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江東的孫權,實力並不弱於劉備,為何最晚稱帝?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東吳的建立者。
東漢末年,通過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努力,在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公元200年,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年僅18歲的孫權成為江東之主。
在孫權的帶領下,江東的實力逐漸增強,地盤也擴大了不少,尤其是在從關羽手中奪取荊州之後,江東的面積大大增加。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孫權,給人一種懦弱、毫無主見的錯覺,這對孫權是不公平的。
據正史記載:「孫權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
」而且,孫權自幼文武雙全,十幾歲就跟隨哥哥孫策征戰天下,有著過人的膽識,一代梟雄曹操曾稱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雖然孫權沒有孫策個人戰鬥力強悍,但他有一個令孫策自愧不如的才能,就是能夠做到任人唯賢。
孫策病逝前,曾這麼評價孫權:「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這並不是一種刻意逢迎,而是對孫權才能的認可。
赤壁之戰中,孫權與劉備組成了反曹聯盟,並大敗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為江東贏得了多年的相對和平時期。
赤壁之戰後,原本實力最弱的劉備,趁機發展壯大,並在諸葛亮、龐統及法正等人的輔佐了,得到了川蜀之地,實力空前強盛,甚至超過了孫權,並直逼北方的曹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次子曹丕繼承了王位,並在不久後逼迫漢獻帝禪位,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並建立了曹魏政權。
次年,劉備於成都登基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並於同年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舉全國之力而伐吳,結果於夷陵之戰中慘敗,蜀漢的國力受到重創。
反觀此時的江東,在力挫劉備大軍後,將士們的鬥爭高昂。
更重要的是,在孫權多年的經營下,江東的經濟實力遠超蜀漢。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曹丕和劉備先後都登基稱帝,為何孫權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稱帝呢?莫非他一心忠於漢朝,壓根就沒有想過做皇帝嗎?顯然是不可能。
孫權之所以在劉備稱帝8年後才正式稱帝,只因為他缺少一個做皇帝的藉口。
曹丕雖然是篡位稱帝,但從本質上講,曹魏一直占據著中國北方,也就是所謂的中原之地。
眾所周知,古人心目中的「中國」,指的就是中原之地,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
古代的中華文明,基本都發源於中原地區,占有中原之地的人,才會被天下人認為是正統。
再說劉備,他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自稱),從起兵之日開始,就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
曹丕稱帝後,也就標誌著漢朝的滅亡,而劉備為了籠絡民心,以及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就建立蜀國,國號為「漢」。
從漢室正統的角度看,劉備也有稱帝的理由也相當充足。
反觀孫權,既沒有占領中原之地,也沒有漢皇室的血脈,拿什麼來稱帝?即使孫權稱帝後,他自己也曾說過:「效祀當於中土,今非其所,於和施?」也就是說,孫權就算做了皇帝,內心還是沒有底氣的,畢竟自己缺少稱帝的充分理由!
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魏蜀兩國在書信都是如何Diss對方皇帝的?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曹魏、孫吳、蜀漢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各自對天命的繼受。然而因為三國最終均未能統一天下,所以這種正統自始至終都缺乏著功業上的呼應。三國之中,曹魏為強,孫吳、蜀漢為弱,曹魏...
孫權向曹丕稱臣,把他和劉備都給耍了,真是絕妙好棋!
孫權於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開戰,真正「屈身忍辱於曹魏」的時間不過三年,卻「空手套白狼」般讓自己從一個漢朝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變成了「吳王、大將軍、賜九錫、都...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孫權偷襲關羽是缺乏戰略眼光?其在合肥戰敗後,已是冢中枯骨!
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局勢轉折點就是關羽在荊州戰事的失敗,可以說,經此一戰,得利最大的絕不是孫權,而是曹操,因為自此之後,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實力能夠與北方的曹操抗衡。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
三國中誰的正統性最強?論裝備,劉備還不算最差的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三國中,誰才是正統。在《三國志》里,是將曹魏當成正統的,因為三國志裡面,曹操家是《紀》,劉備孫權都是《傳》。這是可以理解的,三國志作者陳壽是在晉朝滅東吳時開始寫三國志,創作期間...
孫權稱帝比劉備晚了8年,卻恰恰體現了人生大智慧!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而稱帝;公元221年,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效仿光武帝劉秀的例子而稱帝。孫權雖然統治地域、麾下軍力都強於劉備,但他想要稱帝,卻完全不合法統,名不正言不順。江東孫氏出身...
漫談三國:孫權為何寧願向曹丕稱臣也不稱帝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等到曹丕、劉備都離世之後,吳王孫權才於229年稱帝,比曹劉差不多晚了近十年。三國按實力排序,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劉備都稱帝了,孫權為何...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志向遠大的孫權,為什麼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還繼續選擇等待?
公元220年3月,曹操於洛陽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決心不再屈居漢獻帝之下,於是他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登基稱帝,改元黃初,定都洛陽,建立魏國。當曹丕代漢稱帝時,遠在成都的劉備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三國時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唯獨孫權等了8年後才稱帝?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治理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三國雖然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漢王室統治下的諸侯而已,並沒有實現實際上的獨立和稱帝。到公元220年,曹操去...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蜀漢劉備自稱漢室後裔,曹魏曹丕受獻帝禪讓,而東吳卻橫空出世!
在三國中,蜀漢劉備自稱漢室後裔,曹魏曹丕受獻帝禪讓,這兩者都可以說是正統。而東吳的建立卻像橫空出世一樣,在各代歷史中的記載都不太受歡迎,這恐怕要從東吳的建立者說起。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根據《三國志...
開國皇帝系列之孫權:承襲父兄基業,穩固江東,開創孫吳帝業
孫權,算是三國裡面最幸福的君主,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說的孫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孫權的基業完全是拖了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福氣,等於平白無故多了無上的權利。當時是漢末內亂,孫權年幼,孫堅戰死...
他本是三國最有條件做皇帝的人,卻等了30年才稱帝,究竟為什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接手哥哥孫策建立的江東基業,那時候曹操還在與袁紹苦苦作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那時候劉備還在東跑西顛,惶惶不可終日。然而,20年後,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建立了魏朝,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