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三國最有條件做皇帝的人,卻等了30年才稱帝,究竟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接手哥哥孫策建立的江東基業,那時候曹操還在與袁紹苦苦作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那時候劉備還在東跑西顛,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20年後,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建立了魏朝,21年後,實力最弱的劉備也在成都稱帝。

而孫權,卻始終沒有稱帝,整整29年,他都沒有如曹氏、劉氏那樣做皇帝,雖然期間他短暫的做過曹魏封的吳王,但不久他便改易旗幟,仍作漢朝臣子(不是蜀漢)。

直到公元229年,孫權終於自立吳國皇帝,與曹魏、蜀漢分庭抗禮,而那時候,曹操已經死了9年,劉備已經死了6年。

那麼孫權為何在握著好牌的情況下遲遲不敢稱帝呢?前期還好理解,曹操尚且沒有稱帝,他孫權自然不敢造次。

但後期,曹魏、蜀漢都稱帝,孫權還沒有任何表示,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難道孫權一直等待有「真命天子」來收降他?當然不可能。

孫權之所以遲遲不稱帝,大致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實力不夠

孫吳政權鼎盛時轄揚州、南荊州和交州,從地圖上看,幾乎占據了中國東南全境,其實力應該不小。

但是,漢末的江南與現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那時候的江東和荊州南部基本是蠻荒之地,開大都極低,人口更是稀疏。

所以,看似龐大的孫吳政權,其實力並不強,孫權沒有取得荊州的時候,其部隊滿打滿算也就是十萬人,約相當於曹魏的四分之一。

第二,形勢使然

前期孫權不敢稱王稱帝,是因為不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後期他堅持不稱帝,則是一種政治韜略。

在曹魏和蜀漢分別稱帝以後,倆家關係視同水火,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皇帝。

孫權這時候不稱帝,正是希望曹魏與蜀漢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孫權襲取荊州殺關羽後,與劉備之仇不共戴天,劉備曾暗中與曹丕結盟,希望聯手伐吳(參閱拙作《劉備聯魏考辨》),但恰逢曹丕廢漢稱帝,這才使得蜀漢與曹魏的關係徹底決裂。

而劉備隨後不久便也稱帝,與曹魏抗衡,這樣,劉氏與曹氏的關係就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了。

這種局面下,最靈活,最得利的無疑是沒有稱帝的孫權。

不稱帝,就意味著弱勢,不願與人爭天下,別人也就不會與你為難。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孫權得以與曹丕聯手,擊敗劉備。

而倘若此時孫權立刻跟著稱帝,那麼天下形勢就未可知了。

後來,劉備病死,接著又熬死了曹丕,大患已除,孫權這才稱帝。

孫權稱帝後,諸葛亮作為卓越的政治家,承認了孫權的皇帝權威,並派使者道喜。

諸葛亮明智的舉動,令蜀漢與東吳等以聯合。

第三,名不正言不順

曹家稱帝是因為曹操功蓋寰宇,有著無與倫比的功勳和實力,劉家稱帝是因為「名正言順」,人家是冠冕堂皇的劉氏子嗣(誰還考證真假啊),繼承自己祖宗基業天經地義。

但是孫權就不一樣了,首先,孫策是從偽皇帝袁術一系出來的,天下人本就對孫氏不待見。

其次,孫家出身基層武人,不被士大夫階層接納,為人輕視,出身和資格遠不足稱帝。

第四、江東之地無法與北方相提並論,北方士人看不起南方士人,江東之地以吳越為主,

而吳越之地被中原視為化外之地,蠻荒之地,那裡的人可以做霸主,卻又如何做皇帝呢?

正是這些原因導致孫權始終沒有稱帝,他用了足足29年積攢人望,擺平江東豪強,整軍經武,擴充實力,終於在取得了江東、南荊州全境之後,建立東吳國稱皇帝。

他本人被尊為「吳大帝」,他建立的國家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後滅亡的。

(本文為「老不看三國」頭條原創首發,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如有疑問和出版合作意向,請聯繫QQ:205950752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溫酒讀帝王:多謀善斷吳大帝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他承襲兄長之職上位,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處事果斷,精明能幹,最終開創了吳國的霸業,成為三國時期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梟雄,促使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呂范不被吳主孫權喜歡,為什麼還會被重用?

孫權重用呂范的原因呂范是三國時期位居江東的政權東吳的建立者和開國皇帝,他一生雄才大略,在父親和大哥開拓的偉業的基礎上,開疆拓土,廣納賢才,勵精圖治,終於成為和所領導的曹魏以及所統領的蜀漢並存的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