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借用一成語,為劉備展示宏偉藍圖,但構想本身卻有重大缺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

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

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

先來看看原文: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將軍是漢室皇族的後裔,信義聞名於天下,廣交羅致英雄,求賢若渴。

如果能夠兼有荊州和益州,守住那裡的險要地點。

西面與各民族和睦相處,南面安撫夷越,對外與孫權結盟,對內修明政治。

一旦天下局勢出現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撲宛縣和洛陽,將軍親自統率益州的大軍向秦川進發,百姓誰敢不用筐、瓶裝著食物和酒水來迎接將軍呢?真像這樣,那麼稱霸的大業必將成功,漢室就可以復興了。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諸葛亮口中的「簞食壺漿」,意為用筐、瓶裝著食物酒水。

簞,指的是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孟子》中的「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戰略構想,後來這也成了劉備集團的發展策略。

這一策略的關鍵是兩步,一是跨有荊州,二是兩線出兵。

劉備集團為實現第一步花了十一年時間,不過卻並不徹底,因為按照《隆中對》的構想,應該占據的是荊州全境,但事實上卻僅僅占了其中的五郡,而其中的南郡還是從孫權手中借來的,後來的孫劉聯盟的破裂也因此埋下伏筆。

就在劉備集團是實現第一步的半年後,荊州就遭到曹魏和孫吳的夾攻,關羽喪命,荊州丟失。

《隆中對》中提出的兩線出兵的構想從此化為泡影。

那麼,究竟是劉備集團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失誤還是《隆中對》本身就有問題呢?個人淺見,關羽敗亡和荊州的失守,主要原因還是出在《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上。

因為這個構想本身就存在著重大缺陷。

這個缺陷首先就表現在沒有充分考慮到孫吳集團的利益和訴求。

其次是即便沒有出現後來的荊襄之戰,兩線出兵的設想也不現實。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見,還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有荊州也未必會實現《隆中對》的規劃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將軍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朗讀者|隆中對

亮3躬4耕隴畝,好5為《梁父吟》6。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7、樂毅8,時人莫之許9也。惟10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11。時先主12屯新野13。徐庶見先主,先主器14之,謂15...

魏晉:陳壽《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亮...

如果龐士元不死,隆中對能成嗎

鳳雛不死,協助劉皇叔拿下益州,荊州有臥龍輔佐二爺鎮守。再加以數年修生養息,地盤穩固。再依「隆中對」的路線進行北伐,是否可以問鼎中原,匡扶漢室?

三國成語故事:簞食壺漿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先來看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