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卻被擱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是蜀國後期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情況。

當時蜀國連年征戰兵力不足所以姜維改變了蜀漢在漢中的戰略,放棄「錯守諸圍」的傳統戰略,改為「斂兵聚谷」的戰略,也就是將過去的步步設防、錯綜接應的戰略改為堅守關鍵部位的戰略,這樣,在司馬昭三路大軍的同時進攻之下,漢中迅速失守,姜維大軍被逼到劍閣一帶。

因為把兵力聚在一起所以有的地方防守空虛。

第二當時的蜀漢不在陰平設兵陰平的重要性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或是後來的蔣琬、費禕時期都是相當重視的,因為這幾乎是進入蜀漢的唯一通道,雖然看起來沒有通道,但在漢中失守的前提下,這是進入蜀漢的最好捷徑。

所以,諸葛亮就明確指出過「全蜀之防,在於陰平」,當年廖化就是陰平太守,而且姜維也意識到了陰平的重要性,上報劉禪要求陰平駐兵,無奈草包劉禪根本不理政,姜維的上奏被內寵黃皓壓下,導致陰平在關鍵時期竟然無兵馬駐守,這樣就為鄧艾實施偷渡陰平的計劃提供了先期能夠順利進行的可能,而且是行軍七百餘里竟然無人知,可見,蜀漢到了非死不可的時候了。

第三大關鍵在於涪城守將馬邈不戰自降。

鄧艾偷渡陰平,其實只有三千人馬,而且也沒有帶多少糧草,雖是精銳,但爬涉七百餘里之後,又累又餓又疲倦,到達涪城時其實已是強弩之末,如果涪城守將稍加抵抗,鄧艾的三千人馬那也只能是有來無回,即使相持,等到援兵趕到,區區三千人馬還有生還的可能嗎?可惜的是,涪城守將馬邈竟然面對從天而降的鄧艾三千人馬不戰自降,拱手相讓城池讓鄧艾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四個關鍵是諸葛瞻用兵太無能。

鄧艾占據涪城,要想消滅蜀漢政權還有最後一個堡壘,那就是綿竹,這個據點為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據守,可以說是蜀漢政權最後的長城。

沒有想到父親英雄兒狗雄,雖然諸葛瞻忠於蜀漢不比諸葛亮差,但軍事才能卻是差得太遠,一戰全軍覆沒。

成都平原一馬平川,成都已無險可守,後主劉禪在譙周的建議下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我們再看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我們來分析下情況

當時司馬懿說過「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

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這樣的話所以魏國應該是在子午谷有部署的。

第二就是蜀國比較有名的軍事將領如張飛,黃忠,馬超等均已去世蜀國經不起失敗,所以諸葛亮想要穩紮穩打的北伐。

第三就是魏延從褒中出發,循秦嶺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這個行軍必須在10天內完成。

諸葛亮大軍從斜谷出發,必須在20-30天之內到達長安(或者潼關),同魏延會合。

這個難度有點大畢竟古代行軍道路不便。

第四就是當時蜀漢兵力不多,全部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死了。

蜀漢不能冒險。

第五就是初,延欲請亮兵出子午谷,亮不語。

延不忿,數請之。

後亮謂延曰:行軍之事,宜機密,兵出子午谷之謀甚善,然機密己為帳下眾人知之,若有細作通魏,文長死無全屍矣。

他日子若有奇謀,可私與亮說,勿帳前爭論,失機密也。

延深悔之。

魏延說這個計策的時候在軍營里那麼多人,難免不會有魏國姦細。

所以諸葛亮棄之不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為什麼能以2000餘人滅掉蜀國?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兵分三路,共十六萬人進攻蜀漢,其中西路鄧艾領兵三萬出狄道,進攻沓中的姜維,中路諸葛緒領兵三萬進攻陰平,以阻截姜維的退路,東路鍾會率領剩下的十萬進攻漢中。結果雖然鍾會順利攻...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