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兵北伐,為什麼不按《隆中對》所言等待天下有變的良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84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東漢末年,身為漢室後裔的劉備,因出身貧寒,只能白手起家。

在那個亂世中,他先後擔任過幾任縣令,又據有過徐州,卻在不久之後,再次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到處寄人籬下。

當他在荊州的時候,名士徐庶和水鏡先生為他舉薦了一個奇才,即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他的際遇才出現改變。

諸葛亮早已看透天下大勢,於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口出《隆中對》,為劉備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計。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道:「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段話的大體意思是說,諸葛亮認為荊州和益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當時的荊州牧劉表,立意自守無四方之志,益州牧劉璋則暗弱昏庸,所以他建議劉備先拿下這兩地,並與江東孫權、西方諸戎、南方蠻夷搞好關係,一邊加強內部建設,一邊等待時機,在「天下有變」之時,揮師北上,一舉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隆中對的大體內容,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劉備和諸葛亮在最初的時候,也一直是這樣執行的,可是到了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卻沒有等待「天下有變」,就直接開始北伐了,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隆中對已經破產

眾所周知,想要實現隆中對,其基礎便是地跨荊襄,雄據巴蜀。

最初的時候,劉備雖然沒有拿下荊州全境,卻也據有一部分地盤,益州和漢中更是被他收入了囊中,這種情況下,他的勢力按照隆中對中的設想發展,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劉備勢力完全退出了荊州,當初兵分兩路北伐的設想,已經不再成立,也就是說隆中對徹底化為了泡影,那麼等待「天下有變」的時機這一計劃,自然也可以拋開不談。

二、諸葛亮頻頻北伐是為了蜀漢自保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不敢輕易犯險。

由此可知,如果不是迫不得及,就算隆中對難以實現,他還是會一面休養生息,一面等待時機。

可是夷陵之戰後,本就孱弱的蜀漢幾乎不堪一擊了,而與此同時,不管是東吳還是曹魏,都在平穩發展,如果他一直休養生息,等來或許只有滅亡。

所以即使史料中稱「亮素有吞魏之志」,他北伐的真實目的,卻並非入主中原,而是借主動出擊來騷擾曹魏,影響對方發展的同時,避免蜀漢被吞併。

三、通過對外戰爭,使蜀漢上下一心

我們都知道,蜀漢的百官,即有劉備的嫡系元老,又有荊州派,還有一部分益州派,他剛剛入主益州的時候,對益州派是持有打擊態度的,後來荊州丟失,他僅剩益州這一州之地,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更加明顯,再加上夷陵之敗,南中之亂,黃元謀反等事件,整個蜀漢都動盪不堪,正如諸葛亮所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這個時候,想要讓大家統一戰線,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發動對外戰爭,使大家一致對外。

另外,這一做法還能後主劉禪起到鍛鍊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四、諸葛亮北伐把握了時機

再說了,諸葛亮發動北伐,雖然沒有等到「天下有變」之時,但他的的確確把握住了時機。

據《魏略》記載,因為劉備在世期間,諸葛亮很少統兵,再加上益州偏遠,交通不便,所以曹魏一方並不知道蜀漢有北伐的念頭,以為劉備去世之後,蜀漢就差不多玩完了,所以公元228年,諸葛亮突然出兵,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次北伐之時,曹魏剛剛於石亭被東吳大敗;第三次北伐,他的目標在於安撫羌人;第四次北伐,他招攬了鮮卑勢力軻比能;第五次北伐他則與東吳聯合出兵。

由此,我們不難得知,他的北伐並不盲目。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北伐,沒有等到天下有變之時,一是因為各方麵條件都不允許,二是他雖沒有等到「天下大變」,卻也並非盲目北伐,而是把握了良好的戰機。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三國時的蜀國到底有多強?能排第幾?

說到三國事情的蜀國,其實要安道理來說的話,這個國家的實力其實並不是最強的,因為不管怎麼說,他們的兵力不多,地也少,所以怎麼能算最強呢?但是我們還是就著這個最強的問題來說說蜀國到底有多強吧,感興趣...

諸葛亮數次北伐是否屬於窮兵黷武 為什麼?

真不是。這事兒,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先看外部,開宗明義一句話:多次北伐是符合諸葛亮乃至蜀漢集團一直以來的最高戰略部署——隆中對的。隆中對的核心在於天下三分,占據荊州、益州,聯吳抗曹。但是...

諸葛亮治蜀

《隆中對》,它既是偉大的戰略構想,又是一個最終失敗的戰略構想。這導致短短十二年的時間,劉備從幾乎一無所有,到自立「漢中王」。但是劉備一死,蜀漢集團又迅速陷入了困境。而面對這些困境的不是別人,正是...

諸葛亮數次北伐是否屬於窮兵黷武 為什麼?

真不是。這事兒,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先看外部,開宗明義一句話:多次北伐是符合諸葛亮乃至蜀漢集團一直以來的最高戰略部署——隆中對的。隆中對的核心在於天下三分,占據荊州、益州,聯吳抗曹。但是...

夷陵大敗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大戰,讓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逐鹿中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了。可是說到這次戰敗,中興蜀漢的功臣諸葛亮,可以說是難辭其咎的。發動夷陵大戰的原因,也許是劉備的一時之氣...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