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襄陽對的策略是否可行,這樣的三國可能更精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隆中對》名揚天下,龐統《襄陽對》卻鮮為人知。

二者共同之處是,先占領荊襄,然後奪取益州。

不同之處是,《隆中對》主張聯吳抗曹,待天下有變,從益州、荊州兩路北伐。

《襄陽對》則主張,在益州採取守勢,緊守天險即可。

在荊州採取攻勢,建都襄陽,待北方有變,先取東吳再伐曹魏。

哪個更可行? ​​​​

先說明龐統之計。

有必要時放棄荊州穩住孫權,以涼州,雍州,益州。

為根據。

時曹操漢中大敗,劉備新的馬超,若乘勝追擊,利用馬超關係,得涼州,奪長安,控函谷關。

可謂進了攻,退可守。

不必要諸葛亮出祁連山何其艱難。

退荊州於孫權,避免兩面受敵,也可見好孫權。

得以修養,劉備東出函谷關,孫權渡江北上,曹操必敗。

以當時劉章時的情況,蜀中應不缺糧,送孫權土地使出兵牽制曹操,以上之計或可成。

蜀中可用劉備穩定形勢,諸葛亮出兵北上。

達成此計。

對比諸葛的隆重對,荊州四通八達,防守難,而且亮的行為也不地道,孫權怎能不惦記荊州。

又要和孫權聯合還要防備孫權,最後一步走的很難,可謂是步步算計,時常費心。

兩路出兵又分了兵力,實力又不比曹操強,此點毛主席就有過看法!

若不退荊州,孫權當和曹操共同抗劉,因此時劉備的了優勢,孫權沒必要滅了曹操後,實力遠遠不及劉備被滅。

呂蒙白衣渡江也是孫權為了加強自己實力自求自保,而後又和諸葛亮共抗曹操。

由此看出,不換荊州,孫權也絕不當傻子,你一統天下我不當槍使,我有何嘗不想一統天下?何況那時戰線拉的長。

對於孫權此時,一,聯曹滅蜀,則孫權得蜀。

曹操的雍州涼州。

南北對峙,曹強與孫,處於劣勢。

防守荊州不易,切實力弱,對抗中荊州一失,則亡。

二,夸江東荊州半分中原,和劉備還有一戰。

孫權軍隊水戰不利路戰,劉又得涼州騎兵,對孫權很有優勢。

孫權一旦在中原站不住時,則起中原之兵進軍荊州,屯兵江東牽制孫權,蜀中之兵可側翼夾擊,荊州一失。

大軍沿江而下,大軍虎撲江東。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天下三分」是諸葛亮原創麼?

應該說如果單看《三國演義》,隆中對,天下三分。好像就單單是諸葛亮的專利。因為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根本就不是人麼,他就是神仙派下山輔助劉玄德的麼。所以可以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沒有一件事情不在...

歷史上偉大的戰略構想——《隆中對》

公元207年,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一整套戰略,核心要點有幾個: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了。他們家大業大,不可與之爭鋒。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地。再取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