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堪稱聖主的他,在山西晉城指揮的一次經典戰役,以弱勝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晉戰事之高平之戰
中國古代史上,亂世中總有稱之「周」的朝代,還總要幾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出了太祖宇文泰和武帝宇文邕,一個建立府兵制,一個統一了北方,為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打下基礎。
還有一個就是五代後期的「後周」,出了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一個改革五代積弊,使得政局穩定,另一個更厲害。
不僅繼承改革,還開展統一戰爭,從契丹遼手中奪回了被石敬瑭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中三州。
如果不是年僅三十九歲便病故,歷史上宋王朝還真就晚幾年出現,甚至不會出現宋這個朝代。
更為湊巧的是,亂世中的兩位最有作為的皇帝都是為他人做嫁衣。
宇文邕是死後一年被楊堅奪取江山建立隋朝,柴榮則是半年後被趙匡胤奪取江山建立大宋朝。
一
北周太祖皇帝郭威病故,其義子柴榮繼位。
郭威在位僅僅三年不到,但自幼生於亂世且經歷諸多苦難,深知民之疾苦。
在位期間提倡節儉,大力改革弊政,使得北方經濟逐漸好轉。
因郭威的親生兒子全都被殺,稱郭威為姑父也是乾兒子的柴榮繼承了皇位,史稱後周世宗。
柴榮繼位後面臨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後周僅僅控制著中原地區。
南方有李璟的南唐、錢弘俶吳越、劉晟的南漢、孟昶的後蜀、高寶融的荊南三州等,北方還有虎視眈眈的強大的契丹,以及將後周視為死敵的北漢劉崇。
劉崇以正統自居,尤其對後周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聽說老對手郭威死了,依靠著強大契丹「叔叔」,遂於公元954年二月,再度親率三萬大軍,協同契丹武定節度使楊袞領一萬多契丹騎兵,在晉陽會師後,揮師南下。
剛剛繼位的柴榮大怒:「認賊作父的劉崇老小子,欺朕新立!」決定御駕親征,給予劉崇和契丹人一個狠狠的教訓。
但大臣們都認為皇帝剛剛即位,人心未穩,不宜親征,應當派大將前往。
可柴榮卻力排眾議:「劉崇趁我國大喪前來,必定是輕視朕年少,不得不親徵令其知道朕的厲害!且唐太宗手定天下,事當親行,朕平時仰慕太宗久矣,彼能行之,朕為何不可?」大臣馮道不以為然。
柴榮下定決心要親征,下令出兵。
誰料剛出發,就又有人進言再次勸阻。
柴榮大怒,將其囚禁後,部署三路出兵: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從磁州固鎮(今河北武安西)向西北插入遼州(今山西左權)斷後。
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兵自晉州(今山西臨汾)向東北奔潞州(今山西長治東)側擊,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部在後,從正面阻擊北漢援兵。
自己親率大軍遣前鋒直奔澤州(今山西晉城),同時詔令諸道招募民間驍勇者從戰。
二
劉崇首先遇見的是昭寧節度使李筠的部將慕令均,僅僅只有兩千人前來迎擊。
劉崇設下埋伏,前鋒張元徽佯敗誘敵,將慕令均部大敗,斬殺上千名。
李筠得知,只得退回潞州憑城據守。
攜小勝餘威的劉崇追趕至潞州,看到城防堅固,一時半會也攻克不下來。
乾脆繞城而過,直接南下,直接奔赴高平(今山西晉城北)。
剛好就遇見了北上尋找劉崇主力的柴榮,兩軍展開激戰。
後周將士誰不想在御駕親征的柴榮面前展示一番,各個勇猛異常,將北漢軍擊潰。
劉崇雖然敗退,但已經知道是柴榮親自來了,開心地說:「省的打到開封找你了。
」率軍退守到巴公原(今山西高平玉井村),自己坐鎮中軍,契丹楊袞一萬騎兵居右,張元徽居左,形成掎角之勢,據高列陣。
柴榮雖後續大軍未至,但士氣正盛。
也分三路列陣。
自己在後壓陣,同時還派軍直達江豬嶺(今山西長子縣西南)斷劉崇後路。
劉崇站在高處看柴榮布陣,連連嘆息:「早知道才這點兵馬,不必請契丹騎兵來了!今天要一舉滅了柴榮,讓契丹人也看看我大漢軍的厲害!」
後漢其餘將領都在一邊附和,只有契丹楊袞說道:「周軍陣容齊整,柴榮是個善用兵之人,陛下宜慎之!」劉崇不以為然,也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說道:「機不可失,且看朕如何破賊!」
當時突然颳起大風,劉崇進攻的方向剛好是逆風。
雖有人勸阻,但劉崇哪裡肯聽。
手中長劍一揮,命左路張元徽率先進攻。
1000多精騎在張元徽的帶領下迎著大風沖向了柴榮的右軍。
後周右路的樊愛能和何徽本來就極不情願出征,上了戰場也是趕鴨子上架。
北漢張元徽這一千精騎一衝,這兩人乾脆調轉馬頭,率先逃走保命去了。
柴榮右路潰散,情勢非常緊急。
三
在後方壓陣的柴榮看到自己的右路竟然擅自撤離引發潰散,大怒,可這個時候也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
抽出長劍,大喊一聲,親自率領自己的左右親兵冒著箭矢沖了上去。
看到皇上都親自上陣,哪個還敢苟且偷生,各個都奮勇上前盡力殺敵。
禁軍將領趙匡胤招呼著大家向前衝鋒,自己率領2000人馬向潰散的右翼迎著北漢軍沖了上去,左路的張永德也率領2000軍士向左翼同趙匡胤並行。
趙匡胤武藝高強,手持一條鑌鐵棍,沖在最前邊。
主將如此勇猛,身後跟隨的士卒也是拚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
劉崇知道柴榮親自出戰,下令大肆嘉獎張元徽。
張元徽率部再度向前,卻碰上殺紅眼的趙匡胤。
後周右路士卒一陣亂箭齊發,竟然把北漢最驍勇張元徽的戰馬給射倒了。
跌下馬來的張元徽還沒有爬起來,就被跟隨上前的後周兵勇斬殺。
迎著大風逆行的北漢士兵很快便抵擋不住,後周大軍士氣高昂,順風擊殺,將北漢軍殺得大敗。
劉崇一看著了急,親自站在高處揮舞旗幟,喊叫著讓士兵繼續衝擊。
在一旁的契丹楊袞看到後周大軍如此驍勇,憎恨劉崇自大不聽自己的建議,現在也不願意上前支援,乾脆領著契丹騎兵撤退了。
柴榮的右路樊愛能和何徽從前方退下後,一路搶劫輜重,散布謠言說前方已經敗退。
看到前進的後軍劉詞,告訴他不要前進了,前方已經大敗,再不撤退就來不及了。
劉詞說皇上還在前方,還沒有見到。
沒有聽從這兩個草包的話,繼續率軍前進。
劉崇此時還有一萬多人,收攏好隊伍後,隔著山澗布陣,企圖做最後的抵抗。
後軍劉詞趕到後,和前軍會合。
柴榮發號施令,再度向劉崇發動猛攻。
北漢軍徹底崩潰了。
先有千數士兵投降,其餘屍橫遍野,丟棄的軍資器械漫山遍野。
柴榮率大軍一路追殺,劉崇帶著僅僅百騎狼狽逃脫。
高平之戰,後周柴榮取得了全勝。
四
高平之戰後,柴榮整肅軍紀,將臨陣逃脫的樊愛能和何徽等所部軍使以上七十多將領全部斬首。
柴榮讚賞趙匡胤的勇猛,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
看到禁軍的弊端和贏弱,柴榮著手整頓,挑選精銳,淘汰老弱,招募勇士充實,大大提高了禁軍的戰鬥力。
此後,柴榮取得了對北漢的戰爭的主動權,隨時根據自己的戰略需求來發動對其戰爭。
後來趙匡胤完成統一大業,用的完全是柴榮的老底子。
而柴榮統一進程的起點,正是這場以弱勝強的高平之戰,意義重大。
隨後柴榮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
對於佛教進行了大規模限制,準備出家者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才能成為僧侶,且男子十五歲以上並能誦讀一百篇佛教經文,女子十三歲以上至少能讀七十篇經文才能出家,不准私自受戒。
禁止私造銅像,一旦查出私藏五斤以上者處死。
原來全國三萬多所寺廟只保留了兩千多座,光僧侶就還俗了六萬多人。
不僅使寺院退還耕地,諸多青壯勞力得以充實到軍隊當中去。
在位僅僅短短五年,但是卻在紛雜繁複的形勢下,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所有準備,卻英年早逝了。
被史學家稱之為「五代第一明君」,為趙匡胤的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如果他多活幾年,大宋王朝的建立必然會延後數年,甚至於不會出現。
如此人不死,他所在的朝代將是盛世,史上的宋朝完全可能不會出現
----三晉戰事之高平之戰 中國古代史上,亂世中總有稱之「周」的朝代,還總要幾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出了太祖宇文泰和武帝宇文邕,一個建立府兵制,一個統一了北方,為隋文帝楊堅...
此戰明明柴榮打贏了,為何得益最多的卻是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其無子,所以遺命妻侄柴榮即位。郭威在位多年的勵精圖治, 柴榮即位時後周國力大增, 隱隱然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年富力強的柴榮豪情干雲,決心「十年開拓天下...
高平之戰勝利者是柴榮,得益最多的為何卻是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其無子,所以遺命妻侄柴榮即位。郭威在位多年的勵精圖治, 柴榮即位時後周國力大增, 隱隱然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年富力強的柴榮豪情干雲,決心「十年開拓天下...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