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晉城,戰爭埋下北宋崛起的種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已然是公元954年的陽春三月,北伐的軍隊仍在行進的路上。

此時的趙匡胤魂不守舍的跟著隊伍麻木的走著,而他的魂還在大梁,還在京城,還在回味著十幾天前朝堂上的事:

北漢劉崇勾結契丹進犯後周的消息已然傳來,朝堂一片混亂,大將何徽問:皇上,這仗還打麼?柴榮堅定回答:打!樊愛能起身上諫:此次北漢契丹兵馬達十萬之多而我軍前方兵力已是三萬,後方可調用兵力不足五萬,不可輕動啊。

柴榮言道:此戰關係大周存亡,我將御駕親征以鼓舞士氣。

宰相馮道拱手進言:先帝剛剛把大周建立起來,百廢待興的時候你要親征?這不是拿大周的未來開玩笑麼?柴榮答道:這一戰關係大周生死。

再說,唐朝剛剛建起來的時候,天下不太平,不都是太宗親自出征平定的麼?馮道冷笑:比太宗?你比得了麼?呵呵

朝堂上一片附和的笑聲,這時誰也不相信,眼前這個寸功未立的天子會有能力打贏這場戰爭。

然而,柴榮怒了,徹底的怒了,卻不止因為馮道的譏笑。

只見柴榮猛的站起身來,隨手將茶盞扔在地上大聲說道:馮相你好大個膽子,敢藐視朕,給我罷去相位,驅逐出去。

朝堂一下子安靜下來,百官惶恐不敢多言。

趙匡胤暗嘆:這才是天子威儀!但要建立長久威信,此戰必須勝。

另外,天子都站起來了,這些臣子怎麼還坐著。

「嗨!匡胤弄啥來?」趙匡胤感覺有人拉扯他,趕緊回神,再看原來是李重進。

「麼弄啥,這過了黃河就冷球死了」趙匡胤趕緊掩飾。

「可不是嘛,這澤州郡開春就是多風,這風吹的嗚嗚響,能不冷麼?好在翻過這座山就到了。

」李重進說完招呼後面的部隊「兄弟們跟緊了天黑前到澤州郡造鍋吃飯!」是年公元954年三月十日。

契丹聯軍繞過潞州(今長治)向澤州直撲而來。

十一日,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軍隊在高平原南部相遇,北漢主劉崇為中軍駐紮在渠頭村,大將張元徽為左軍駐紮在高都鎮東嶺村,契丹大將楊袞為右軍駐紮在巴公鎮宮莊村. 後周軍隊依出發前部署李重進,白重贊為左翼;向訓,史超領精騎居中,樊愛能,何徽為右翼。

張永德領禁兵隨柴榮策應。

千里奔襲的北漢聯軍原本想出其不意的打擊後周,卻沒想到在澤州就遇見了後周的部隊,聯軍士兵被驚嚇的不輕,個個心有恐懼,懷疑後周部隊中有天師相助。

而後周部隊一直盼著遭遇北漢,一下遇見,高下立判,柴榮立即叫趙匡胤傳令,左翼和中軍合擊劉崇楊袞兩部,而自己則隨樊愛能,何徽繼續北上迎擊北漢大將張元徽,在北詩鎮樊愛能,何徽所率領部隊與張元徽所率領的部隊剛一接觸便全線潰敗,原本要趁勝追擊的柴榮一下子被張元徽的部隊所包圍。

此時,李重進和史超的部隊還在與契丹大將楊袞北漢國主劉崇作戰。

隨柴榮一起北上的除了趙匡胤和張永德所帶領的禁軍之外,就只剩下逃回來的幾乎沒有戰鬥力的右路殘軍。

眼見著張元徽的部隊就要把自己包圍攻打了,柴榮有些著急,有些後悔,後悔這一次貿然挺進,但卻不後悔這次親征,歷史留給柴榮的選擇並不多。

坐以待斃不是柴榮的性格。

柴榮抬頭問趙匡胤:」匡胤,你有何破敵的方法?「趙匡胤緊蹙眉頭,靈光一閃,激動的對柴榮說:「皇上,風!!風!!澤州春天陽春三月間不比其他地方暖,反而多風。

且風向不定。

我們只需順風而射,逆風抵禦,就會射出很遠,再者,射箭時.........」趙匡胤耳語柴榮。

不久,日頭偏西,天際昏暗,狂風大作時,後周軍隊突然發起進攻,禁軍與士兵混在一起,齊喊:「天佑我主,北漢必敗,活捉張元徽!!」北漢士兵人人心驚,個個膽裂。

柴榮迅速突破張元徽包圍,並將張元徽斬於馬下。

北漢聯軍左翼大敗,柴榮回身包圍北漢劉崇以及契丹楊袞,最後,劉崇只帶幾名隨從逃回太原。

至此,發生在晉城的高平之戰以後周柴榮大勝結束,戰後,柴榮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係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

高平一戰,不僅使柴榮在朝廷中獲得極大威信,也使趙匡胤獲得柴榮的極大信任和肯定。

五月,柴榮趁勢包圍北漢都城太原,終因糧草不濟,班師回朝。

公元954年10月,柴榮命趙匡胤負責「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

」趙匡胤升為殿前都虞使。

公元955年7月,柴榮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

公元956年1月,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征,,大敗唐軍,取滁楊秦光舒蘄六州

公元956年10月,趙匡胤晉升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躋身於後周大將行列。

公元957年5月,李重進,向訓,張永德,趙匡胤因功晉升官職。

公元959年6月,柴榮因病班師回朝,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19日,柴榮駕崩。

公元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契丹聯軍又犯邊境,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

公元960年元月初三,趙匡胤大軍於都城東北20公里處的陳橋發生兵變,翌日清晨將士擁立趙匡胤為帝,隨即回師京城,柴榮之子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為「宋」。

泱泱四百年的北宋時代至此開始了它的時代。

關注微信公眾號「晉城故事」或點擊訂閱「晉城故事」

給你講一個有關晉城的過去,現在,將來的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

五代十國第一名君 周世宗柴榮(上)

周世宗,本名柴榮,年少時過繼給姑父郭威為養子,改名郭榮,自己當皇帝之後,改回原名。座右銘: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他被稱之為五代第一名君,在中國古代的明君排行版上,他也絕對能夠排...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3)

親征劉崇:柴榮即皇帝位,縱觀天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大周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十國,基本在南方,如唐朝的李景(因地處南方,史稱南唐)、錢 俶的吳越、李晟的漢(史稱南漢)、孟昶的...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