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偷襲關羽是缺乏戰略眼光?其在合肥戰敗後,已是冢中枯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局勢轉折點就是關羽在荊州戰事的失敗,可以說,經此一戰,得利最大的絕不是孫權,而是曹操,因為自此之後,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實力能夠與北方的曹操抗衡。
有人認為,孫權的決策是對的,劉備占有荊益二州,對於孫權而言整個長江上游都是劉備的孫權壓力空前,如果放任劉備做大,萬一劉備滅了曹操孫權怎麼抗衡劉備?所以陷阱荊州一方面可以削弱劉備,另一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 。
大國之間的博弈,永遠沒有穩固的聯盟,三國相互牽制一超兩強,沒有一方會坐視任何一方做大,對東吳來說維持現狀是最好的局面,所以當蜀漢拿下漢中,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其實已經威脅到了東吳,一旦關羽贏了那蜀漢將可能取代曹魏成為最強,且居高臨下,時刻威脅著東吳,對曹魏至少有長江,對蜀漢有什麼,所以對東吳蜀漢不能太弱但是也不能最強 。
可實際上,這是缺乏戰略眼光的做法。
孫權劉備都缺乏戰略的眼光,孫權尤甚。
東吳的戰略家魯肅死後,孫權重用的呂蒙陸遜都缺乏戰略眼光,當他們以優秀的戰術動作奪荊州殺關羽後,就徹底拆散孫劉聯盟。
本可聯手北伐的戰略優勢,就逆轉為戰略劣勢。
雖經劉備亡後諸葛亮重建聯盟,但己是破鏡難圓名存而實亡。
在實力懸殊的大背景下,孫劉兩家遂個消亡已成必然。
諸葛亮和陸遜死後,剩下的懸念僅是時間問題了。
聯合魏國偷襲荊州是最大的一個錯誤,因為從那以後除非是有奇蹟,不然吳蜀都是在等死而已。
至於擔心蜀國做大完全是想多了。
合江南的力量可以防守,可是想要爭天下必須要在江北有足夠的立足之地。
而吳國在合肥一帶輸了幾場以後就完全將目光放在南方了。
可以說冢中枯骨來形容孫權在合適不活了 。
蜀吳註定是會失敗的,沒有經濟人口來支持軍隊,況且在三國里都是弱小的兩國,天下人民只希望國家太平所以大都支持能力大的國家進行統一,而蜀和吳恰巧是阻止國家統一的,所以人民的支持都會很低,也並不像三國演義那樣寫的蜀漢乃正義之師,相反蜀吳只是割據勢力並不是什么正義的軍隊,因為兩個都沒能力統一中國。
從始自終東吳都沒有統一全國的實力,不是被劉備滅就是被曹滅,劉備畢竟是打的正統名號。
又長期與東吳結盟。
蜀要是滅魏了,劉備肯定是恢復漢名。
到時候東吳投降也算是『歸降漢庭』。
肯定比後來下場好多了。
說不定還能做個朝臣。
再者,孫權遲遲不稱帝的原因只有一個,時機不成熟,這個時機肯定來自於內部,孫權雖為江東人氏,但並不是江東望族,而且其發家之地最先不在江東而在而在徐州,所以曹劉稱帝後,孫權遲遲未能稱帝與孫權在江東的政權尚不穩固有關,如果江東的眾多門閥起來反對,那當時的孫權並沒有十足把握來平息,所以等孫權威望達到讓江東各士族信服是,稱帝就順理成章了。
孫權稱帝比劉備晚了8年,卻恰恰體現了人生大智慧!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而稱帝;公元221年,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效仿光武帝劉秀的例子而稱帝。孫權雖然統治地域、麾下軍力都強於劉備,但他想要稱帝,卻完全不合法統,名不正言不順。江東孫氏出身...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又有哪些名將呢?
每當我們談論起三國的話題,總免不了對其武將的比較,都說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好像東吳沒有什麼能與之齊名的良將,其實不然,三國鼎立,作為其中之一的東吳豈會沒有能征善戰的名將呢?今...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三國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一國失一戰神,從此一蹶不振
樊城之戰發生時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基本已經慢慢形成三國鼎立的狀況了,而其中曹操是最有勢力的一個。當時曹操兵力已伸到揚州,孫權一直致力揚州無力攻下,劉備敗走夏口,所以此時孫權劉備集團和曹操的...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以荊州之爭觀三國之成敗
諸葛武侯在隆中對中勸劉備取荊州,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瑜的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由此可見,荊州處在一個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
三國時期,魏蜀吳是如何利用戰略利益促使三國鼎立對峙長達60年
三國是在中國歷史上繼秦漢四百年大統一之後出現的歷史轉變時期,是分裂和統一鬥爭時期,也是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的時期。那為何魏蜀吳三國能夠對峙長達60年之久。
剪不斷理還亂,聯盟瓦解劉備稱帝後,背腹受敵同時面臨兩個敵人
前言: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在獲得漢中後,稱漢中王。八月關羽收兵襄陽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險些使曹操遷都。但卻在當年冬天被孫權率呂蒙陸遜襲取荊州,關羽走麥城兵敗身死。建安二十五年冬天,曹丕...
假設東吳堅守孫劉聯盟,並未偷襲關羽,三國是否會提前統一呢?
文/清歡假設東吳堅守孫劉聯盟,並未偷襲關羽,三國是否會提前統一呢?建安二十四年是曹操最憂心的一年,也是大將關羽命隕的一年。關羽率軍向北討伐曹操,戰前關羽水淹了曹軍七軍,威風凜凜,又擒于禁、殺龐德...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關羽罵江東鼠輩,還有哪位大將看不起東吳,罵他們是吳狗?
關羽一向看不起東吳,認為江東都是鼠輩,不過,從孫權偷襲荊州,撕破「孫劉聯盟」來看,除了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確實都是鼠輩,包括孫權在內。三國鼎立,魏、蜀、吳之中,魏最強大,蜀、吳都弱,只有堅持「孫...
孫權為何背盟殺關羽?如果孫權不這麼選擇,死的就是曹魏
荊州為啥這麼容易拿下?樊城之戰二哥一直從荊州調兵增援,防禦不足,糜芳投降。不說打到許昌,打下樊城,協威震華夏之氣勢。有了準備,東吳拿什麼打荊州,荊州對吳太重要,就不怕順江南渡,只能從蜀地東進,不...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初談三國,簡述三國的經過、時間、疆域及對於關羽之死的分析!
初談三國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後的原創,不代表任何學派、個...
三國時代東吳有機會統一中國嗎?
三國時代魏蜀吳,在三國裡面,魏國代表北方中央政府,蜀漢代表漢朝正統,這倆政權存在感都比較高,大家都熱衷於討論他們的勝敗,比如曹操赤壁勝利,關羽北伐成功,諸葛亮北伐成功,防止司馬氏篡權等問題。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