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率軍逆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一帶會戰,史稱高平之戰。

此戰中,後周初戰不利,柴榮、趙匡胤等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於扭轉戰局,大獲全勝。

一、朝廷之爭

當柴榮剛剛繼位,後周還在為郭威治喪時,北漢國主劉崇與遼聯兵,大舉南侵。

朝廷認為,立即整軍抵抗是必然的,但就周世宗親征還是遣將出徵發生了激烈爭論:以「不倒宰相」馮道為首的大多數人認為皇帝不宜輕出,派一大將出征即可,而周世宗本人卻堅持要御駕親征。

二、運籌帷幄

既定御駕親征之後,趙匡胤、李重進、張永德等人一起為周世宗籌謀劃策:北漢總兵力雖不多,但騎兵較多,更兼萬餘遼軍助陣。

因此,周軍必須充分發揮人數優勢,在磁州(今河北武安)到晉州(今山西臨汾)一線形成凹形防禦面,分散消化北漢軍進攻火力後,在反擊中形成戰略包抄,以梯隊攻擊實施逐步毀滅打擊,並在劉崇的後路預設埋伏。

如果順利的話,一戰可擒。

三、高平會戰

謀劃既定,周世宗調兵北援,劉崇得報後繞開潞州南下會戰,周世宗也立即下令周軍加速前進迎敵。

不久,雙方主力會戰於澤州高平縣,史稱高平之戰。

北漢軍左翼張元徽率四千鐵騎衝鋒,對位的周軍右翼樊愛能、何徽見北漢鐵騎來勢洶洶,膽怯敗逃,周軍右翼頓時亂成一團。

劉崇旗開得勝,得意洋洋。

然而,作為北漢軍梯隊的遼軍主帥耶律敵祿,在觀察兩軍布陣後,認為對方不容小覷,再加上此時颳起了劇烈的南風,也不利於北漢軍。

因此,他找到劉崇,要求重新研究陣法。

此時的劉崇哪裡聽得進去,氣得耶律敵祿率軍離開了戰陣。

此時,年輕的周世宗見右翼敗軍後撤,絲毫沒有慌亂,大聲為己方將士鼓氣。

因此,本已慌亂的周軍稍稍安定一些。

在周世宗的激勵下,趙匡胤疾馳到陣前,率兩千精騎直衝張元徽而去,一馬當先,斬將落馬,右翼周軍在他的率領下借南風之勢發起了猛烈的反攻。

周世宗見狀亦親自上陣,指揮禁軍直衝劉崇的營帳。

禁軍將士拼力死戰,漸漸地扭轉了局勢。

隨著增援部隊的到達,周軍氣勢更勝,發起了更猛烈的反攻,北漢軍全線潰敗,周軍乘勝追擊,取得大勝。

遺憾的是後周本來在劉崇的退路設有伏兵,但因聽信右翼兵敗的謠言而撤走,不然很有可能一舉殲滅北漢。

四、賞罰分明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賞罰分明,重賞趙匡胤、張永德等有功之將,同時嚴懲臨陣脫逃的將校,處斬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人,一時軍紀肅然。

此戰也使柴榮在後周朝廷與禁軍中樹立了極高的權威。

五、小二點評

國難之際,當機立斷,周世宗御駕親徵結束朝廷之爭。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諸將籌謀劃策確定作戰方案。

危難之際,方見本色,世宗匡胤奮勇爭先大敗北方漢軍。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周世宗賞罰分明樹立極高權威。

以上部分內容節選自《宋朝簡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

年輕人的反擊:高平之戰

後周與北漢高平之戰【軍武】作者:鐵騎的榮耀要說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有一位同樣雄才大略又愛民如子的帝王卻被無情的湮沒在史海之中,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