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必要事必躬親,夢三國的治國能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個文武兼備的天才,無所不能。
而陳壽寫的三國志里諸葛亮只是個治國能手,打天下基本沒他的事,所以近年網友多持這一觀點,又認為天下都是劉備自己打的。
那他真實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呢?
按我說諸葛亮確是一位「文武兼資」的人物。
陳壽卻只肯推許他的「理民之干」,不甚欽佩他的「將略」。
他是否真的不會打仗呢?是司馬懿打勝了他,還是他打勝了司馬懿?陳壽的批評,有很多人認為是曲筆(陳壽在晉朝做官,而晉朝皇帝的祖宗是司馬懿。
陳壽可能懼怕惹禍,而不敢太稱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不過,陳壽也未嘗不替諸葛亮說公道話。
陳壽以為諸葛亮之所以「連年動眾,未能有克」,實在是因為:(一)「所與對敵,或值人傑」(例如司馬懿)。
(二)「眾寡不侔,攻守異體」(傳說,司馬懿有兵三十萬,而諸葛亮僅有十萬。
究竟是各有多少,難考;魏方在陝西、甘肅的兵,多於諸葛亮在漢中的兵,卻是很顯然的);魏方以數量較多的兵取守勢,諸葛亮以數量較少的兵取攻勢,當然是諸葛亮的處境較苦了。
(三)蕭何有韓信可以推薦,管仲有王子城父可以推薦。
諸葛亮找不到比得上韓信與王子城父的名將,因此而「未能有克」。
諸葛亮所能指揮的,只是魏延、王平、高翔、吳懿、吳班,與年輕的姜維。
這些人,除了魏延以外,都是難以和韓信或王子城父相比的。
魏延倘若獲得諸葛亮准許,以一萬人經子午谷直趨長安,與諸葛亮會師潼關,說不定能夠襲取洛陽,立下不世之勛,功名超過韓信。
然而這是厲史上的若干所謂if’s(假定)之一,誰也不能預言結果一定會怎麼樣。
諸葛亮應該不應該接受魏延的建議?這也是一個所謂idle question(浪費時間的問題)。
魏延的建議,諸葛亮有權利不接受,正如你或我倘若在當時是諸葛亮,也有權利接受或不接受。
這是各人的戰略構想的問題。
打仗的事,多多少少含有賭博性質。
勝負之數,所系的因子太多。
兵多、將廣、糧足的一方,可以打了再說,敗了捲土重來;正如賭本雄厚的賭徒,可以千金一擲,輸了面不改色。
反過來說,兵比魏方少,將沒有魏方多,糧食更是成問題的諸葛亮的一方,實在是雖則明知有勝利可能,而仍舊不宜於輕易冒險的。
何以說魏延的「子午谷計劃」是冒險呢?因為,長安是一個大城,堅城,魏延帶去五千名作戰之兵與五千名背糧之兵,未必能夠攻下;即使攻下了,也難免敵人不從洛陽及各地來援,對魏延部隊來一個反包圍。
長安的守將夏侯懋,是魏國的駙馬,是紈袴子弟,是一個「不知兵」的人。
誠然,誰能斷定,在夏侯懋的左右與麾下,沒有一兩位知兵的、能征慣戰的將領呢?我這些話,也並非「定論」。
倘若魏延被諸葛亮准許帶一萬人經子午谷前往,那末,他一舉而攻下長安,與請葛亮會師潼關,也不是全無可能的。
話說回來,問題在於諸葛亮本錢少,而冒不起這個險。
另一種關於諸葛亮軍事才能的批評,是說他打來打去,不敢直接向長安打,或是直接向洛陽打,而故意「捨近求遠」,打到了甘肅去。
最後的一次也只是在長安西邊相當遠的武功,作「屯田」的打算。
說這種話的人,也是忽視了諸葛亮的實力與魏方的實力不成對比。
諸葛亮只能夠「捨近求遠」,先取得渭河上游的天水、南安、安定、武都、陰平等郡(他在建興六年春天第一次出祁山,獲得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的官吏人民的響應。
他在建興七年,又叫陳式攻下了武都與陰平)。
諸葛亮的打算,是先把蜀漢的防守線做鞏固了再說(陰平的重要性,從其後鄧艾經由陰平而偷襲江油城的一點上,獲得證明)。
諸葛亮把遠在今日甘肅的幾個郡先拿下來,是為了慢慢地擴充實力,同時解除了後顧主憂。
自從三國時代以來,中國人在事功上與道德上,及得上諸葛亮的很少,而批評諸葛亮的人極多(自己有所成就很難,批評別人極容易)。
最常見的批評,是說諸葛亮忽略了分層負責與培養人材,以至於不得不事必躬親,與身後無人繼承他的事業。
這兩點批評,我想,倘若諸葛亮自己聽到了,也會承認批評得對。
他的確是不該「親校簿書」,不該親自復判處罰打二十下棍子以上的案子。
他的確也忽略了辦一個軍官學校,以造就堪比於姜維,或能力超過姜維的將才。
為什麼諸葛亮不認同子午谷奇謀而司馬懿卻認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不用魏延的...
諸葛亮屢次北伐功敗垂成,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靠不靠譜?
諸葛亮屢次北伐功敗垂成,最終星落五丈原,引後人嗟嘆不已。魏延作為蜀漢第一流的將才,曾向諸葛亮提出從子午谷分兵的計謀,但沒有被採納。現在不少人相信如果諸葛亮能夠施行魏延的策略,可能早就占領長安、平...
三國歷史中,諸葛亮不讓會打仗的這名大將主持北伐,心態太微妙了!
熟讀三國我們知道,魏延是蜀國的開國武將也是諸葛亮北伐期間能依仗的少數大將之一,然而根據《三國志 魏延傳》的原文記載:「(魏)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
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北伐終未成功,在北伐期間,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納。很多人說,子午谷奇謀肯定不能成功,魏國不是沒有人才,肯定會在子午...
司馬懿早已看透諸葛亮,16字道出其最大弱點,總結的一針見血
司馬懿,諸葛亮,這兩人都是三國歷史中最為出名的兩位謀臣,尤其是諸葛亮更是被民間奉為「智慧的化身,臣子的楷模」。看過三國的人也都喜歡拿這兩人進行比較,但就連那些堅持說諸葛亮勝過司馬懿的人,也無法否...
同樣的計策,諸葛亮似懂非懂,對手反倒爐火純青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蜀魏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曹操去世後,魏國便由攻勢轉為守勢,蜀國則由守勢轉為攻勢。諸葛亮、姜維頻頻興兵伐魏,且勝多敗少,但卻始終無法實現吞魏的宏願,反...
諸葛亮如果用這一招,必能統一天下,可惜他死活都不敢用
三國時代,是封建時期一個混亂分崩的時代。東漢王室衰微,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三個最強者割據一方,互相攻伐對峙,鬥智鬥勇。三國之中,論實力誰家最強?在農業立國的封建時代,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是衡量國...
魏延子午谷奇謀沒被採納,鄧艾陰平偷襲成功,所以蜀漢滅亡了
三國演義里,劉備死後,諸葛亮當政,弱小的蜀漢卻突然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略。為此,羅老先生開始把精力從魏蜀吳三國轉移到諸葛亮六次北伐、姜維九次北伐上,且繪聲繪色地描述每次北伐的鬥智鬥勇的過程,讓我們...
同為蜀國猛將諸葛亮為何誅殺魏延重用姜維?背後竟暗藏毒計!
之前我一直以為魏延頗具名將之才,直到他提出子午谷計劃,才算真正了解他,實乃最多准一線的水平。魏延以部曲跟隨劉備,作為入蜀的頭號先鋒,深受劉備的器重。魏延不僅勇猛,作戰也具有謀略,得以一路幾級跳,...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因為孔明戰略重點從來就不是長安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
冰河品三國之悲劇軍人—魏延-----企業文化顧問李光華
一公元228年冬,漢中蜀軍大營。戰敗逃回的馬謖臉如死灰,跪在校場上。隨著一聲令下,劊子手高舉大刀,砍下了他的頭顱。旁觀的蜀軍將領中,鎮北大將軍魏延緊緊咬住牙齒,神色中既有不忍,也有壓抑不住的怒氣...
諸葛亮為何沒能打敗司馬懿,陳壽找出了三個理由
陳壽在「表」里說,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他不僅榮膺劉備的三顧,也深受孫權的「敬重」。到了劉備死後,後主繼位。諸葛亮綜攬軍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
陳壽真的貶低武侯諸葛亮了嗎?夢三國臥龍鞠躬盡瘁的一生
《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有這麼一句評價,「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葛亮連年北伐沒有成功,是因為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打仗不是他的強項。就是因為這句話,使...
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打敗誰,三國志里有不敢說的話?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個文武兼備的天才,無所不能。而陳壽寫的三國志里諸葛亮只是個治國能手,打天下基本沒他的事,所以近年網友多持這一觀點,又認為天下都是劉備自己打的。那他真實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