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連載13趙匡胤卷 第三章 柴榮大帝 2 高平之戰:龍虎風雲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稿/段海輝
註: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趙匡胤》為長篇連載,簡稱《趙匡胤卷》每日更新。
往期連載請參看頁面底部的「往期回顧」。
· · ·
第三章 柴榮大帝
二、高平之戰: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柴榮的膽識
在皇帝看來,自己剛剛即位,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大家都不認識我。
論功勞,我比不過李筠、李重進;論血統,我比不過李重進、張永德。
我要是派個大將過去,實在不太合適。
派個名望小的吧,可能打不過劉崇,要亡國;派個名氣大的,萬一前線在搞個黃旗加身,搞不好也要亡國。
對我來說,親征不親征風險都是一樣的,皇位都是不穩當的。
與其坐鎮京城,還不如去戰場,讓大家認識我。
打輸了,可以跑路;打贏了,這些驕兵悍將就會乖乖聽話,以後的日子就會好過的多。
趁著劉崇過來的機會,我也可以親自掌握禁軍,也讓這些兵將們認識一下皇帝的天子威儀。
也好讓這些虎視眈眈的地方政權(比如北漢南唐)收收心,不要覺得朕好欺負,不要在下面搞小動作。
大臣們不太了解皇帝的心思。
對於親征,大臣分成完全不對等的兩派,反對派 占了絕對大多數,公開支持皇帝御駕親征的的只有王溥一個人。
(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王溥)
宰相馮道反對的特別激烈。
於是君臣之間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
柴榮說:唐太宗創業之初,沒有哪次是不親征的,我有什麼好怕的?
馮道答道:陛下不是唐太宗,也學不來唐太宗。
柴榮說:劉崇不過是烏合之眾,如果遭遇王師,一定是泰山壓卵。
馮道又說:泰山壓卵固然好,但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泰山。
皇帝很不耐煩地說道:宰相太沒種了(馮相何少也)
對於馮道的奚落,皇帝很不高興,索性不再跟這些老傢伙商量。
畢竟他後面站著一大批剛剛提拔上來的少壯派軍官,不用聽這些老臣們的聒噪。
(宰相馮道畫像)
皇帝準備再招募一批生力軍。
對於那些亡命山林的強盜,皇帝準備全部辦成人情案。
只要應徵,就可以免罪參加禁軍,這樣就招募了一大批武力。
以至於有人早晨剛殺完人,逃到山林,下午聽說聖旨,就當兵去了。
這批人本來爛命一條,既然皇帝辦了人情案,現在能夠重新做人,紛紛從軍。
柴榮的這個「敢殺人者就是英雄」的思維,估計跟郭威年少的經歷有關。
敢殺人的人一般都是勇敢的,勇敢的人就是英雄,武功高強,是當兵最好的人選。
在進行大赦的同時,柴榮調兵遣將,準備親征。
親當堅陣
3月初10,柴榮御駕親征,領大軍從開封出發。
大周大軍兵分三路,在高平與北漢軍遭遇。
李重進,白重贊軍團為左路軍;樊愛能,何徽軍團為右路軍;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銳奇兵居中。
張永德帶領禁軍保護皇帝。
皇帝騎馬觀戰,一身戎裝,親自督戰。
大戰前夕,種種王氣扎推湧現。
首先是大星如日,流行數丈墜於賊營之上,這意味著敵人要完蛋了。
然後還沒交手的時候,北漢軍看見了官軍頭上籠罩的、呈龍虎之狀的雲氣。
最後天氣也來幫忙了,兩軍還沒擺好陣型的時候,刮的是東北風,對官軍很不利;剛開打不久,大風就轉為南風,風也站到了官軍這邊來。
3月19日,先鋒部隊開打,俘虜的話印證了柴榮的判斷,劉崇親率3萬騎兵殺來,契丹援軍楊袞的1萬騎兵也在嚴陣以待。
柴榮三路大軍為前軍,總計一萬人,而北漢契丹聯軍四萬人,加上部落部隊,有五六萬人,號稱10萬。
兵力對比1比5。
在這種情況下,柴榮也敢親征。
(高平之戰遺址)
當然柴榮也安排了後續部隊,令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為主將,鎮寧節度使郭崇副之,引兵繞到北漢軍後;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為主將,保義節度使韓通為副將,引兵自晉州東北攻擊北漢;前耀州團練使符彥卿將兵先趨澤州(在山西東南部),宣徽使向訓監軍。
此外,慕容延釗出擊北漢後軍,劉詞率領所部跟進。
另外一路軍,柴榮命令澤州刺史李彥崇率軍駐守江豬嶺,攔住劉崇的歸途,確保劉崇回不了家。
在高平巴公原,柴榮的一萬大軍和漢遼的五六萬人遭遇了。
劉崇很高興,看到柴榮就這麼點人,就決定北漢軍隊獨立對敵,不用請契丹僱傭軍幫忙了。
劉崇對諸位將領說:本國兵馬就能擊敗敵人,何必再用契丹軍。
楊袞策馬觀望周軍,對劉崇說:這是強敵,不能輕舉妄動啊。
劉崇輕蔑地說:機不可失,楊公不要再說了,看我是怎麼打敗周軍的。
這時,風向突變,東北風變成南風,本來順風的被漢軍感覺到強勁的南風的衝擊波,楊袞再度進言,換來的還是劉崇的那句話。
楊袞很不高興,帶著所部人馬離開戰場。
老子才不想看你耀武揚威。
(油畫高平之戰)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柴榮這麼有勇氣,右路軍的領導看到軍力對比就怯懦了,北漢騎兵前來挑戰。
帶頭的就是北漢第一名將,先鋒大將張元徽。
不久前,他大敗昭義節度使李筠,斬殺李筠部將穆令均。
逼得李筠趕緊退守潞州,堅守不出,向朝廷求援,於是就有了柴榮此次親征。
右路軍樊愛能看見,張令徽張牙舞爪地過來了,心生怯意,李筠都打不過他,我怎麼打?樊愛能不想成為下一個穆令均。
剛一接手,右路軍抵擋不住,樊愛能就率領所部騎兵紛紛潰退。
騎兵一潰退,把列陣後面的何徽的步兵給衝散了,何徽無奈,也跟著潰逃。
右路軍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皇帝下令不許逃跑,但是兵敗如山倒,沒有人聽命,大家都說:官軍已經打敗了,其他人已經全部逃跑了。
打了敗仗還造謠。
右路軍潰退,導致軍心不穩,皇帝的中軍右翼徹底暴露,周世宗率領親兵幾十人親自督戰。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危急關頭,有兩個人跳了出來。
第一個是馬仁瑀,他大叫道:主辱臣死。
想用大嗓門喊回來潰軍的良心和渙散的軍心。
他一邊大喊,一邊搭弓射箭,連續射死好幾十個北漢騎兵,中軍士氣稍微恢復。
第二個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大喊:主上危險,我等怎能不拚命?他又在亂軍中找到張永德說:賊兵氣焰囂張,我們要是拚死作戰肯定能大敗他們,您手下有很多能夠向左射箭的精銳的弓弩手。
您率領領1000騎兵作為左翼,我帶兵作為右翼去衝殺,國家安危,就在此一舉了。
張永德看著這個部下,被他強大的氣場震懾,這位大領導表示服從部下指揮。
張永德也是一條好漢,聽完這個低級軍官的指揮一樣的命令後,他沒有斥責趙匡胤以下犯上,反倒表示:就按你說的辦。
皇帝也開始向前沖,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
將士們看到皇帝和大將們都在前面,感覺這仗有打頭,紛紛奮命爭先、絕地反擊。
打仗靠的就是一股士氣,皇帝、大將、士兵們同聲連氣,很快扭轉戰局。
孫子兵法說:上下同欲者勝。
就是這個道理。
柴榮親自率軍撲向劉崇的中軍,劉崇驚慌失措,急忙命令左路軍張令徽前來支援。
而左路軍正在跟周軍出於犬牙交錯的膠著狀態,張令徽一走。
周軍乘勝追擊,北漢軍左路開始潰敗,而張元徽也在亂軍中被周軍殺死。
(柴榮親當堅陣)
打到傍晚,北漢騎兵團被打敗,逃跑到到河對岸列陣。
這時,劉詞的援軍趕到,看到大軍打勝了,逃跑的東路軍也紛紛排好隊趕來參戰。
幾路軍隊合兵一處,接著打擊北漢,殺了北漢大將張暉和樞密使王延嗣。
官軍全線出擊,大敗北漢騎兵,殭屍棄甲填滿山谷。
遺憾的死,駐守江豬嶺的澤州刺史李彥崇聽聞樊愛能敗退,以為周軍大敗,擅自撤退。
如此一來,劉崇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去了。
柴榮聞訊震怒不已,將澤州刺史李彥崇連降三級,讓他去主管農業。
崇逃跑,周兵追擊不停,劉崇被迫換了衣服,夜裡抓了個嚮導,結果嚮導迷路,把劉崇帶到了晉州(石家莊),而不是晉陽(太原)。
劉崇惱怒不已,生怕被抓,把聽錯地名的嚮導給殺了。
一路上,總是聽到周兵來了的消息。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最後,劉崇乘坐契丹贈送的黃騮馬,一路飛奔逃回太原。
劉崇對這批馬感激不已,裝飾金銀,每天餵它三品草料,還給了一個封號:自在將軍。
劉崇回城後,立即修繕城池,厲兵秣馬,等待周軍的報復性進攻。
此戰期間,皇帝曾下令殺掉兩千北漢降卒,作為回報,北漢也把官軍的降卒全部殺掉。
當然,這樣的事兒,周世宗以後還會幹。
下期預告:
【青埂連載14】 第三章 柴榮大帝 第三節 晉陽大戰:再露頭角
主要講述:高平之戰後,柴榮斬殺樊愛能等70多位軍官,稍作休整後,對晉陽發動進攻,趙匡胤再立新功,無奈契丹援軍到來,柴榮決定撤軍,趙匡胤憑藉軍功,一下子跳了七八級,升任禁軍核心領導:殿前都虞候……
敬請期待...
宋太祖最不願聽的一段往事,徹底暴露了趙匡胤本性,誰說誰被砍頭
公元947年,石晉被契丹攻滅。契丹人撤出開封北還後,駐守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中原無主,立刻領兵南下,兵不血刃地進入開封建立新朝,國號為漢,是為後漢高祖。劉知遠病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但...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史上堪稱聖主的他,在山西晉城指揮的一次經典戰役,以弱勝強
----三晉戰事之高平之戰 中國古代史上,亂世中總有稱之「周」的朝代,還總要幾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出了太祖宇文泰和武帝宇文邕,一個建立府兵制,一個統一了北方,為隋文帝楊堅...
高平之戰,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率軍逆襲!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一帶會戰,史稱高平之戰。此戰中,後周初戰不利,柴榮、趙匡胤等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大獲全勝。
此戰明明柴榮打贏了,為何得益最多的卻是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其無子,所以遺命妻侄柴榮即位。郭威在位多年的勵精圖治, 柴榮即位時後周國力大增, 隱隱然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年富力強的柴榮豪情干雲,決心「十年開拓天下...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五代十國第一名君 周世宗柴榮(上)
周世宗,本名柴榮,年少時過繼給姑父郭威為養子,改名郭榮,自己當皇帝之後,改回原名。座右銘: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他被稱之為五代第一名君,在中國古代的明君排行版上,他也絕對能夠排...
他西敗後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是趙匡胤的「政治教父」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3)
親征劉崇:柴榮即皇帝位,縱觀天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大周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十國,基本在南方,如唐朝的李景(因地處南方,史稱南唐)、錢 俶的吳越、李晟的漢(史稱南漢)、孟昶的...
此戰成功叫周世宗,此戰若敗叫周末帝,揭秘柴榮的人生第一戰
柴榮,又名郭榮,郭威皇后柴氏的侄子,生父是柴守禮,柴榮後來被郭威收為養子,所以也叫郭榮。 柴榮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台),當時郭威還沒有兒子,家裡不寬裕,生活非常拮据,小小年紀的柴榮生性寬厚謹慎,...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