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連載14趙匡胤卷 第三章 柴榮大帝 3 晉陽大戰:再露頭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投稿/段海輝

註: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趙匡胤》為長篇連載,簡稱《趙匡胤卷》每日更新。

往期連載請參看頁面底部的「往期回顧」。

· · ·

第三章 柴榮大帝

軍法的威力

高平之戰打完了,大周大獲全勝,柴榮的皇位也坐穩了。

下面的工作就是戰後總結,主要是賞罰的問題。

對於東路軍逃跑者,柴榮當天就登記在冊,軍使以上的70多名軍官,戰事一結束,就全部逮捕。

樊愛能,侍衛親軍馬軍指揮使,臨陣脫逃,死有餘辜,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何徽就比較冤枉,他是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

打仗的的時候,他的步兵部隊排列在樊愛能騎兵方陣的後面,樊愛能逃跑,沖亂了他的陣型,他無力組織抵抗,不跑就只能戰死。

從犯罪學上來說,他頂多是個脅從犯。

皇帝考慮到他之前的戰功,本來不想殺他,但是跟張永德進行了談話之後,決定主犯要殺,脅從也問。

(柴榮雕像)

皇帝問:樊愛能等70多個偏將裨將,我準備全部按軍法處理,你覺得如何?

張永德答道:如果陛下想要開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必須這麼辦。

對啊,柴榮要想統一全國,就必須立威。

要立威,就必須要砍掉逃兵的腦袋。

因為士兵一打仗就跑,再多的士兵也沒用。

皇帝下定決心,全部殺掉。

脅從犯也殺,危險時候,朕都能往前沖,你卻因為感覺打不贏,就逃跑。

幸虧打贏了,要不是朕拚死反擊。

朕恐怕就被劉崇幹掉了。

為了避免以後再度出現類似情況,皇帝決定,不論主犯脅從犯,全部殺掉。

在綁縛刑場前,皇帝發表了殺人演說,斥責了這些人的逃跑行為:你們都是累朝宿將,並非不能戰。

現在望風而逃,就是想把我當可居奇貨,賣給劉崇吧。

奇貨可居,出自呂不韋。

呂不韋覺得投資秦國公子子楚收益很大,就大肆幫助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謀取王位,據說還把自己懷孕的女人趙姬送給子楚。

後來子楚當了秦王,呂不韋當了宰相,秦王和趙姬的兒子嬴政(據說是呂不韋的兒子),後來做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這次執行軍法,震撼相當大,驕將墮兵,無不知懼。

皇帝的權威被樹立起來。

大家害怕也是有理由的,這些兵油子,幾十年來都在打仗,朝代換了,替新朝打仗;皇帝換了,接著替新皇打仗。

可是這一次他們的確害怕了。

皇帝一下手,就幹掉70多人,從低級軍官軍使,到禁軍高級將領,血啦啦一大片,砍掉的人頭讓士兵們很害怕。

幾十年來,沒加過這麼下狠手的,大家出來當兵,無非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四十多年來,大家打仗很友好,就像川軍混戰一樣,打得過就打,打不贏就跑。

也沒見哪個皇帝殺人,當然,皇帝親征也比較少見。

更沒見過殺了這麼高級別的軍官。

碰上柴榮這樣狠角色,混日子是不大可能了。

樊愛能和何徽分別是侍衛親軍系統的馬軍和步軍指揮使,在中央禁軍的侍衛司排名第四和第五。

屬於大周中央禁軍高級軍官。

大周中央禁軍分為兩個系統,侍衛司和殿前司。

侍衛司比殿前司要強大的多。

侍衛司的前五軍職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對號入座,高平之戰執法前,第三到第五分別是李重進,樊愛能,何徽。

殿前司的前五軍職是: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

對號入座,這時的第三名是張永德,第五名是韓令坤。

實際上,禁軍10巨頭,此時,只有5個人就職,這5人全部隨軍出征。

除了逃跑的樊愛能何徽外,還有張永德,李重進(戰後升任侍衛司老大),韓令坤。

中央禁軍

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侍衛司)

第一長官

都點檢(不設)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不設)

第二長官

副都點檢(未設)

副都指揮使(未設)

第三長官

都指揮使 (張永德)

都虞侯 (李重進)

第四長官

副都指揮使(不清)

馬軍都指揮使 (樊愛能)

第五長官

都虞侯(韓令坤)高平之戰後,趙匡胤升任此職

步軍都指揮使(何徽)

就是說,出征的5個禁軍高級將領,有兩個被幹掉了。

戰後,除了殺人,還要論功行賞。

趙匡胤做到了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

後進的趙弘殷終於做到了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高平之戰的歷史意義到不在於此,而在於柴榮重塑了君臣關係。

按照王夫之的話說:主乃成乎其為主,臣乃成乎其為臣,契丹不戰而奔,中國乃成乎其為中國。

王夫之甚至認為:柴榮坐天下,不是依靠繼承郭威,而是因為柴榮本人在高平之戰的個人努力(周主之為天子,非郭氏授之,自以死生為生民請命,而得焉者也)。

反觀此戰,我們不禁為柴榮捏了一把冷汗,剛開打,右路軍就潰退了。

戰後柴榮對樊愛能等人的斥責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因為樊愛能潰退後,也沒閒著,他在搶劫財貨糧草。

如果柴榮沒有御駕親征,估計樊愛能會打回開封城,而沒有威望的柴榮很可能被幹掉。

因為,五代歷史殷鑑不遠。

前線將領戰敗之後,滅掉故主,擁立新君已成五代傳統。

後唐時期,郭從謙就是這麼對付李存勖的;康義成就是這麼對付李從珂的。

後晉時期,杜重威就是這麼對付石重貴的。

後漢時期,郭威就是這麼對付劉承佑的。

隨著柴榮的命令頒布,70多顆軍官的人頭落地,這個歷史傳統也終於畫上了休止符。

(唐莊宗李存勖畫像)

晉陽之戰

戰後,柴榮大軍在潞州稍作休整,就兵指太原,準備消滅北漢。

三月底,柴榮命令兩路攻打太原。

一路符彥卿為主將,郭崇為副帥,向拱為都監,攻打太原。

隨同出征的有李重進韓通,史彥超,王彥超。

另一路由劉詞為主將,白重贊副帥。

不出幾日,憲州(今山西靜樂),嵐州(今山西嵐縣),石州(今山西離石),遼州(今山西左權),沁州(今山西沁縣)投降。

周軍兵臨太原城下,周世宗親自來到城下督戰。

趙匡胤的表現特別搶眼,身上中了兩箭,還本著輕傷不下火線的精神,風機火燎地往前沖。

柴榮見狀,大為感慨,讓人拉住趙匡胤,到軍營療傷休養。

圍城之前,劉崇派遣王得中向契丹求救,回來後,發現回不去了,只好滯留代州。

不久,代州防鄭處謙御使殺掉契丹將軍,投降大周,柴榮改代州為靜塞軍,封鄭處謙為節度使。

很快,部將桑珪在投降問題上和領導爭風吃醋,以暗通契丹的罪名殺掉鄭處謙,並且把滯留的北漢信使王得中送給柴榮。

與此同時,忻州監軍殺掉契丹守將,投降。

柴榮很賞識王得中,賞賜豐厚,就問王得中:你去求援,援軍何時到來?

王得中說:我接到的指示是送禮送楊袞出境,沒有求援的事兒。

柴榮知道他在撒謊,就讓人傳話說:你不說實話,契丹軍來了,你死定了。

王得中義正詞嚴: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我是大漢大臣,老母還在晉陽,如果告訴您機密,周兵必定伏兵攔截,如此,我家國兩亡。

不如我自己死了,還能保全家國。

柴榮很生氣,就成全了他。

不久,契丹援兵到達,史彥超,李筠率兵攻擊,史彥超輕敵冒進,孤軍深入,遭伏陣亡,李筠僅以身免,周軍傷亡慘重。

符彥卿一路大軍敗退。

周軍圍困太原幾個月,進展不大。

而雨季到來了,淫雨不斷,周軍疲憊不堪,軍中疫病流行,契丹援軍不斷到來。

柴榮無奈,只得下令退兵。

藥元福對柴榮說:進兵容易退兵難。

你一退,可能就被人追擊,很容易把退兵變成潰逃之兵。

柴榮認為有道理,讓其擬定方案。

(藥元福墓志銘)

當年六月,大軍拔營,為了防止北漢突襲。

老將藥元福負責斷後,大軍徐徐退去,北漢軍出擊,被藥元福擊潰。

但是李谷辛辛苦苦籌集的數十萬石糧草被周軍燒毀,算是白忙活一場。

此戰所得州郡的守將,也紛紛逃跑。

代州桑珪騎虎難下,想跟著周世宗南下,又怕追究擅殺主帥的責任,想回歸北漢,已經不可能,因為他背叛過了。

於是桑珪堅守不出,最後代州被北漢攻克,桑珪還是死了。

周軍退兵後,大周和北漢再度恢復戰前態勢,但是北漢大傷元氣。

周軍退兵時,還順帶把所占州縣的百姓全部遷徙到大周,給北漢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這一招,後來被趙匡胤學去了。

下期預告:

【青埂連載15】 第三章 柴榮大帝 第四節 五代救世主:馮道之死

主要講述:郭威死後,宰相馮道主持國葬,而就在此時,馮道去世,救世主宰相馮道有哪些傳奇故事,為什麼後代評價毀譽參半?

敬請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