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史中的「三大戰役」。
其中「夷陵之戰」,是發生於蜀漢劉備集團和東吳孫權集團之間的一場戰役:公元221年四月,劉備稱帝。
因義弟關羽不久前死於曹魏和東吳的聯合絞殺,劉備決意起兵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之地。
同年七月,劉備親率蜀軍主力,進攻東吳。
孫權求和不成,委任陸遜為大都督,率軍迎戰。
後陸遜在夷陵一帶火燒蜀軍連營,蜀軍大敗,漢昭烈帝劉備也在不久之後病逝。
受命掌管軍國大事的諸葛亮與東吳議和修好,共抗曹魏。
夷陵之戰如此重要,關乎國運,劉備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呢?
首先,當時是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劉備要征討東吳,雖然他當時非常痛恨東吳,但他在征討東吳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到曹魏的因素。
如果曹魏在劉備率大軍征討東吳之機,偷襲蜀國,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劉備要做到沒有後顧之憂,需要一個人鎮守蜀國本土,這個人諸葛亮最合適。
所以劉備在夷陵之戰時,沒有帶上諸葛亮。
其次,劉備因為關羽之死,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堅決要征討東吳,而當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孫劉勢弱,曹魏勢大,孫劉只能聯合抗曹才能三分天下。
劉備因為兄弟之仇而征討東吳,卻不去征討蜀國之仇敵曹魏,因此很多人反對,在反對的人之中就有諸葛亮。
最後,劉備自認英雄一世,這次又是率大軍去征討東吳,東吳諸將劉備也沒有放在心上。
英雄一世的劉備覺得自己可以打敗東吳,因為就不用帶軍師諸葛亮。
試想,在劉備自已指揮下,攻破東吳,是一種什麼樣的豐功偉績。
劉備也需要在無人輔佐的情況下打贏一場戰役,這是一種資本,對鞏固地位非常重要。
諸葛亮善於理政,就讓其在家幫他治理內務,當好大管家,為他的征戰做好後勤保障。
因此,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便公私兼顧,撇下諸葛亮到東吳打仗去了!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性格使然麼?
關羽在敗走麥城前,在襄樊戰役中大展神威,一戰威震華夏,逼得于禁投降,龐德身死,可以說當時若有人說關羽年事已高,不堪征戰,是沒有人相信的,然而在此之後,關羽竟然丟掉堪稱北伐決勝之地的荊州,最終造...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攻心為上,三國兵不血刃的完美戰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連年征伐,民不聊生。而三國歷史出現了兩次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例。1.諸葛亮平定南中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南中平定...
三國十大頂級文臣誰主沉浮!誰可堪稱第一?(上篇)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終而三分天下,一時多少英雄豪傑!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是一個人傑鬼雄輩出的時代,手握雄兵,爾虞我詐,陰謀陽明,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為後世留下了經典的歷史盛宴,莜莜青...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夷陵之戰中,劉備傾全國之力親率70萬大軍為何還會被陸遜打敗?
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這場戰役是劉備為了幫關羽報仇,揮師東征孫權,但是卻被陸續打敗。夷陵之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戰亂三國,人太多傻傻分不清?讓這些圖來拯救你!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到了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接著,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建立蜀國和東吳。自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國相互攻伐,戰火紛飛,湧現出許多英雄豪...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劉備夷陵大戰敗走之後,為何陸遜不引軍繼續追殺
在經歷樊城大戰之後,蜀國戰將逐漸流失,劉備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舉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此時的孫權不得不向曹丕稱臣,防止劉備和曹丕兩面夾擊東吳,但在夷陵之地,陸遜火燒連營大破蜀軍,蜀軍傷亡慘重,劉備也倉皇...
改寫三國歷史的三把大火,最後一把最可惜
三國時期是我國最為混亂的時代之一,時局動盪,奸雄並起,也造就了許多偉大的人物,可謂時勢造英雄。三國爭霸的事跡被記錄併流傳了下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美談。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