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連載13趙匡胤卷 第三章 柴榮大帝 2 高平之戰:龍虎風雲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投稿/段海輝

註: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趙匡胤》為長篇連載,簡稱《趙匡胤卷》每日更新。

往期連載請參看頁面底部的「往期回顧」。

· · ·

第三章 柴榮大帝

二、高平之戰: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柴榮的膽識

在皇帝看來,自己剛剛即位,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大家都不認識我。

論功勞,我比不過李筠、李重進;論血統,我比不過李重進、張永德。

我要是派個大將過去,實在不太合適。

派個名望小的吧,可能打不過劉崇,要亡國;派個名氣大的,萬一前線在搞個黃旗加身,搞不好也要亡國。

對我來說,親征不親征風險都是一樣的,皇位都是不穩當的。

與其坐鎮京城,還不如去戰場,讓大家認識我。

打輸了,可以跑路;打贏了,這些驕兵悍將就會乖乖聽話,以後的日子就會好過的多。

趁著劉崇過來的機會,我也可以親自掌握禁軍,也讓這些兵將們認識一下皇帝的天子威儀。

也好讓這些虎視眈眈的地方政權(比如北漢南唐)收收心,不要覺得朕好欺負,不要在下面搞小動作。

大臣們不太了解皇帝的心思。

對於親征,大臣分成完全不對等的兩派,反對派 占了絕對大多數,公開支持皇帝御駕親征的的只有王溥一個人。

(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王溥)

宰相馮道反對的特別激烈。

於是君臣之間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

柴榮說:唐太宗創業之初,沒有哪次是不親征的,我有什麼好怕的?

馮道答道:陛下不是唐太宗,也學不來唐太宗。

柴榮說:劉崇不過是烏合之眾,如果遭遇王師,一定是泰山壓卵。

馮道又說:泰山壓卵固然好,但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泰山。

皇帝很不耐煩地說道:宰相太沒種了(馮相何少也)

對於馮道的奚落,皇帝很不高興,索性不再跟這些老傢伙商量。

畢竟他後面站著一大批剛剛提拔上來的少壯派軍官,不用聽這些老臣們的聒噪。

(宰相馮道畫像)

皇帝準備再招募一批生力軍。

對於那些亡命山林的強盜,皇帝準備全部辦成人情案。

只要應徵,就可以免罪參加禁軍,這樣就招募了一大批武力。

以至於有人早晨剛殺完人,逃到山林,下午聽說聖旨,就當兵去了。

這批人本來爛命一條,既然皇帝辦了人情案,現在能夠重新做人,紛紛從軍。

柴榮的這個「敢殺人者就是英雄」的思維,估計跟郭威年少的經歷有關。

敢殺人的人一般都是勇敢的,勇敢的人就是英雄,武功高強,是當兵最好的人選。

在進行大赦的同時,柴榮調兵遣將,準備親征。

親當堅陣

3月初10,柴榮御駕親征,領大軍從開封出發。

大周大軍兵分三路,在高平與北漢軍遭遇。

李重進,白重贊軍團為左路軍;樊愛能,何徽軍團為右路軍;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銳奇兵居中。

張永德帶領禁軍保護皇帝。

皇帝騎馬觀戰,一身戎裝,親自督戰。

大戰前夕,種種王氣扎推湧現。

首先是大星如日,流行數丈墜於賊營之上,這意味著敵人要完蛋了。

然後還沒交手的時候,北漢軍看見了官軍頭上籠罩的、呈龍虎之狀的雲氣。

最後天氣也來幫忙了,兩軍還沒擺好陣型的時候,刮的是東北風,對官軍很不利;剛開打不久,大風就轉為南風,風也站到了官軍這邊來。

3月19日,先鋒部隊開打,俘虜的話印證了柴榮的判斷,劉崇親率3萬騎兵殺來,契丹援軍楊袞的1萬騎兵也在嚴陣以待。

柴榮三路大軍為前軍,總計一萬人,而北漢契丹聯軍四萬人,加上部落部隊,有五六萬人,號稱10萬。

兵力對比1比5。

在這種情況下,柴榮也敢親征。

(高平之戰遺址)

當然柴榮也安排了後續部隊,令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為主將,鎮寧節度使郭崇副之,引兵繞到北漢軍後;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為主將,保義節度使韓通為副將,引兵自晉州東北攻擊北漢;前耀州團練使符彥卿將兵先趨澤州(在山西東南部),宣徽使向訓監軍。

此外,慕容延釗出擊北漢後軍,劉詞率領所部跟進。

另外一路軍,柴榮命令澤州刺史李彥崇率軍駐守江豬嶺,攔住劉崇的歸途,確保劉崇回不了家。

在高平巴公原,柴榮的一萬大軍和漢遼的五六萬人遭遇了。

劉崇很高興,看到柴榮就這麼點人,就決定北漢軍隊獨立對敵,不用請契丹僱傭軍幫忙了。

劉崇對諸位將領說:本國兵馬就能擊敗敵人,何必再用契丹軍。

楊袞策馬觀望周軍,對劉崇說:這是強敵,不能輕舉妄動啊。

劉崇輕蔑地說:機不可失,楊公不要再說了,看我是怎麼打敗周軍的。

這時,風向突變,東北風變成南風,本來順風的被漢軍感覺到強勁的南風的衝擊波,楊袞再度進言,換來的還是劉崇的那句話。

楊袞很不高興,帶著所部人馬離開戰場。

老子才不想看你耀武揚威。

(油畫高平之戰)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柴榮這麼有勇氣,右路軍的領導看到軍力對比就怯懦了,北漢騎兵前來挑戰。

帶頭的就是北漢第一名將,先鋒大將張元徽。

不久前,他大敗昭義節度使李筠,斬殺李筠部將穆令均。

逼得李筠趕緊退守潞州,堅守不出,向朝廷求援,於是就有了柴榮此次親征。

右路軍樊愛能看見,張令徽張牙舞爪地過來了,心生怯意,李筠都打不過他,我怎麼打?樊愛能不想成為下一個穆令均。

剛一接手,右路軍抵擋不住,樊愛能就率領所部騎兵紛紛潰退。

騎兵一潰退,把列陣後面的何徽的步兵給衝散了,何徽無奈,也跟著潰逃。

右路軍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皇帝下令不許逃跑,但是兵敗如山倒,沒有人聽命,大家都說:官軍已經打敗了,其他人已經全部逃跑了。

打了敗仗還造謠。

右路軍潰退,導致軍心不穩,皇帝的中軍右翼徹底暴露,周世宗率領親兵幾十人親自督戰。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危急關頭,有兩個人跳了出來。

第一個是馬仁瑀,他大叫道:主辱臣死。

想用大嗓門喊回來潰軍的良心和渙散的軍心。

他一邊大喊,一邊搭弓射箭,連續射死好幾十個北漢騎兵,中軍士氣稍微恢復。

第二個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大喊:主上危險,我等怎能不拚命?他又在亂軍中找到張永德說:賊兵氣焰囂張,我們要是拚死作戰肯定能大敗他們,您手下有很多能夠向左射箭的精銳的弓弩手。

您率領領1000騎兵作為左翼,我帶兵作為右翼去衝殺,國家安危,就在此一舉了。

張永德看著這個部下,被他強大的氣場震懾,這位大領導表示服從部下指揮。

張永德也是一條好漢,聽完這個低級軍官的指揮一樣的命令後,他沒有斥責趙匡胤以下犯上,反倒表示:就按你說的辦。

皇帝也開始向前沖,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

將士們看到皇帝和大將們都在前面,感覺這仗有打頭,紛紛奮命爭先、絕地反擊。

打仗靠的就是一股士氣,皇帝、大將、士兵們同聲連氣,很快扭轉戰局。

孫子兵法說:上下同欲者勝。

就是這個道理。

柴榮親自率軍撲向劉崇的中軍,劉崇驚慌失措,急忙命令左路軍張令徽前來支援。

而左路軍正在跟周軍出於犬牙交錯的膠著狀態,張令徽一走。

周軍乘勝追擊,北漢軍左路開始潰敗,而張元徽也在亂軍中被周軍殺死。

(柴榮親當堅陣)

打到傍晚,北漢騎兵團被打敗,逃跑到到河對岸列陣。

這時,劉詞的援軍趕到,看到大軍打勝了,逃跑的東路軍也紛紛排好隊趕來參戰。

幾路軍隊合兵一處,接著打擊北漢,殺了北漢大將張暉和樞密使王延嗣。

官軍全線出擊,大敗北漢騎兵,殭屍棄甲填滿山谷。

遺憾的死,駐守江豬嶺的澤州刺史李彥崇聽聞樊愛能敗退,以為周軍大敗,擅自撤退。

如此一來,劉崇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去了。

柴榮聞訊震怒不已,將澤州刺史李彥崇連降三級,讓他去主管農業。

崇逃跑,周兵追擊不停,劉崇被迫換了衣服,夜裡抓了個嚮導,結果嚮導迷路,把劉崇帶到了晉州(石家莊),而不是晉陽(太原)。

劉崇惱怒不已,生怕被抓,把聽錯地名的嚮導給殺了。

一路上,總是聽到周兵來了的消息。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最後,劉崇乘坐契丹贈送的黃騮馬,一路飛奔逃回太原。

劉崇對這批馬感激不已,裝飾金銀,每天餵它三品草料,還給了一個封號:自在將軍。

劉崇回城後,立即修繕城池,厲兵秣馬,等待周軍的報復性進攻。

此戰期間,皇帝曾下令殺掉兩千北漢降卒,作為回報,北漢也把官軍的降卒全部殺掉。

當然,這樣的事兒,周世宗以後還會幹。

下期預告:

【青埂連載14】 第三章 柴榮大帝 第三節 晉陽大戰:再露頭角

主要講述:高平之戰後,柴榮斬殺樊愛能等70多位軍官,稍作休整後,對晉陽發動進攻,趙匡胤再立新功,無奈契丹援軍到來,柴榮決定撤軍,趙匡胤憑藉軍功,一下子跳了七八級,升任禁軍核心領導:殿前都虞候……

敬請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年輕人的反擊:高平之戰

後周與北漢高平之戰【軍武】作者:鐵騎的榮耀要說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有一位同樣雄才大略又愛民如子的帝王卻被無情的湮沒在史海之中,他的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五代十國第一名君 周世宗柴榮(上)

周世宗,本名柴榮,年少時過繼給姑父郭威為養子,改名郭榮,自己當皇帝之後,改回原名。座右銘: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他被稱之為五代第一名君,在中國古代的明君排行版上,他也絕對能夠排...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3)

親征劉崇:柴榮即皇帝位,縱觀天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大周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十國,基本在南方,如唐朝的李景(因地處南方,史稱南唐)、錢 俶的吳越、李晟的漢(史稱南漢)、孟昶的...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