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疆域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 ;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

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 。

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

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

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

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

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 ,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

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

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

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 :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

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三國政治

曹魏興亡

隨著曹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製的施行 ,北方社會趨於穩定,生產力逐漸恢復。

政府修整道路,興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運。

恢復的冶鐵業中,水排得到推廣,絲織業也興盛起來。

商品交換漸有起色,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 。

洛陽、鄴城都日趨繁華。

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製 。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稱魏王,建都於鄴。

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稱帝,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

魏建立後不久,大權旁落。

曹芳在位時發生了輔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的權力之爭。

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勝、畢軌等人,排斥司馬懿。

司馬氏是東漢以來的世家大族 ,司馬懿本人又富於謀略,屢建軍功。

238年,他率軍平定公孫淵,使遼東歸入魏版圖 。

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陽城謁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處死曹爽及其黨羽,獨攬朝政,史稱高平陵事變。

後來,司馬懿及子司馬師、司馬昭陸續鎮壓了起自淮南的軍事叛亂和其他朝臣的反抗,鞏固了司馬氏的統治 。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玄學名士對司馬氏持消極反抗態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馬氏以非毀名教和欲助毌丘儉為亂之罪名殺害。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晉初都陸續歸服於司馬氏。

當反抗力量都被消滅以後,司馬氏趁時立功,於263年出兵滅蜀漢 。

兩年後,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


蜀漢興亡

188年,漢宗室劉焉出任益州牧。

劉焉死,子劉璋繼任。

劉焉、劉璋相繼鎮壓了當地豪強的反抗。

207年,劉備邀諸葛亮為輔佐,提出「隆中對」戰略思想 。

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蜀,使擊保據漢中的張魯。

214年,劉備占據益州;219年進駐漢中,自稱漢中王。

次年,留守荊州的關羽被孫權軍襲殺。

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為大漢皇帝,國號漢,建元章武。

漢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

有戶二十八萬,人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餘。

劉備為爭奪已失的荊州三郡,於次年東征孫權,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擊敗退入蜀,病死白帝,劉禪繼位。

諸葛亮輔劉禪,處境困難:西南夷接連叛亂;益州郡豪強雍闓執太守,求附於吳;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響應雍闓,南中地區動亂擴大。

225年,諸葛亮南征 ,此時孟獲已代雍闓據郡。

當年秋天,諸葛亮敗孟獲,南中平定。

諸葛亮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把南中青羌編為軍隊。

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曹魏。

以後三年,諸葛亮又屢次北伐,都由於軍糧不濟,沒有成果。

234年第五次北伐。

病死於五丈原 ,漢軍撤回,北伐停頓。

諸葛亮死後,蔣碗、費禕等人相繼為相,因循守成而已。

258年以後,宦官黃皓等人擅權,政治腐敗。

姜維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勞而無功 。

263年,魏攻滅蜀漢,劉禪投降,姜維假投降欲復興漢室,然而失敗被殺,死於劍閣。

劉禪被封為安樂公,蜀漢亡。

蜀漢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東吳興亡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孫武后人,孫策、孫權之父。

少年時,因殺賊有功,被薦為校尉。

黃巾起義時,孫堅率一千五百餘人(據《三國演義》 )隨朱儁到中原鎮壓黃巾,後轉戰於涼州和荊州江南諸郡。

董卓之亂時,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在洛陽意外得到玉璽 。

隸屬於袁術。

在奉命進攻荊州刺史劉表之時,在峴山被劉表部下黃祖射殺。

孫策字伯符,孫堅死後,孫策統領部眾,約於194年向袁術獻玉璽後借三千兵馬離開袁術,開始向江東發展,得周瑜等人相助,逐劉繇,降王朗,殺許貢。

196年獻帝遷許都以後,孫策拒袁術而聯曹操 ,受封為吳侯。

199年,孫策擊破廬江太守劉勛,吞併其部,並取得豫章郡地。

200年孫策出遊打獵,被許貢門客刺殺。

孫權字仲謀,孫策死,孫權統眾霸江東。

208年孫權由吳徙治京城,籌劃赤壁之戰,勢力達於荊州;210年吞併交趾士夑,取得東南半壁。

211年孫權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219年孫權破關羽,占有荊州六郡。

夷陵之戰勝利,限制了蜀漢出峽發展。

229年,孫權稱帝,遷都建業,國號吳。

有揚、荊、交三州。

有戶五十二萬餘,人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餘,兵二十三萬。

東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

同時,江南也出現了像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東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孫權死後吳日趨衰弱,而魏在司馬氏消滅淮南地區三次軍事叛亂後日趨強大。

司馬氏以先滅漢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漢、代魏後又忙於新朝定製,吳政權暫得延續。

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

279冬,西晉滅吳之戰開始,280三月攻下石頭城,孫皓降晉,吳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看歷史:群雄逐鹿,天下三分—魏、蜀、吳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三國稱呼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歷史往事:三國疆域圖,三國歷史地圖

曹魏的邊境在曹操時即幅員遼闊,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抗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

三國之蜀漢 備終不為人下 其謀未可測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販草鞋、草蓆為生。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