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神算諸葛亮的蜀國為何最早滅亡?毛主席:他犯了三條致命錯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記載中諸葛亮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政治家,治理蜀國很有一套,但在軍事上並不是那麼用兵如神,遠非《三國演義》所渲染的那樣謀略過人。

《三國演義》是演義小說,而非史書。

魯迅曾批下「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

民間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等藉口。

熟諳歷史與軍事的毛澤東分析事物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他曾多次指出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嚴重過失,認為諸葛亮的最終之敗怨不得天時,失敗的根源在於其軍事戰略與實踐的屢屢失誤。

他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歷史功績是肯定的,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態度。

這是為什麼呢?他指出了諸葛亮三個致命失誤,導致劉備完不成統一大願,蜀國也早早滅亡。

一是選錯將帥。

《三國志》里說「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

由於諸葛亮用人選將太過草率,驕傲自大的關羽拒不執行他的方略,造成大意失荊州的悲劇。

荊州失守,孫劉反目,蜀漢的局勢便從此無可逆轉。

錯用關羽守荊州,諸葛亮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蜀漢是毀滅性的打擊。

連很少評說歷史的小平同志也說「諸葛亮用人是講手段的,但對關羽就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故後來鑄成大錯」。

用錯馬謖,導致街亭失守也十分嚴重,它使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毀於一旦,整個形勢發生逆轉,蜀軍除了撤退之外,已別無他途。

二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調度以策應戰事。

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者要隨時把握敵我強弱形勢的變化,選擇有利的時機,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克敵致勝。

諸葛亮北伐之際,蜀漢的總體實力弱於曹魏。

時因劉備去世,魏邊關多年無犯,關中及隴右地區兵力空虛,守備廢弛。

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

諸葛亮本可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率大軍直取長安一舉平定關中。

但是,諸葛亮沒有採納大將魏延集中兵力攻取關中的建議,而是以趙雲、鄧芝為一部攻打箕谷,以馬謖、王平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軍駐足祁山,不能集中優勢兵力戰勝攻取,把本已相對強勢的蜀漢兵力進行分散,變強勢為弱勢,致使馬謖兵敗街亭。

張合圍困馬謖之時,諸葛亮當北進街亭,策應馬謖,與張合展開決戰,戰勝張合。

這就是毛澤東評點中所說的「亮宜自臨陣」的關鍵所在。

三是軍事戰略的失誤。

諸葛亮對劉備說,只需占據荊益兩州,然後分兵兩路出擊進取中原,大業便可成。

乍一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頗有誘惑性的方案。

但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更加失去兵力上的優勢。

「隆中對」實施的結果便是,關羽所鎮守的荊州被孫權軍團偷襲得手,而且關羽父子也命喪孫權手中。

可以說,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在蜀國還沒有開始分兵兩路進取中原之前,荊州就輕而易舉被呂蒙攻陷,還搭上了大將關羽。

諸葛亮的這三大失誤,使蜀漢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所以,歷來認為他是偉大軍事家的錯誤輿論在歷史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軍事才能如何?毛主席指出三大失誤

千年來,《三國演義》是民間影響非常大,但並非正史,魯迅先生曾批評「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家,治理蜀國非常有辦法。那麼,軍事造詣頗深的毛主席是如何評價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難入千古名相之列?

三國爭霸的硝煙以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似乎以將諸葛亮定位為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的行列上艱難的徘徊。諸葛亮身為蜀國丞相,才智過人,工作...

毛主席為何說諸葛亮「其始誤於隆中對」?

受《三國演義》之深遠影響,民間對諸葛亮奉若神靈,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等藉口。軍事造詣頗深的毛澤東卻不這樣看,他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