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稱帝,趙匡胤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接

趙匡胤與柴榮兄弟是兄弟君臣是君臣,趙匡義小小年紀培植勢力 系列039

1.總說

後周建立不久,郭威便駕崩了,皇位傳給了義子柴榮,是為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後,他得到的並不是一個清平天下,相反,卻是一個「爛 攤子」。

雪上加霜的是,柴榮還迎來了一場北漢和契丹聯合南侵的大規模戰 爭。

可這場危機,對於另一個人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這個人就是 趙匡胤。

憑藉在這場著名戰役——高平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趙匡胤一舉成 為後周炙手可熱的軍事將領。

高平之戰是北漢與後周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後周大勝。

公元954年,亦即後周顯德元年,北漢劉崇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乘後周內部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打擊後周的力量。

這場戰爭其實是郭威挑起的,在之前郭威反漢的過程中,為了斬草除根建立大周,郭威派人將即將赴任的新皇帝劉贇截殺,劉贇正是劉崇的兒子。

殺子之恨不共戴天,以劉知遠弟弟的身份,劉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在太原府稱帝,史稱後漢,與郭威的後周分庭抗禮。

得知郭威去世的消息,劉崇覺得機會來了,遂與北方的契丹聯合,向後周進軍。

954年初,契丹派楊袞率騎兵萬餘及步兵五萬餘人,到達晉陽(今太原),其後兩軍會師,一路攻打潞州(今長治),一路由北漢主劉旻親領 中軍,張元徽領左軍,楊袞為右軍,進攻後周。

後周大將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

穆令均中伏被殺, 損失千餘人。

李筠退回潞州。

柴榮決定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

楊袞觀 察了後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後認為:周軍強大不可貿然進攻。

劉崇卻不以為 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先進攻。

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一戰 即潰,有上千步兵投降。

在高平之戰中柴榮冒著矢石的危險親臨戰場,一 開始戰事不利,但周軍在右翼潰退的情況下卻扭轉戰勢,擊潰了北漢軍 隊。

張元徽的戰馬被射倒,被周軍斬殺。

周軍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

在此役中,趙匡胤表現出色,升殿前都虞候,得以迅速崛起,成為柴榮日後倚重的大將。

2.細說01

開封城這時正是熱鬧的時節,雖然世道不太平,但相較於其他城市, 開封的都城氣象還是非同一般。

寬靜的汴河斜倚著城池,岸邊,柳樹、小橋、茅舍、田壠富有色彩感 地點綴在一旁,內城附近青瓦磚舍掩映於道旁。

汴河另一側,一座拱橋飛 架河上,橋下有三三兩兩往來的客船,桅杆已被輕輕放倒,船家撐篙引舟 穿過橋洞。

城門邊上,青磚砌成的城牆上草木叢生,似乎將繁華喧鬧與荒 煙蔓草寫在了同一個角落。

見趙匡義頗為流連,趙匡胤索性和他說了自己所購地產的詳情,又囑 托持議書前往地產原主人處交接,待都辦妥無誤後,便可到開封府來找自 己。

趙匡義聽了,直說這些事都是小事一樁,自己想先在這城中游賞一番 再說,趙匡胤也不管他,由他去了,自己匆忙向城中走去。

開封城是兩重結構,內城前後各有宣德門和金水門,其間便是大周 的皇宮大內。

外城裡面儘是民間住宅、商鋪,從外城正南對著的南熏門進 城,便可見筆直的街道,街道兩側樹木蔭蔭,屋舍有序。

往前走是太學、 國子監,貼服於城中的蔡河一側。

繞過城東的汴河不遠,有一條街道筆直 通達,徑直走向盡頭,便見一個丁字路口,正對著的是一座高大的衙署, 威嚴佇立。

趙匡胤遠遠便看到,那衙署大門正中懸掛著巨大的匾額,上面 魏碑體字有一人高,寫的是:開封府。

在開封府門前,趙匡胤說明情況,沒多時,被人領了進去。

穿過後 堂,是開封府尹的辦公院落。

經人通報,趙匡胤走進堂中,見柴榮正伏在 案上,案牘高高壘著兩尺多高的各種公文,柴榮正一份一份地拆開親閱, 並用筆在上面勾畫點批。

趙匡胤從沒見過如此多的公文累積在一起,在軍中,雖事務繁忙,大 多數是口頭令止,而文官管理部門則不同,任何一件事都少不了層層的公文和手續,堆積起來便是看著恐怖的文山。

開封府各大小事務均歸府尹管轄,從京師民政、司法、捕盜、賦役、戶口等到各項政務,面面俱到,下設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職。

遠不似後來民間傳說,人們單純地以為開封府尹只是一個負責審案的法官。

開 封府尹在朝中位置崇高,地位在尚書之下、侍郎之上,由於柴榮的「儲 君」身份,更被加以一品銜。

柴榮聽聞趙匡胤進來,忙放好案上的文書,疲憊的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年輕人的反擊:高平之戰

後周與北漢高平之戰【軍武】作者:鐵騎的榮耀要說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有一位同樣雄才大略又愛民如子的帝王卻被無情的湮沒在史海之中,他的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