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主動閱讀,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論語·為政》中很有名的一段話。

意思是說,從十五歲開始,孔子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立志於學習聖人之道。

經過十五年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到三十歲時形成自己的一套學說體系,四十歲時不再對目標有所動搖,五十歲知道命運是自己造成的,六十歲能聽取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隨心所欲去做不逾矩的事。

這段話,是孔子人生軌跡的縮影,也是他的心智不斷成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主動閱讀從始至終都是驅動力,驅動著他從一個平凡的讀書人成為流芳百世的大聖人。

那麼,比孔子更普通的我們該如何進行主動閱讀,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呢?《如何閱讀一本書》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從閱讀的四個層次出發,快速有效地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縮短達到目標的時間。

書里最後的兩個附錄很有意思,一個是建議閱讀的書單,涵蓋了戲劇、小說、歷史與哲學等多個領域,共137名西方作者的著作,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閱讀。

如果你不知道該閱讀什麼類型的書籍,可以先從這份書單入手。

另一個是分別針對四個層次閱讀的練習題,由簡到難,一步步深入。

做完後,在書的後面找到相對應的答案,進行校對。

強烈推薦給剛開始閱讀,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這本書有兩個作者。

其中一個是莫提默·J. 艾德勒,也是老版《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他是享譽盛名的學者、教育家與編輯,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而聞名。

另一個作者是查爾斯·范多倫,如果你有看過1994年的美國電影《機智問答》,就會知道這部電影是以他為原型拍攝的。

他原先是年輕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職,到哲學研究院任職,與莫提默·J. 艾德勒共事長達八年,默契十足。

兩人除了合作出版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外,還有新版《如何閱讀一本書》。

老版於1940年出版後,常年高距在海內外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1972年,因為從多年主持的經典著作研討會中,獲得了很多新鮮的觀點,加上美國教育對培養民眾,尤其是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視,他們決心重新改寫這本書。

在框架上,確定以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為主要框架;在內容上,新增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同的書籍,包括理論性與實用性、想像文學、科學與數學等作品。

閱讀這本書的人,不能百分百打包票說,每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都能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但先從了解閱讀的目的、步驟與方法開始,再通過刻意的訓練,長期的堅持,從而一點點慢慢地提高,這也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兩位作者寫作的初衷。

可能是兩個人一起完成這本書的原因,也可能是翻譯的原因,語言有些晦澀難懂,如果沒有一開始就做讀書筆記,讀起來極容易睡著。

下面,我從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後三個部分進行解讀。

1、閱讀前,確定閱讀書單

《論語》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說,在做好一件事情之前,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同樣如此。

在閱讀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確定自己一定會讀的書單,既不是那些收藏在微信里不會二次打開的文章清單,也不是打折購買後,連書膜都沒有拆封的原裝書。

買書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享受付錢那一刻的快感,而是如何把書里的知識為自己所用。

所以,確定書單的過程,我們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閱讀前,明確閱讀目的。

范多倫和艾德勒把閱讀目的分為三類,獲取資訊、娛樂消遣和獲得知識

前兩個是指我們能讀懂的東西,比如報紙、雜誌等,後一個是指我們必須要讀的東西,這些東西未必一開始就能看明白,主要原因是當前所處的閱讀能力水平遠遠低於作者的,但通過向作者學習他書里的內容,逐步將閱讀水平提高到與作者持平,乃至更高,自然也就能看懂作者說的東西了。

第二步,確認主題,列購書清單。

關於如何挑選閱讀的主題,范多倫和艾德勒給出了兩種解決的方法。

一是根據閱讀的興趣進行挑選,另一種是隨著閱讀的時間長了,自己會有感覺在偏向於某種類型的書籍

至於書單的話,可以綜合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建議、書中的書目索引、公眾大號推薦的書單以及各大圖書網站的銷量排行榜,再從中挑選適合自己主題的書籍。

第三步,快速略讀,再次確認書單。

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到書店篩選書單。

書名、副標題、序、目錄、索引、出版社介紹這6個方面著手,判斷這本書有沒有必要購買。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既能省下一部分購書的錢,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書。

2、閱讀時,帶著問題閱讀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范多倫和艾德勒反覆強調主動閱讀的核心,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經過思考和分析後,在書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這也是一本書的價值所在

如果你能在閱讀後,能順利回答下面四個基本的問題,基本就吃透了這本書。

第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

或者說,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又或者作者寫做本書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兩位作者寫作的目,或者說主題是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作者借用怎麼樣的整體框架,來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也就是說,把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再根據內容的順序與關聯性,把每個部分細綱也列出來,這樣一本書的骨架基本就在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列框架,不妨參考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教導的方法——思維導圖。

一種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和小標題,另一種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通過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部分的內容,來論述如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第三個問題,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都需要在已經列出全書大綱,也能全面詮釋這本書的時候,要不然就不要輕易評論。

如果要進行評論,需要有兩個前提,一個是理性表達,另一個是找到支持評論的證據。

需要有理有據地指出,作者出錯的原因,是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還是分析與理解不完整。

第四個問題,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層是這本書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或者啟發。

如果有啟發,相關建議是什麼。

第二層是為什麼作者會覺得很重要,你真的覺得有這個必要嗎?還是這本書,范多倫和艾德勒論述的主題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我覺得是有必要的。

因為在很多時候,我自己也的確存在看不懂作者到底在說什麼,明明每個字都認識,組合起來就是看不懂。

最根本的原因是閱讀水平不高,解決的方法就是去閱讀比自己水平高的書籍,向作者學習。

3、閱讀後,做好讀書筆記

日本筆記本大師奧野宣之曾經說過,讀書的基本目標是,讀完每一本書後,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想要取得這樣的收穫,比較好的方法之一是,有技巧地做讀書筆記,並堅持養成長期的習慣。

因為在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中,既能保持頭腦的清醒,不打瞌睡,又能理清全書的邏輯框架,記住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更能把思考的內容的寫下來。

如果說,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那麼讀書筆記,就是這種對話的證據。

范多倫和艾德勒根據閱讀的層次,把讀書筆記的方法分為三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階段,選擇相對應的方法。

首先,在檢視閱讀階段,也就是四個基本問題中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階段,適合結構筆記。

可以把全書的大框架,每個大框架下的小框架,一個個羅列出來,相當於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其次,在分析閱讀階段,也就是四個基本問題中的第三個問題階段,適合概念筆記。

把每個作者用來解釋這本書主題的觀點都列出來,當我們閱讀量足夠大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觀點。

其實,這就是孔子所說三十而立的「立」,在經過獨立的思考與分析後,能有自己的想法。

最後,在主題閱讀階段,適合辯證筆記。

這種筆記有個好處,就是針對同一個主題,每本書的作者都有自己的立場。

我們可以綜合他們的建議,選出其中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工作中。

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是閱讀類的書籍,范多倫和艾德勒的曾重點是閱讀的四個層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同樣是閱讀類的,奧野宣之的側重點則是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前者我比較受益的是四個基本閱讀問題的方法,後者則是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法。

在做上述讀書筆記的過程,我們同樣可以在書里做標記符號,比如把關鍵詞圈出來或畫出來,又比如當作者就某個觀點進行論述時,可以用序號標識,方便後續整理,再比如在空白頁的地方,把兩個相同觀點的頁碼寫下來。

其實,這本書對於具體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介紹的並不多,如果想要了解這部分的內容,建議閱讀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他講述的技巧更加實用和具體一些。

林語堂說,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的方向。

通過閱讀,我們學著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要什麼,願意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人生開始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規劃。

不再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反而對明天的自己多了一份期待。

就算最後沒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看過沿途的風景,經歷過美好的事情,人生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這才是主動閱讀的意義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

只需15張PPT,教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來源:LinkedIn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覺的如何讀一本書還要你教?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看過的幾本書,他們主要講了什麼?你還記的多少?你學到了多少東西?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讀書是一件...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首先你要會讀書

文/言小海閱讀大概是世上最簡單的一件事,只要識字,就可以徜徉於知識的海洋。但閱讀同時也是世上最難的一件事,平心而論,我們還記得多少曾經讀過的書?書中又有多少的知識轉化為我們自身的力量?人們常說讀...

第一篇日記

3月19號 周日 雨今天是早上6點起床的第27天,上個月20號經理告知接手M1整棟樓的業務,有點小興奮,場地大,責任大,管理的人也多,同時問題也會很多,但是對我來說沒什麼挑戰。閒的時間相對來說沒...

用一本筆記本,徹底消化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記不住」、「讀過的書用不上」是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個特效工具——做筆記。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是個筆記狂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做大量的筆記,用筆記進行自我管...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寫讀書筆記?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本書之後,都會寫一篇書評,看完這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全乾貨精華

為何巴菲特會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講了一個小故事。巴菲特在10歲的時候,讀了一本書,《賺1000萬的1000招》,隨後他宣稱,要在35歲之前成為千萬富翁。然...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怎樣讀書更加高效?

怎麼樣讀書更高效?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難沉下心來好好讀完一本書了,對於想認真讀完一本書的同學來說,或許這篇文章能帶來一絲啟發。首先得界定自己對高效的定義,如果只是追求閱讀數量,那未必是一件高效...

學會讀書,先要學會做筆記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小就會讀書,就像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都是走馬觀花的略了一遍,你要問我都讀過什麼書,我甚至連作者和名字都記不起來,空讀了好多書,白白浪費了時間,因為沒有...

請停止無效閱讀:人人都愛的筆記讀書法

有人把人生當成是一部電影,說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又都是配角,經歷著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當我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時,我想把人生當成讀書,一輩子的尋覓,只為找到那本「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