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膽如雞卵,有人說他自私,忠勇的姜維為何總是被人誤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垂青的人物。
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
在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謀反之臣,晉朝時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並不敢對姜維有適當獎懲的描寫,也僅僅只是和蔣琬費禕一起列傳。
但吸引我關注姜維的,正是蜀國淪亡,姜維鼓動鍾會謀反一事。
一個亡國之將,竟然成功鼓動敵方上將與自己一起謀反,這該是如何的高明?細細品讀前史之後,發覺這位諸葛亮惟一的學生,確實在在是一位技藝橫溢、文武雙全之人。
姜維生於202年,這時候是曹操官渡之戰的第二年,距離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還有六年。
姜維的父親是魏國官員,在姜維15歲的時候,為了對立羌、戎族的暴動,可憐戰死。
因為死在戰場的原因,魏國賜他的兒子姜維中郎職務,可謂少年得志。
姜維從小喜愛儒學,這也使得他好多年後和諸葛亮不謀而合。
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
這時候姜維26歲,諸葛亮47歲。
諸葛亮這是榜首次北伐,出征的兩名上將團聚是趙雲和鄧芝,而魏國則任曹真為上將,針對趙雲、鄧芝二人的大軍,布下重防,卻沒有揣摸到這是諸葛亮聲東擊西之計,這邊廂兩軍對壘,那兒諸葛亮現已領主力攻擊祁山。
爾後姜維的頂頭上司,天水太守馬遵正帶著姜維隨同郭淮在查詢走訪,郭淮一聽見諸葛亮行將攻打祁山,而祁山附近的諸縣大多都已降蜀的消息,大驚失色,趕緊東行回城守備。
而馬遵為人無才卻又生性多疑,屬下多有不滿,諸葛亮殺到的消息傳來,部分屬下出逃投奔了諸葛亮,馬遵這時候不僅不做出一點強壯軍心的動作,相反的,對沒跑的手下反倒越看越像是臥底。
於是他命還信得過的姜維(事實上姜維的父親是為魏國而逝世)帶兵去跟諸葛亮打,自己卻跟著郭淮一起跑到上邽。
等到姜維發現自己上司現已跑路的時候現已晚了,主子一跑,軍心自然散得更兇猛,姜維被諸葛亮大敗,等到姜維教率殘部趕到上邽的時候,馬遵把姜維當成已被諸葛亮勸降的人了。
姜維在想讓馬遵開門,城內的馬遵卻以為姜維這一出是諸葛亮的計,等上邽城門一開,便會有大軍殺入。
這個畏懼怕事的天水太守站在城牆上,破口大罵「卿諸人叵覆信,皆賊也」,還放亂箭射姜維。
姜維打了敗仗,本來就夠煩的了,被自己上司這麼一罵,更是憋屈得氣餒懊喪,以是只能投奔諸葛亮。
這一千古傳揚的師徒,從這一刻入部入手,人生有了交加。
作為諸葛亮惟一的學生,姜維有才能,吸引了諸葛亮。
在首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的信里,這樣形容姜維:姜伯約忠勤事勢時事,思量嚴密,考其全部,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平易近意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隨後,姜維便在30不到的年歲,成為了征西上將軍。
姜維也從此,入部入手成為三國後期,最精通的將才。
234年,姜維32歲,諸葛亮54歲。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半路病故於五丈原,而魏國上將則是司馬懿。
姜維曉得諸葛亮活著的消息一旦傳出,不僅蜀軍心會大亂,司馬懿亦會立馬攻打,以是指令密不發喪,悄然退軍。
但紙包不住火,消息依舊傳到了司馬懿耳朵里,同諸葛亮激戰多年的司馬懿自然喜從天降,命部隊出擊,姜維則調整隊型,樹起諸葛的大旗,鳴起戰鼓,一副左右面臨大敵的陣勢。
多疑的司馬懿深恐是諸葛亮的一個全套,趕快撤軍,而姜維命楊儀率小隊人馬在前線造勢,自己則率大軍退回蜀國。
姜維獨自臨危扛下重擔的第一仗,不得不說安妥鮮艷。
他沒有呈匹夫之勇,與司馬懿兵戎相見。
在蜀國大臣諸葛亮去逝,軍心散亂之時,保存了蜀國實力。
隨後即被冊封為平襄侯,統轄三軍,成為蜀國最高權位的上將之一。
隨後他率軍勵精圖治,到處平叛戰亂,後蜀國閹人當道,庸君治國的環境下,照常持續了數十年的後史。
不外可惜的是,整個國家的氣象已不是他一人所能改換的。
諸葛亮生前在內政上竭盡所慮,在平衡蜀內各個派別的讓步上費經心理,但照常沒能齊全解決魏延和楊儀的不合,以致於諸葛亮逝世後,楊儀趕緊把魏延殺失蹤,費禕又把持權略使楊儀被廢進而自盡,而費禕自己也遇刺而亡。
加上閹人黃皓當權,更使得姜維深怕重演當年馬遵的悲慘劇,只能遠離國都在外避禍。
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景況下,姜維照罕用其它手法,寫下了蜀國後期精彩。
蜀國的實力,在三國里自然只能排倒數第一。
蜀獲得荊州後只有一州,而魏國獨占神州。
面臨敵眾我寡的形勢,諸葛亮的計謀是以攻為守,被動還擊,步步鯨吞進而結束「光復漢室」的終極目標。
五出祁山征討魏國,除榜首次因馬謖失守街亭而匆忙退軍和最後一次病故於中途,每次都占領必定的魏國城池,大體說諸葛亮的方案,,必將到達劉備生前未了的宿願。
而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依據了諸葛亮的政策,除了平叛暴動,另一方面亦始終攻打魏國,從238年榜首次出祁山,直到262年最後一次出動部隊,20多年間,姜維竟然組織了十一次北伐!其間勝五次,平手四次,敗兩次。
需求注意的是,與諸葛亮時期尚有趙雲等上將不同,在姜維時期,蜀國現已是「蜀中無上將,廖化作先鋒」的境地,而姜維與諸葛亮最不同在於他的武力亦是拔尖,以自己文武雙全的本事,獨力與魏國的良多上將屢屢作戰,戰功赫赫。
263年,鍾會鄧艾率領魏國大軍攻打蜀國,如今的姜維正因為閹人專權而在沓中避亂。
聽聞魏國攻擊的消息後他才出動,駐紮劍閣。
可惜,蜀國只有一個姜維,在劍閣姜維雖然把魏國的大軍限制住了,可鄧艾一方面讓鍾會繼續與姜維在劍閣死磕,另一方面自己領兵抄小道走陰平,越過了400公里荒無人煙的險域,奇襲成都的綿竹,守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被殺得措手不及,怯弱戰死。
綿竹失守,姜維接到消息後正欲班師抗敵,這時劉禪的降書現已傳來,無奈的姜維只好向被他打敗的鐘會屈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
成國都內的忠貞大臣,有的攜妻兒一統自盡,有的告老歸隱。
如果姜維也同他們一樣,我也絕對不會寫這篇文章來眷念他。
姜維畢生最鮮艷也是最悲慘的一齣好戲,才剛剛入部入手。
姜維降魏之後,成了鍾會的手下。
而他捧場鍾會可謂安妥有一套,使得鍾會對姜維特殊極端喜愛,視同己出,致使出門都坐在同一個馬車上。
試想現已兩個敵視國家的將領,打了良多的對壘仗,結束一方還成為降將,竟然還讓鍾會對姜維好到這個境地,是鍾會太笨,依舊姜維太具備政治手法呢?我想只能是後者。
帶兵攻打蜀國的是鍾會和鄧艾,但攻進成都,接受劉禪降書的卻只有鄧艾。
以是,功勞都跑到了鄧艾身上,鍾會坐了冷板凳。
這讓鍾會極端疑問。
姜維捉住了這一個機遇,與鍾會洽談如何辦理除失鄧艾。
以是鍾會收買了監軍,而監軍則向上稟報說鄧艾要謀反,以是司馬昭叫免除鄧艾,押解回京。
鄧艾被這一招搞得不堪,在264年的正月十五,鍾會抵殺成都,而鄧艾父子卻被關進牢車,踏上了回洛陽的路。
這一計的成功,更讓姜維成為了鍾會的至交。
隨後姜維便入部入手了他的第二步棋,策反鍾會。
如今的鐘會,是鄧艾被貶之後惟一的上將軍,魏軍加上蜀國降軍共有20餘萬。
姜維對鍾會曉以利弊:你看同門的鄧艾,被監軍一句話就搞定,你自己將來的路能好到那裡去?魏軍如今聽你,而我正本也統轄著蜀軍,有我們兩人整這20多萬大軍,打魏國還不是舉手之勞?
前史的事實現已無從稽考。
但是可以必定的一點是,姜維作為一個降將,竟然能讓敵方上將教唆、謀反,這是一種魅力?功勞就是,鍾會決議齊全背叛,重立劉禪為天子,扶起蜀國的大旗。
而如今姜維也深感復國有望,寫了一封密書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可惜,消息泄露了。
司馬昭趕緊派遣了1萬步騎進入蜀內,這延誤了鍾會背叛的方案。
以是姜維和鍾會只好走一步險棋,關押了全部魏軍將領,並編造了一封太后遺詔,上書廢黜司馬昭。
姜維以為鍾會捉住機遇殺全部魏軍將領,可鍾會念曾在共事一主的舊情下晚一步,被關押的魏軍將領深怕步鄧艾的結局,趕緊連同還未被關押的魏軍殘部,加上各營官兵為急救自己的主將也一起響應,264年正月十八日正午,胡淵率魏軍殘部與鍾會在成都的蜀國宮城內激戰,鍾會終因眾寡不敵而死,姜維眼見鍾會被殺,曉得復國再無望,揮劍自刎,時年63歲!
姜維的一生終生沒世,充滿著很多的悲慘劇。
他投奔蜀國,是因為被上司猜疑;他雖然成為諸葛亮惟一的學生,卻是在諸葛亮活著的前幾年,就連諸葛亮自己也以為,曉得姜維太晚,自己的畢生沒有齊全教予姜維;最後雖然成為蜀國第一上將,卻因為自己是個降將,在朝中沒有直系,沒有根本,無奈與黃皓等人不合,而被架空;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實在其實要攻入長安,卻因為黃皓慫恿劉禪,劉禪憂愁姜維成功後會謀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使得這一次出征中途而廢,這和許多若干好多年後精忠報國的岳飛那催命的13道金牌何其近似!就連蜀國都亡了,姜維仍能在這樣的景遇下成功策反魏國兩個上將窩裡斗致使謀反,姜維的文武勳績與其悲慘劇性的一生終生沒世,鬥勁之下可謂太古絕倫!
姜維的同鄉、清翰林侍讀學士鞏建豐在他主修的《甘谷縣誌》里,曾這樣評價了姜維:「夫深知海外務不可為而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國務不可為而為之者,姜伯約是也」。
這二人的相遇、相交、相知,憑的是意氣相投,憑的是誠信的一脈相傳。
諸葛亮為了待遇劉備的知遇之恩,經心雀躍,鞠躬盡瘁;姜維為了待遇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苦心謀劃,肝膽塗地,他們是同一種人,他們把感恩與待遇的交誼面向了極致,為後嗣建樹了操行的標尺。
士為本旨者逝世,姜維負責了諸葛亮的軍事計謀和操行觀,為蜀漢獻出了自己終身。
我想沒人然則否定姜維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才。
諸葛亮雖有文采卻輸武略,姜維師承孔明,加上自身的武力,成為了三國後期獨一一名文武雙全的本能將領。
可惜在逝世後,累贅了太多的悲慘劇,也累贅了太多的可惜。
如果姜維早些結識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再多活幾年,如果他銳意的殺黃皓,如果詐降鍾會成功……太多的如果。
在姜維身上,我瞥見的是無盡的可惜。
彷佛魯迅高足所言,悲慘劇就是把斑斕的色彩,撕毀給人看。
諸葛亮的逝世,如秋葉之靜美淒涼;而姜維的逝世,如炊火般光線峻厲壯烈。
千古風騷,終化灰塵。
諸葛亮光復漢室,亦未能實現自己功成身就,歸隱故土的宿願;而姜維,亦未能結束武侯遺志,重振江山。
但他,亦給後嗣留下了三國中,最為傑出絕倫的個人傳奇!
歷史上對姜維九出祁山褒貶不一,《三國演義》的結尾說的很明確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了貫徹《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可惜由於缺少了荊州這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每次北伐最終都被迫撤軍,甚至還曾遇到生死危機;但是諸葛亮從未放棄過,因為如果取勝了,就能使蜀隴連成一片,擴大地...
三國一位降將,謀略不輸於鍾會,忠義超過關二爺,結果卻憋屈而死
三國末期,關羽、張飛等人都去世,在蜀漢政權中,只有魏延算勉強拿得出手的將領,後來諸葛亮死後,連魏延也被人害死,幸好諸葛亮留下了自己的傳人,即姜維。姜維原本是曹魏集團的天水郡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鍾會為什麼會如此信任姜維?姜維是怎樣說服鍾會叛變的?
姜維,本是三國時魏國的一名將領,後來投降蜀國,成為諸葛亮最看重的弟子,在諸葛亮死後,也一直繼續北伐。只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劉禪開城投降,蜀國也就此滅亡。姜維無奈之下也只得投降,然而他卻是假意,...
蜀漢滅亡的「背鍋俠」、膽大如斗的姜維到底有多牛?
冬月的天氣格外寒冷,呼嘯的冷風陣陣地拍打著樹木和窗子。在樹影搖晃間,絲絲冷風隔窗襲來,昏黃的油燈在左突右閃中,幾近幻滅。姜維趕緊放下手中的毛筆,雙手護住了油燈。已經是三更天了,夜涼風寒,姜維不由...
他們是三國末最強組合!本可顛覆三國格局!夢三國鍾會姜維之敗!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
劉禪投降後,鄧艾說了這句話,足夠死10次了
千里馬也怕難遇伯樂,這對於鄧艾來說又何嘗不是呢?公元240年,魏國打算在東南一帶屯田,此舉的目的是不言而喻,那就是對付吳國。此時剛好鄧艾前往邊關視察,不單如此,他還提出了「興修水利,分兵屯田,籌...
號稱幼麟的常敗將軍,姜維在詐降策反中結束了自己的悲劇人生
姜維,字伯約,是三國後期的蜀漢名將,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與司馬懿、諸葛亮、龐統三人並稱為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縱觀姜維的一生,充滿著諸多的悲劇,他投靠蜀國,是因為被上司猜忌;他雖貴為諸葛亮...
諸葛亮唯一親傳弟子,平生本事為何不願傳給兒子,夢三國解密
「望陛下忍數日之辱,維將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必不使漢室終滅也。」這裡的「維」指的是蜀漢後期最傑出的將領——姜維,而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姜維已經62歲了,你很難想像這是一位63歲的老人說...
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什麼?姜維為什麼煽動鍾會自立
曉知識,大世界。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種傳奇到今天還被人津津樂道,但是比較...
姜維有多牛,十餘次伐魏,勝多敗少,要不是劉禪投降,未必亡國
冬月的天氣格外寒冷,呼嘯的冷風陣陣地拍打著樹木和窗子。在樹影搖晃間,絲絲冷風隔窗襲來,昏黃的油燈在左突右閃中,幾近幻滅。姜維趕緊放下手中的毛筆,雙手護住了油燈。已經是三更天了,夜涼風寒,姜維不由...
此人是蜀國復國希望,搞死好幾個魏國重臣,奈何一人之力無力回天
東漢末年分三國,在三國演義的記載之中,就數蜀國陣營的故事最多。在劉備和諸葛亮等老將的相繼離世,蜀國很快就交給了年輕人管理。而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很快就被當做接班人處理國家大事。直到公元263年的時...
雖然亡國,卻能說服敵國大將一同謀反;三國唯此一人
他是諸葛亮唯一的傳人,為實現丞相光復漢室的遺志,殫精竭慮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姜維。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姜維先是魏國將領,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不得已投降了蜀國...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大漢最後的忠臣――天水麒麟兒姜維
三國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各方英雄豪傑在三國的大舞台演繹著多彩人生。三國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姜維。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姜維的11次北伐,誰能有他的那種毅力。
後三國時代的名將, 三國的悲劇天才,姜維之死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