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閱讀,就是真正為自己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人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在書籍與信息都呈爆炸式發展之時,我們要獲取一本書的核心要義,也不一定有「讀百遍」的時間與精力了。

而要獲取廣闊的視野,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閱讀,這也對我們的閱讀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一張張書單,一摞摞書籍,在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時候,也會倍感壓力。

仔細回想我們上本讀完的書,還記得什麼呢?在讀完奧野宣之先生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時,我很慶幸,能對有效閱讀有了重新的認識。

從小到大,我們見多很多的人,走過很多的路,也讀過很多的書。

可就像那些所有的過往一樣,面對書籍,如果「只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裡,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很多時候,即使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讀書也多是功利的,我們都希望從中獲取一些東西。

在這本書里,奧野宣之用清晰明了的語言,將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環節貫穿整個讀書環節。

讀書人,不分新手老人,讀之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收益。

畢竟,我們也希望能掌握有效閱讀的技能,選對自己需求的書籍,並通過做筆記的方式汲取書中的營養,在讀完每一本書時都能有紮實的收穫,更重要的是,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做一個睿智的讀書人。

說起閱讀,選書仍是第一位,首先需有書,才有後來的閱讀。

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書呢?是跑到書店隨興買,趕著各大電商變相促,還是拿著別人的書單盲目買,或者跟著身邊的朋友一起看?想起自己以前也犯過很多錯,亦覺錯失很多寶貴時光。

其實,我們的書單,應該是只屬於我們自己的。

從個人化角度而言,就像有些人提倡的,讀書是私人的事情。

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真正想讀什麼,應該讀什麼,再去從各種途徑尋找。

書評、報紙、他人推薦等形式都不錯。

如同閱讀需要做筆記,作者也倡導我們從日常生活取材,通過記錄掌握選書的主動權,不落入任何營銷的藉口。

獨一無二的書單在手,選書便無憂了。

至於本書的重中之重,當然是有效閱讀的有效途徑——讀書筆記。

書是買自己想要的,讀書筆記,也是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踏實寫筆記,理解書的內容,寫下自己當下的想法,並可以通過書評博客等方式,積極促進自己思想的內化。

在這個資訊時代,讀書筆記的方式也不應該再限於書中的複印摘抄,手機的拍照掃描、書籍的文本複製、網絡保存等功能也可以充分運用起來。

總而言之,有效閱讀,一切為自己,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一直堅持下去。

書中提倡的有效閱讀方法不一而足,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別出心裁的建議。

估計你也不曾想到,我們可以有一個只收納外封的文件夾,可以給書架區分出愛讀之書、廢棄之書、讀書筆記。

明晰的檢索功能,讓一切如此便捷。

有書有筆記,有書評有反思,有效閱讀,真正為自己讀書。

讀書踐行,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梓悅 微博:梓悅Art 公眾號:走在美的光影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寫讀書筆記?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本書之後,都會寫一篇書評,看完這本書,...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

學會有效閱讀,開啟書評和寫作的大門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有些人會有很多收穫,有些人卻收效甚微。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有些人讀書只是純粹的讀一遍,而沒有用心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和做記錄,讀完又不能及時的總結和輸出。而且,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