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之「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我們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本里都有,簡單回顧一下。
公元207年,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一整套戰略,核心要點有幾個:
1.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了。
他們家大業大,不可與之爭鋒。
2.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地。
3.再取益州,也就是四川。
和曹操、孫權成鼎足之勢,三分天下。
4.等到中原有事,天下有變,就兩路出兵。
一路派一位上將,從荊州向河南一帶出兵;第二路由劉備自己從四川向關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帶出兵。
這兩路出兵,可得中原。
後來的歷史,基本也就是這樣發展的。
第一步,占領荊州,劉備做到了。
第二步,占領四川,劉備也做到了。
第三步,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隆中對》的戰略布局失去了重要一側,所以後來無論是諸葛亮六出祁山,還是姜維的九伐中原,都沒有成功。
現在的我們,再來看《隆中對》,為什麼說它是一次偉大的戰略構想,它有什麼了不起?
當時的中國,最強盛的兩支力量就是曹操和孫權。
劉備當時勢力很小,只能找軟柿子捏,往空白區域發展啊。
所以,占住荊州,然後進兵四川。
你看,「隆中對」發生的時候,劉備已經46歲了,雖然名氣很大,有很多光環,什麼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
但是,劉備戎馬半生,幾乎是一事無成。
按今天說,最多算是一個連續創業者,雖然經常在各種論壇發表演講,名氣很大,融資也成功好多次,但是沒有一個項目能做上市的。
直到他遇到諸葛亮。
以公元207年的「隆中對」為分水嶺,劉備的創業正好可以分為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
在「隆中對」之前,到公元207年見到諸葛亮,劉備前後創業奮鬥了23年。
在這23年的時間裡,劉備的創業模式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就是「我打不過你們,我就加入你們,成為你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是「加盟店」的模式。
劉備先後投奔過很多人,什麼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
雖然到處深得人心,所謂「信義著於四海」嘛,但到處都混得不順利。
所以劉備自己感慨說:「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爾!」日子過得太快了,我還是一事無成,很悲傷啊!
但是你看,不管劉備怎麼悲嘆,怎麼著急,他的活動範圍還是在中原一帶。
劉備出生在河北涿州,46歲之前,一直就在中原打轉。
他起家的地方在中原;當時的繁華富庶在中原;最大的仇人曹操在中原;要興復漢室,皇帝也在中原。
如果後來不是被曹操逼急了,只好依附劉表,估計他連長江流域都不會去的。
要不是26歲的毛頭小伙子諸葛亮點醒,他怎麼會把目光投向他根本不熟悉的四川呢?
我們這兩年一直在講認知升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其實都被局限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裡。
不是沒目標,不是沒資源,不是沒能力,不是不努力,但往往就是很難突破,為什麼?
因為沒有看到更大的地圖。
那怎麼才能看到更大範圍的地圖呢?
諸葛亮的《隆中對》其實也給我們做了示範,有兩個方法。
第一,是從過去的歷史上看;第二,是從為未來的終局上看。
先說歷史,《隆中對》里,諸葛亮有一句很重要的話:「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這是在提醒劉備,不要小看偏遠的四川,也就是益州。
資源很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漢高祖劉邦正是從這個地方起家,成就了帝業。
其實,不僅是漢高祖,當年戰國時候的秦國,也是因為拿下了四川,獲得了穩定的大後方,才在戰國群雄中,獲得了碾壓性的戰略優勢。
也就是說,以四川為基地,奪得天下,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這就是從當前的局勢中跳出來,回到歷史經驗中,找到更大的地圖。
第二個方法呢,是從未來的終局上進行判斷。
《隆中對》里有一句奇怪的話,說「天下有變」。
什麼意思?為什麼諸葛亮那麼早就能判斷,曹操不會對劉備窮追猛打,而且總有一天,天下會有變呢?
這就牽涉到,對曹操處境的判斷了。
曹操的創業模式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好處是可以利用中央政府的名義廣納人才,壞處則是這些人才到底是忠於漢朝還是忠於他曹操,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所以,曹操陣營的構成最複雜,也最不穩定。
比如,出現董承的「衣帶詔」事件,就是典型的內亂。
這就是諸葛亮講的「天下有變」。
所以從這個終局出發,倒推回來,諸葛亮才判斷,因為曹操的獨特處境,會給劉備留出一個足夠長的戰略機遇期,讓他能夠拿下四川,獲得根據地。
總結一下,我從《隆中對》中受到的啟發。
第一,競爭的關鍵之處,往往不是眼前看到的那些因素。
而是站高位置,展開視野,著眼於更大的地圖,找到新的破局點。
第二,發生過的歷史,會給我們當前的戰略決策,提供寶貴的靈感。
第三,不僅要理解自己的處境,還要分析對手的處境,這有利於我們判斷局勢最終的演化。
《隆中對》的戰略「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並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
是非功過「隆中對」 --一個投資人眼中的戰略與戰術
作者:張守哲 編者按: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自前年以來,發表了數百餘篇經典文章,其中諸多經典之作,廣為傳播,洛陽紙貴。在此,格隆匯繼續為大家帶來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今天為大家分享來自張守...
《隆中對》堪稱史上最有名的戰略方針 但被毛主席指出致命要害
上一篇文章中,濤哥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諸葛亮不會投曹操、孫權、劉表,只能選擇劉備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在被士族掌控統治權利的曹操、孫權、劉表等勢力中,即便這些人能重用其才,可是...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讀書筆記:隆中對是諸葛亮的失誤?其實是替人背黑鍋
最近在看《三國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先從傳統上《三國演義》最核心的角色諸葛亮說起。說起諸葛亮,就不能不說隆中對,這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宏偉藍圖。但是最終沒有實現。有人說是諸葛亮背鍋...
諸葛亮從未踏入職場,憑藉《隆中對》就能躋身決策層?關鍵這3點
說到諸葛亮,你一定會想到《隆中對》,這篇流傳千古的名篇,不止是文采飛揚。很多人能夠隨口說出幾句文中內容,有賴於課後的背誦全文,基本上各個版本的中學語文課本都有。《隆中對》是諸葛亮送給劉備的見面禮...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隆中對那麼牛,諸葛亮卻依然無法助劉備復興漢室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給劉備的策略就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對》。《隆中對》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
歷史上偉大的戰略構想——《隆中對》
公元207年,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一整套戰略,核心要點有幾個: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了。他們家大業大,不可與之爭鋒。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地。再取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