心態,基於逆反心理,外加深感被欺騙後的補償心理,很容易讓一個形象,從被高估轉而到被低估。

通俗些講,叫做一粉頂十黑。

比如現在,諸葛亮,即是如此。

傳統的民間諸葛亮形象,基本由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塑造,輔以各類民間傳說。

大體上,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仙風道骨,呼風喚雨,足智多謀,老成持重。

京劇里,周瑜總是年少英俊,諸葛亮總是一把鬍子,很少人在意:周瑜比諸葛亮還大了六歲。

大體上,傳統的諸葛亮,是民間概念里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風範。

魯迅先生總結過,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可惜,羅貫中不是個好擁躉,誇人也夸跑偏。

這不,一粉頂十黑了。

等這一代人接觸過一些正史,發現諸葛亮並沒有火燒博望、水淹白河、火燒藤甲兵、草船借箭、借東風,發現諸葛亮並沒有如《三國演義》中那麼算盡陰陽、乾坤在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緒。

讀書大略而過的,很容易揪住陳壽的兩句話做文章:「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噢!原來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啊!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呀!都明說諸葛亮不擅長應變將略了!

於是,羅貫中苦心經營的妖道諸葛亮形象,基本垮台了。

但是,等一下: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羅貫中從來沒認真討論的一個事:諸葛亮不是個老成持重的小老頭兒。

陳壽說,諸葛亮身長八尺。

漢尺一尺合23厘米,諸葛亮有184厘米高,身材偉岸。

三國時,大家並不那麼高,《三國志》里,連太史慈七尺七寸約合177厘米,都要提一句,諸葛亮在當時,「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高而且帥,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書上也不過「瑜長壯有姿貌」。

僅論描述,還未必勝過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又高又帥,家世還頗有背景——諸葛亮祖上諸葛豐當過司隸校尉,叔叔諸葛玄領過豫章太守——的山東男子,二十七歲上遇到了劉備,然後送出《隆中對》。

話說,一千八百年後的今天,一個二十七歲、從沒參加過工作、手握網際網路、可以搜索各類信息的男生,開著PPT,給老闆做預言,規劃二十年後天下局勢,只要能中個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足以讓股評家們羞殺;而當日,劉備面對的,是這麼個情形:

那年劉備四十六歲,已經跟過了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到處得人心,但到處不順利。

他對面是一個二十七歲,沒有網際網路,沒有工作經驗,184厘米高,相貌英俊的山東青年,在跟他說:不可與曹操爭鋒;可以與東吳結盟但不可圖之;應該先占據荊州,然後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馬夾擊中原……

劉備當時,一定覺得很玄幻吧?身為劉表手下客將,一個省級軍閥的跟班,聽一個青年跟他談論如何分割天下?

——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大戰略規劃。

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都提出過西取巴蜀,統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

如果論戰略的宏偉程度,這幾位的想法,都不下諸葛亮的《隆中對》。

問題在於: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如果不是孫權和呂蒙背棄盟約偷襲荊州,諸葛亮簡直像個預言家。

在看著諸葛亮的構思一步一步邁向現實的時刻,劉備會不會偶爾一迷糊,覺得諸葛亮是穿越來的?

羅貫中從來沒認真討論的一個事: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劉備的思維方式。

就在劉備當陽敗北時,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孫權結盟,共擊曹操。

此後諸葛亮渡江與孫權結盟,赤壁一戰成功。

很少有人思考過:如果諸葛亮不在,劉備會怎樣?依照劉備一貫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孫權,成為孫權的客將——一如此前,他依附劉表、袁紹、曹操們一樣。

而在擁有了諸葛亮之後,劉備第一次,試圖主動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然後,他的天下,才真正逐步開啟。

羅貫中從來沒能說好的一個事:諸葛亮是個賢相。

陳壽在《三國志》里,說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子產、召公這些前代神話宰相相提並論。

按劉備死時,諸葛亮四十三歲,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

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定製度;開誠布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

結果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

奇怪嗎?因為諸葛亮的執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

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他老人家處事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執法松泛招人愛,不難;執法嚴格,還能招人民熱愛,這才是神話。

——換句話說,諸葛丞相,其實是諸葛青天大老爺啊。

諸葛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完美的,這一點,羅貫中也很少說及。

諸葛亮曾跟後主說過,他的財產,合計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他自己死的時候,不會留下多餘財產。

到他故世時,確實如此。

諸葛亮逝世後,蜀漢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後朝廷看著沒法子了,立起廟來,於是香菸鼎盛,真是有十里長街祭丞相的意思。

諸葛亮歿後數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頌周公、召公一樣,把他當聖人看待。

當然啦,羅貫中也不會提及的其他事實:

——雖然諸葛亮的《出師表》大家都會背,但大家很少意識到,他給劉禪安排的董允、費禕、蔣琬那幾位多麼幫忙。

諸葛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運轉;諸葛亮死後,董、費、蔣又讓蜀漢朝廷穩穩運轉了三十年。

而在此期間,曹魏經歷了正始之變,司馬家當政,一個皇帝被貶黜(曹芳)、一個皇帝被殺死(曹髦);東吳則有諸葛恪和孫郴兩代權臣被殺,一個皇帝被廢(孫亮)。

相比起來,蜀漢直到滅亡,未曾內亂。

——諸葛亮確實是個發明家。

雖然木牛流馬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南征孟獲時發明了饅頭也只是傳說,但連弩、鑄刀等還是夠瞧的。

日理萬機的政治家還能順手搞搞發明,普京估計也得發愣。

最後,終於得說到諸葛亮的軍事才華了。

一向對諸葛亮的爭議,總覺得正史中的他,沒有如《三國演義》里那麼神出鬼沒,尤其是陳壽這兩句話: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嗯,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嗯,諸葛亮不擅長應變。

但是……等一下。

陳壽說諸葛亮長於治戎,治戎者,整飭軍隊是也。

史書說諸葛亮用兵,「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這幾句,基本就是《孫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

軍法嚴整,不擾百姓,岳飛的岳家軍也不過如此。

至於他的屯營布陣,更是傑出,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去看他的營壘布局,感嘆「天下奇才也」。

治軍有法,統御有方,不過如此。

三國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

人口,曹魏超過四百萬,蜀漢滅亡時三十八萬戶,九十七萬。

吳國大鴻臚張儼的說法是: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萬之數;曹魏的地界,十倍於蜀漢。

結果呢?

諸葛亮北伐,得到三郡響應,馬謖街亭違背諸葛亮命令,敗北,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攻陳倉,糧少退兵。

魏國追擊,王雙被斬。

諸葛亮派陳式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從此這兩處歸於蜀漢統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親自督率張郃、郭淮等來戰,諸葛亮退兵,張郃追擊,被射殺。

——這裡得多提一句。

張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眾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幾位親貴大將,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位最厲害了。

夏侯淵死於定軍山劉備指揮的黃忠所部,于禁被關羽擒住,張郃死於諸葛亮之手。

張郃死時,是國家第二高的軍事長官車騎將軍。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相持。

司馬懿不敢出戰,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於是跟魏明帝玩雙簧:上書要求出戰,魏明帝問辛毗:「他要出戰就出啊,這是鬧哪出?」辛毗說:「他這明擺著是不想出戰又得擺姿態。

」於是辛毗親自拿了天子詔令去前線,「不是司馬懿不敢跟諸葛亮打,看見沒,是天子不讓!」司馬懿這才懾服了眾人。

不知道您怎麼看,但拿現在打個比方吧:

一個面積不到另一國1/9,人口不到另一國1/4的南方國家,跑來打另一國五次,打得另一國只有還手之力,另一國軍銜排第二的元帥還戰死了。

作為被攻打的那方,您會覺得臉面有光嗎?

那位說了:不對啊,陳壽不是說諸葛亮應變戰略不是長處嗎?

實際上,原話是這樣的: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翻譯的意思:

他諸葛亮,相比起奇謀來更擅長治軍,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戰略強,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傑,加上又是主動進攻,加上人還不如你多,所以沒能成功……

——這話細想,不大好聽。

好比有人跟你說,「哎呀我打麻將比較好,德州撲克不大行;你又是人中豪傑,我籌碼還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撲克,我沒打贏你」——你會不會覺得,他那句「人中豪傑」有點諷刺的意思呢?

——如果這樣的人還算「不會打仗」,那他的對手們,真是要羞愧死了。

第三方觀點,吳國大鴻臚張儼認為:

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來,也就是一比九的實力對比,結果因為耕戰安排得當,反客為主,幾萬步卒,居然有氣吞天下之勢;司馬懿擁有九倍的實力,手握精銳,居然沒有擒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於自我保全,讓諸葛亮自來自去。

假設諸葛亮不死,那麼魏國從西北到中部,無法解甲釋鞍。

到這地步,勝負也很明顯了。

——就這樣,還能說諸葛亮沒勝過司馬懿麼?

當然,還是會有一批異想天開的,認為諸葛亮沒採用魏延同樣異想天開的「子午谷奇策」,太保守啦,殊不知魏延建議的子午谷奇策想要成功,得滿足以下條件:他自己掌握占蜀漢人口1/200的精銳,不帶大量糧草奔襲,指望到長安後,魏國人會屁滾尿流,主動逃出長安,還得要求諸葛亮等後續部隊迅速跟進——這些套路,也就是賭棍敢玩兒。

然而,諸葛亮不是賭棍。

實際上,在公元234年,五十三歲的諸葛亮面對的是這麼個局勢:

二十七年前,那個又高又帥的山東青年,在曹操已經控制天下2/3的狀態下,開了這局遊戲。

按說,天下定了2/3,這個開局,已經太晚太晚了。

好比說,你在2007年發布智慧型手機系統,還來得及群雄逐鹿;到2015年,ios和安卓分割了天下,wp都分不了羹時,你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系統。

然而,諸葛亮認準了四十六歲、顛沛流離、四處給人打工的劉備,自己選擇了hard模式。

他給劉備布置了《隆中對》,讓劉備第一次試圖擁有自己的領地。

他為劉備促成了孫劉同盟,擊退了曹操,掌握了荊州,控制了西川和漢中,三分天下。

到此為止,他的計劃很成功。

他從當一個縣級幹部的秘書,一直把劉備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然後,孫權和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隨後是夷陵之戰以及劉備逝世——到此為止,這局hard模式下的遊戲,其實已經輸了。

但他沒有認輸。

他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擔當著蜀漢實際的君主地位,營造了一個富裕繁榮、路不拾遺的國家——一個沒有了他,還可以支撐三十年穩定的國家——用只占對方1/9的資源,不斷攻擊曹魏,試圖讓曹魏再一次發生內亂,然後把握住機會。

他沒什麼物慾,家裡也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征時在後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專門負責出謀的荀攸,有問啥意見都懂的賈詡,有給他下決定的郭嘉,有程昱、劉曄、司馬懿們。

而諸葛亮,在與劉備初遇時給他規劃未來行程,給劉備下決定,在劉備出征漢中時負責日常工作,最後自己親自負責規劃國家、制定法度、選拔官吏、訓練軍隊,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搞搞小發明。

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把這個一開始就註定要輸,好容易打出轉機又被盟友插了一刀的局面一直扛著,一直到瀕死之際,還堅持領著軍隊,在西北渭水邊緣戰鬥呢?不知道。

很多年後,東晉的桓溫遇到一個百歲老人,說少年時見過諸葛亮。

於是有以下對話:

桓溫:「諸葛丞相今與誰比?」

老人:「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後,不見其比。

我們開了萬能視角,會覺得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似乎也不那麼可怖。

真站到他的處境,想一想他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公元207-234年他的所作所為,如何硬生生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走向,才能領會到他的匪夷所思。

而且,他並不是羅貫中筆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個得吃飯喝水,會緊張會驚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來應對亂世的普通人。

站在他的世界裡,用諸葛亮的眼光打量一下周遭,想像一下好了。

(本文作者為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知名作家)(來源:襄陽晚報)

【探秘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若您對佛、道、儒、易、醫、兵、史等文化感興趣,歡迎您訂閱雜談(微信ID:zatan5)。

顯諸仁,藏諸用。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一起讀書研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諸葛亮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傳統民間諸葛亮的形象基本上是由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塑造的附議各類民間的傳說,大體上呢,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仙風道骨、呼風喚雨、足智多謀、老成持重。在京劇當中周瑜總是年少英俊,諸葛亮總是一把鬍...

陳壽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是什麼意思?

說到諸葛亮有的網友就說了這個人也真的是有點厲害的,不管是演義還是民間都是對他吹噓的,所以還是比較狠有實力的,但是其實正史中的《三國志》陳壽對他的評價好像很一般啊,好像說的就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帶你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每一個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大都是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始的,並且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人必定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並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恢復漢室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三分天下諸葛...

智慧「男神」臥龍先生 諸葛亮也有人性的弱點

諸葛亮,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大師。蜀相諸葛亮可以稱得上是知名度最高歷史人物之一了。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只能仰視其人峻拔偉岸、瀟洒飄逸的身影,暗恨老天無眼,將自己與這位智商奇高之超人...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沒有對比就沒能傷害!

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司馬懿總是「手下敗將」。其實真實的歷史是:諸葛亮確實是一位牛人,治國有方,治軍有道,絕對的棟樑之才,但是並沒有達到...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三國之國士無雙:荀彧、司馬、諸葛和魯肅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問鼎中原,謀士將帥層出紛紜,堪稱國士無雙的大有人在,但青史留名的卻屈指可數。曹魏前期的荀彧、後期的司馬懿,蜀漢的諸葛亮,及東吳的魯肅都堪稱國之棟樑,但唯獨司馬氏一統天下,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