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北伐終未成功,在北伐期間,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納。

很多人說,子午谷奇謀肯定不能成功,魏國不是沒有人才,肯定會在子午谷埋伏兵馬,那樣,魏延的兵馬就會全軍覆沒。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沒有機會成功?我覺得有很大機會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怎麼說的?是在什麼時候提出來的?《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應該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提出來的,魏延建議諸葛亮說,給他一萬兵馬,五千進攻,五千運糧,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就像當年韓信那樣。

諸葛亮覺得非常冒險,沒有接受魏延的建議。

有人說子午谷奇謀根本不能成功,理由是魏國人才多,肯定會在子午谷埋伏兵馬,甚至重兵把守,這樣,就算蜀漢兵馬不全軍覆沒,也會被困死在秦嶺裡面。

而諸葛亮之所以不採用子午谷奇謀,就是覺得沒有一點點把握,所以,不願白白葬送魏延的一萬兵馬。

魏延的理由是,夏侯楙鎮守長安,夏侯楙是魏主的女婿,是個官二代,草包一個,又膽小又沒有智謀,我魏延帶五千人,五千人負責運糧,不出十天就能到達長安,如果夏侯楙聽說我的五千兵馬到了,肯定會嚇跑,不戰而逃,長安城中,只有御史和太守,不足為慮。

丞相你帥大軍從斜谷來,就能占領長安了。

《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有人說,夏侯楙雖然沒有智謀,是膽小鬼,不代表其他人沒有智謀,也是膽小鬼,比如司馬懿就是老謀深算,怎麼能不在子午谷派兵防守呢?

要知道,這時候司馬懿還沒走上前台呢,諸葛亮第一北伐,對手是魏國大將曹真和張郃,司馬懿這時應該沒有掌握兵權,就算他能提出建議,夏侯楙能聽他的嗎?夏侯楙是防守長安的主帥,不是司馬懿,以夏侯楙的性格,他能聽司馬懿的嗎?

魏延的分析很有道理,用兵貴在出奇制勝,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漢中穩如泰山,魏延的能力自然不差,加上魏延身經百戰,深通戰法,既然能提出子午谷奇謀,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研究過的,不可能是信口開河,也不可能是玩冒險,如果玩冒險,那漢中是兵家必爭之地,地處蜀漢和魏國前沿,早就守不住了。

魏延率一萬人馬突然殺到長安,猶如天降,夏侯楙這樣的草包,看見魏延大軍來了,肯定害怕,不戰而逃。

就像後來的鄧艾偷渡陰平,率幾千人,穿越七八里無人區,到達江由,本來士卒都餓的快死了,沒有馬,也沒有戰鬥力了,江由守將馬邈這小子卻不戰而降,鄧艾一下子獲得後勤補給和戰馬,然後繼續率軍進攻,致使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如果江由守將馬邈不降,鄧艾幾千人,就算不困死,不餓死,沒有戰馬,怎麼打仗?怎麼攻城?蜀漢軍以騎兵衝殺鄧艾餓的半死不活的步兵,那還不跟切菜割草一樣?絕對是全殲鄧艾軍。

在如此冒險,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未必就失敗吧?

再說了,魏延的把握比鄧艾的大,起碼魏延安排了五千人專門運糧,提供糧食,有糧食就成功了一半。

魏延作為久經沙場的大將,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鎮守軍事前沿漢中十年,漢中固若金湯,魏延難道會打無把握的仗?

魏延率兵走子午谷,諸葛亮率主力走祁山,魏國肯定會集結大部分兵力去抵擋諸葛亮大軍,在子午谷未必會防備,諸葛亮的主力進攻的越猛烈,子午谷魏延就走的更安全,諸葛亮大軍吸引魏國主力的注意力,能打的曹真肯定會去抵擋諸葛亮,就算魏國在子午谷設伏,以魏延的能力,除了曹真和司馬懿,有誰能抵擋?司馬懿這時應該是靠邊站,還沒有兵權呢!正好是個好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多大勝算?

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成功,最終病死五丈原,令人遺憾。在北伐過程中,大將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但是,性格過於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採用,導致這一計劃沒有實施,讓後人留下很多猜測。試想,如果諸葛亮批准了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