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孫吳最早拉杆子創業成功,為何建國卻比曹魏、蜀漢都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7】

魏蜀吳三國中,最早的創業者曹操、劉備、孫堅起兵砍人拉杆子的時間,大致都在黃巾起義之後,充分利用大老闆東漢朝廷給予的招兵買馬自主權,迅速搶錢搶糧搶地盤。

最早創業成功的不是曹操,更不是劉備,而是孫堅的兒子孫策。

由於選擇了正確的過江南下戰略,孫策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底便擊敗了江東最後一支成規模的抵抗力量黃祖集團,平定江東,獨立的孫吳分公司實質上掛牌成立。

而曹操要到第二年,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才打敗袁紹,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又過了兩年,到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將袁紹的兒子袁尚斬草除根。

大體平定北方,算是創業成功。

而此時的劉備,還在惶惶如喪家之犬,整天被人砍,連一塊落腳的地盤都沒有。

直到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才占領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奪取漢中,打下蜀漢基業。

但等下到稱帝建國這步棋,老孫家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曹操兒子曹丕是在公元220年,接受漢獻帝的禪讓,自家當皇帝。

一年後,即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繼承漢家正統。

但孫權,儘管公元200年就坐斷江東,卻在公元222年經過曹丕的冊封成為吳王,僅僅當了個王爺。

直到七年後即公元229年,才正式稱帝,比曹魏晚9年,比蜀漢晚8年。

其間關節,便在於孫吳政權內部勢力的整合,遠比曹魏、蜀漢艱難,這種整合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當年孫策過江,主要依靠力量是淮泗集團,即淮河泗水流域的江北人,文如張昭、諸葛瑾,文武雙全如周瑜、魯肅都是這一集團的核心人物。

程普、黃蓋、韓當等武將雖然不是從江北來,但在政治立場上是傾向於淮泗集團的。

對江東土著而言,孫吳政權是個外來戶。

這樣的政權要想打牢國運長久的地基,就必須進行執政轉型,即本土化,與本地士人尤其是名望大族,主要是江東四大家族陸顧朱張合作。

但合作不是一帆風順的。

孫策過江後,江東大族拒絕與之合作。

孫策二桿子性子上來,直接大開殺戒,「誅其名豪,威行鄰國」,江東四大家族之首陸家,陸遜的爺爺陸康就在孫策進攻廬江時被幹掉的。

等到孫權接手,淮泗集團雖然仍在執掌大權,但已經無法提供孫吳事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數量與質量,逐漸枯絕,孫權遂開啟了孫吳政權的江東化進程。

先是提拔江東底層階層的寒微人士,去充當基層小吏,進而提拔為中層官員。

而江東大族自身一直沒有能夠產生出名望足以凌駕各族之上,能力足以捍衛江東利益的頭面人物,逐步也轉變了對孫吳政權的態度,轉而與之合作。

孫權也拿出了有分量的官位授予他們,雙方遂一拍即合。

正是由於孫權在擺平江東大族的問題上耗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孫吳政權的江東化進程進展得太緩慢,其建國大業才如此歧路多坎坷。

只有等到完成江東化進程,孫權才最終登基稱帝。

儘管道阻且長,但孫吳總歸是完成了內部整合,把江東本地民心力量牢牢在凝固在自己這個外來政權周圍。

這種整合一旦完成,其內部凝聚力就相當牢固,所以孫吳建國雖然晚於曹魏、蜀漢,但卻是三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

而且其半個世紀的國運是三國之中最長久的,畢竟蜀漢僅42年,曹魏也只有46年。

更重要的是,通過孫吳政權對江東力量的整合,南方士人民心與北方政權深度融合,到五胡亂華之際,衣冠南渡,晉室南遷,中央落難政權才能得到南方土著力量的擁護。

江南才能保存華夏文脈,成為神州正朔之所在!

孫吳政權的江東化轉型是成功的,對於站在歷史舞台出口回望三國的我們而言,這種經驗值得汲取。

儘管沒有統治集團本土化轉型的任務,但作為一個執政團體,指導思想不能停留在某一外來理論上,雖然這種理論已經進行了所謂中國化的改造。

更重要的,是將執政理論深深植根於本土文化之中,在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整理的基礎上,完成指導思想的本土化轉型和更新換代,這才是最為堅實、深厚的執政資源。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

三國時期,孫吳的政權如何實現江東本土化的

昨天我們說了曹操和是加大組織間的愛恨情仇,但其實三國時期面對世家大族挑戰的並非曹操一人,在江東的孫權,也與曹操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東吳政權也和曹魏政權一樣,對世家大族經歷著由對抗到合作的轉變過...

東吳建立之初與世家大族勢力的關係

眾所周知,三國時東吳政權是由「世仕吳,家於富春」的孫氏族人所建立。從「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再到孫權通過孫劉聯合抗曹,經過三國之間反反覆復的合縱連橫,最終形成魏蜀吳...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呂范不被吳主孫權喜歡,為什麼還會被重用?

孫權重用呂范的原因呂范是三國時期位居江東的政權東吳的建立者和開國皇帝,他一生雄才大略,在父親和大哥開拓的偉業的基礎上,開疆拓土,廣納賢才,勵精圖治,終於成為和所領導的曹魏以及所統領的蜀漢並存的國...

好基友之曹操和劉備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如此盛讚劉備,那麼劉備其人到底可為英雄否?我很佩服曹操識人的眼光,更欽佩曹操對英雄的理解和定義。何為英雄?英雄者,當胸懷天下之志,腹藏機謀,心沉志堅,眼光高遠。雖久...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