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劉備起點更高,為何孫權卻是三國里最晚稱帝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為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朋友說三國,往往都是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作為三國時代的起始時間,但當時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個國家還沒存在,那時候應該算是東漢末年。

三國時代應該是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取代東漢這個時間開始算的,或者更精確一點,應該是曹丕建立曹魏、劉備建立蜀漢這兩個國家以後,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建立東吳,這才是真正的三國時代的開端。

那麼問題來了,220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為何孫權等了8年,才選擇稱帝呢?

​東漢末年到三國初,在孫權之前,有三個人稱帝,這三人分別是袁術、曹丕、劉備。

他們都為孫權稱帝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公元197年,據守壽春、汝南一帶的軍閥袁術得到了玉璽。

據說這個玉璽是秦始皇時代流傳下來的,上面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字樣。

袁術便在這一年稱帝,建立成國。

當時東漢政權雖然腐朽,但也不會同意自己的臣子胡亂反叛稱帝。

很快,曹操、劉備、孫策、呂布等軍閥先後征討袁術。

公元199年,袁術的成國就被消滅,他自己也死了。

公元220年,「官二代」曹丕,在他父親曹操死後繼承了魏王和丞相爵位。

但他並不滿足,聯合很多漢臣,逼迫當時的漢獻帝禪讓帝位。

只在當上魏王大約一個月,曹丕就通過禪讓這一看似合法合理的方式,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曹魏政權,也宣告了東漢政權覆滅。

本是織草蓆賣草鞋、自稱皇室宗親的劉備,靠自己不斷的努力,東征西討占據了不少土地,成為了一大軍閥。

在東漢政權覆滅後,劉備聲稱曹丕是非法篡漢,漢獻帝被曹丕殺死。

劉備在公元221年,以繼大統的名義稱帝,建立蜀漢政權。

此時天下三分,但當時的皇帝只有曹丕和劉備。

而孫權在當時只是向曹魏政權的曹丕稱臣,封吳王,並未稱帝。

孫權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聯合劉備對抗曹操,他當時就已經想當皇帝了,所以才沒有投降曹操。

孫權之所以沒有在劉備稱帝後馬上稱帝,正是因為孫權這人相當的現實和理性。

孫權無法像曹丕、劉備一樣稱帝。

曹丕稱帝好歹是名義上禪讓來的,劉備稱帝是因為他有漢室血統,孫權只是一個軍閥的官二代,名義上他還是漢臣。

如果稱帝,他名不正言不順,還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袁術,很快就被消滅。

他在稱帝前,一直在等待著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齊備。

曹魏和蜀漢建國後,孫權的政權並不安穩。

劉備稱帝後立馬調集兵馬攻打孫權,報孫權斬殺關羽之仇。

孫權向曹丕稱臣,避免曹丕、劉備同時攻打東吳政權。

劉備在夷陵慘敗於陸遜後不久病死,新上台的劉禪和諸葛亮都是親吳派。

曹丕在孫權稱帝前,多次攻打過東吳。

東吳國土不及曹魏,人才不及蜀漢,孫權一直在等待稱帝的天時,這個天時,就是曹丕死後曹睿繼位的動亂時期,同時是劉備死後蜀漢與東吳的蜜月期。

所以後來孫權稱帝後,曹魏無暇南下,蜀漢這邊也默認了孫權稱帝的事實。

東吳雖然有長江天險抵擋曹魏,但孫權很明白從國力和國土面積的角度來算的話,東吳並不強大。

當時東吳的實際國土並不大,南端地區非常落後。

所以孫權在政權穩固的時候,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還有時間,積極南下圍剿山越。

不光是南下擴展陸地,孫權還積極在海上開疆拓土。

他派衛溫開發了夷洲,就是現在的台灣。

為了順利稱帝,孫權在地利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的爭取。

人和方面的準備,孫權一直不遺餘力。

在孫權繼其父孫堅、其兄孫策的位置之前,江東政權的主要派系分為外來系和江東土著兩派。

外來系可以說都是漢臣出身,著名的將領謀臣就有韓當、周瑜、黃蓋等人,本土派一直都被打壓。

在孫權上台以後,他就致力於提拔自己的人才,同時籠絡江東本地人才。

所以他先後提拔過呂蒙這種他自己看好的人才,還提拔重用過陸遜這樣的江東本土人士。

當天時、地利、人和的素材都齊全後,孫權終於做了皇帝,這一做就是穩妥的24年。

在孫權死後,東吳政權才在蜀漢被晉消滅後才跟著覆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替代劉禪,自己稱帝

三國里的蜀國,滅亡在劉禪手裡。劉禪的形象,被認定為「扶不起的阿斗」,還有樂不思蜀。有的人就假想,如果諸葛亮替代劉禪,自己坐上王位,說不定就統一中原,中興漢室了。這只是假象,諸葛亮絕頂聰明,為什麼...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