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認同子午谷奇謀而司馬懿卻認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午谷奇謀

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

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也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應當是先取涼州

魏延

司馬懿認同奇謀

原文 :

且說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出關下寨,請先鋒張郃至帳下曰:「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

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今必出軍斜谷,來取郿城。

若取郿城,必分兵兩路,一軍取箕谷矣。

吾已發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來不可出戰;令孫禮、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戰術上:

魏延計劃可以速戰速決,在短時間內成功,而後可以分散一部分兵力堅守險要的潼關、武關、蒲坂津黃河渡口等地,確保關中的安全,而且可以防止魏軍主力的快速增援。

由於魏國隴右和河西地區兵力不多而且分散,完全可以在隨後用步步蠶食之法加以各個擊破。

還有一點,攻下漢朝舊都長安,這對以興復漢室為最終目標的蜀軍的士氣是一種莫大的鼓舞,這對於國力弱小、兵力不足的蜀國來說,是頗為理想的;

冒險性:

諸葛亮的計劃看似非常有把握,是安全、十拿九穩的計劃。

但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從歷史的實際看,諸葛亮所謂十全之計,在從228年到234年的5次北伐中,根本沒有一次有完全成功的希望。

即使是最接近成功的第一次北伐,由於魏軍的主力曹真,張郃,郭淮集團已經到達關中,即便馬謖沒有失守街亭,也會在隴右與魏軍展開長期的拉鋸戰和消耗戰,很明顯,蜀軍從漢中到隴右的運輸線過長,根本無法支撐這樣長期的作戰。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與東漢時期的隗囂一樣——失守隴右。

而看似冒險的魏延計劃,雖說風險高,然而一旦成功就可以依託潼關、武關、蒲坂津渡口的天險,保衛關中,而這時的關中將成為蜀軍可靠的新補給基地,不再依靠陝南的漢中基地去翻越秦嶺補給,蜀軍最頭疼的糧草問題也會隨之一併解決。

所以兩相較之,諸葛亮計劃即使成功也沒有最終勝利的希望,而魏延計劃一旦成功,可以說光復漢室的計劃已經完成一半了。

為什麼諸葛亮不認同

所謂奇謀只是肯定了它的意外性和突然性,並沒有肯定其可行性。

子午谷之謀本來就是險計,能影響結果的變數太多,蜀國五次北伐,雖然都是失敗,但任然能保留實力維持蜀國幾十年的政權,然而子午谷之謀卻是孤注一擲,按計劃不但魏延的兵馬,蜀國大軍也要同時走斜谷進軍長安,那時是沒有電話的,魏延是否攻下長安,蜀軍不可能第一時間獲知,如果等消息傳開再進兵,魏延很可能等不到蜀國大軍就被勤王的關中軍滅了。

到時走出斜谷的蜀軍就會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

這就是一次壓上全副身家的賭博,有可能一夜暴富,但更多的結果是一無所有。

魏延是以一個將領的身份設計這個謀略,成則名留青史,敗也不過一死爾,但諸葛必須以丞相的格局去計劃,蜀國還沒到生死存亡必須拚命的地步,肯定不會使用這樣的險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奇謀?

魏延是三國蜀漢中後期重要的將領,起初隨著劉備,因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信任。在劉備稱帝後,他被受封為漢中太守,後期諸葛亮北伐時,又被封為征西大將軍。可以說,他在蜀漢政權的建立和發展中,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