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果用這一招,必能統一天下,可惜他死活都不敢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是封建時期一個混亂分崩的時代。

東漢王室衰微,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三個最強者割據一方,互相攻伐對峙,鬥智鬥勇。

三國之中,論實力誰家最強?在農業立國的封建時代,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是衡量國力的重要指標。

史籍記載,魏國人口在430萬人左右,吳國人口200萬人左右,蜀國最少,只有94萬人。

三國之中蜀國最弱,但一代名相諸葛亮,卻出人意料地採用了以攻為守的立國策略。

他沒有閉關自守緊守門戶,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弱攻強,一而再再而三地對魏國主動發起進攻,即所謂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歷代對他的這種策略褒貶不一。

有的說是高明之舉,蜀國以攻為守,通過不斷進攻,打擊削弱魏國的實力,使曹魏無暇大舉攻擊蜀國。

也有人說諸葛亮連年用兵,使得蜀國民窮財盡,是自尋死路。

諸葛亮在世時六出祁山,頻繁出兵,他的繼任者姜維也照本宣科,連年主動攻擊魏國,但蜀國依然是三國中最早滅亡的一個。

221年劉備稱帝,263年魏軍攻克成都,蜀國僅僅存在了42年,共傳兩代國君,就灰飛煙滅。

從這個角度講,諸葛亮這個主動進攻、以攻為守的策略貌似不太明智。

蜀國國小力弱,被強國攻滅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六出祁山的過程中,蜀國曾經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把握住了就能重創曹魏,一舉扭轉蜀國的劣勢地位,甚至能因此一統河山。

228年,初次出征魏國之前,諸葛亮召集群臣討論戰略,老將魏延提出了一個險招。

他願帶領精兵5千,秘密通過秦嶺中艱險崎嶇的子午谷,一舉端掉魏國西北重鎮長安,從而把整個關中盡收囊中。

蜀國本身以弱打強,用常規手段,無論怎樣打勝算都不大。

所以魏延這一險招,很有嘗試的必要。

但精明的諸葛亮考慮子午谷地勢險要,萬一魏國據險設伏,蜀軍將全軍覆沒。

拒絕了這一計劃。

這可說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喪失唯一能制勝的良機。

其實試一下又何妨,頂多不就賠進去5千人馬。

況且魏延久經戰陣,成功可能性極大。

35年之後,公元263年,魏國大舉出兵攻伐蜀國。

魏國勇將鄧艾,在正面進攻不利之後,決定冒險一搏。

他就採用了和魏延的建議如出一轍的戰術。

通往成都平原有一條隱秘山路,名為陰平小道,全長700里,和子午谷一樣艱險崎嶇。

如果蜀國在險要處設伏,魏軍插翅難逃,但鄧艾富有冒險精神,決定賭一把。

他率領2000精兵,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幾度山窮水盡,最終穿過天險,突然出現在蜀國都城下,蜀國因此滅亡。

姜維在戰前曾給後主上書,建議加強陰平關隘防守,以防被魏軍通過。

劉禪沒有在意,結果鄧艾冒險成功,得以成就曠世偉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註定悲劇的人物——姜維

前三國比後三國刺激多了!後三國的看點,似乎就只剩下了姜維的九伐中原。其實在我看來,這九次北伐,才是三國中較為精彩的一段時間!畢竟這是一個來自魏國的人,最後到了蜀國,扛起了蜀國的一片天,去對抗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