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諸葛亮自始至終沒有採納的「子午谷奇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曹魏占了很大的篇幅,從九十一回開始一直寫到一百零五回,稱之為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羅貫中在近十五回的篇幅中,將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的過程都刻畫的非常詳細,通過描繪諸葛孔明與司馬懿之間的相持對立,將兵家的韜略,爾虞我詐描繪的非常形象,成為《三國演義》後半段最吸引讀者的部分,而在諸葛亮出師未捷,近乎悲壯病逝五丈原之後,《三國演義》也快就走向了收場。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北伐中原是《三國演義》中,蜀漢勢力的最後一次高潮。
當然了,小說畢竟是小說,並非真實的歷史。
三國時代,諸葛亮在主政後期,多次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
正史上記載諸葛亮在228年春至234年冬的7年中,前後組織了5次北伐。
其中,第一次與第五次北伐規模很大,第四次北伐規模中等,而第二次與第三次北伐都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因而「六出祁山」其實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並非真實的歷史。
實際上,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只有兩次規模較大(第一次和第五次),而兵出祁山其實也只有兩次(第一次和第四次)。
諸葛亮的不斷北伐,雖然對魏國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但同時也嚴重的傷害了自身,同時也讓自己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
最終,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談到諸葛亮的北伐的失敗,大量的三國迷都會想到第一次北伐中,魏延給諸葛亮提出的建議——「子午谷奇謀」。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大致是由魏延統帥精兵五千,越過秦嶺,走從子午谷偷襲長安,而諸葛亮統帥其他的軍隊,越過秦嶺,走斜谷進軍咸陽,與魏延會師於長安,然後向東封鎖潼關,阻擋魏國後續部隊援救關中,進而快速的完成北伐中原,還於舊都(長安)的計劃。
在第一次北伐中,蜀國剛剛平定了南中,將士身經百戰,戰鬥力一定非常高。
而魏國方面對蜀國以弱攻強的北伐也並沒有預料到,準備並不充足。
所以「子午谷奇謀」若要真的實施,難保不會真的出奇制勝,偷襲長安成功。
但是諸葛亮最終並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而是堅持「捨近求遠」,繞道隴右(祁山)進行北伐。
放棄了魏延的偷襲的戰法,採取了長期征戰的策略。
諸葛亮為何執意不採納魏延的計策呢?古往今來的兵家,從兵力對比,運糧難度,蜀國國力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總結。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以下幾點:
首先,「孔明從不弄險」。
諸葛亮一身謹慎,事必躬親。
魏延提出給他精兵五千,偷襲長安,諸葛亮拒絕了,理由是萬一魏軍在山谷埋伏,非但五千將士性命不保,北伐大軍也會元氣大傷。
諸葛亮率軍從漢中出發,跋山涉水,遠道而來,肯定是抱著不取長安誓不罷休的心態,必然穩紮穩打,不可能冒險進攻,因為一旦失敗就要退回漢中。
第二,諸葛亮不能冒險。
有人說,五千精兵對於蜀國真的就那麼不可損失,不能冒險嗎?真的就不能。
小說里,諸葛亮每次北伐,動輒都是二十萬,三十萬大軍,其實蜀國軍事實力是三國中最差的,荊州丟失,夷陵之戰慘敗,所以「益州疲弊」。
蜀國真正的軍隊只有十萬到十五萬左右,何況還要防禦東吳,提防南中。
正史里記載的諸葛亮北伐總兵力在8到10萬左右,而魏國的總兵力則在50萬左右。
因而五千將士對於蜀國來說,真心輸不起,也許僥倖成功,那就很好,但是一旦失敗了,不僅五千大軍沒了,魏延估計也要陣亡。
可想而知,對於蜀漢來講,一旦損兵折將,基本上就可以退回成都安心休養幾年了。
第三,即使成功估計也沒多大用。
按照魏延的設想,出奇兵偷襲長安,成功了就北伐勝利了,是這樣的嗎?真的不是這樣。
東漢之後,西都長安雖然還是漢室的「舊都」,但是經過東漢末年長期的軍閥戰亂,早已衰落,就算魏延偷襲成功,占了長安,五千將士能守住長安孤城嗎?洛陽方向的魏軍會迅速增援,關中地區的魏軍也會迅速包圍,就算蜀軍後續部隊全部增援上來,並且封住了潼關,長安孤城一座,蜀道難,後方糧草也不可能在運送過來,到時肯定是洛陽方向的魏軍擊其前,隴西方向的魏軍襲其後,最終很可能還是要退回漢中,甚至都退不回去了。
所以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捨近求遠,繞道隴右祁山,然後沿著渭河谷地,從平原上進軍長安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方面,繞道隴右祁山,占領天水,南安等渭河上游的城市,可以截斷魏國河西走廊的援軍,也可以接應後方轉運而來的糧草,進可攻退可守。
另一方面,從渭河上游往下游進攻,憑高視下,勢如破處。
還有,隴右地區及渭河中上游是關中地區戰馬飼養地,也是小麥的種植區域,蜀軍先占了這個地方,無論是戰馬的補充,還是糧食的補充,都相對充足,也省去了從後方運送補給的時間。
雖然諸葛北伐最終還是失敗了,而歷史上的諸葛亮並非小說里演繹的那麼光輝偉大,更多的是一個偉大傑出的政治家,但是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足見諸葛亮在軍事上也確實有他過人之處的。
破解千年之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答案是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吵了千年,到底可行不可行呢?我們要根據歷史事實來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要言之有據,以理服人。首先聲明一點,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真的存在存疑。也就是說魏延不一定說過這樣的話。...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出子午谷襲長安之計?《隆中對》暗藏玄機
話說諸葛亮一生竭盡全力地北伐,力圖實際一統天下的夙願,然而,事實並不如願,諸葛亮在伐魏中連遭數次失敗後,蜀將魏延向諸葛亮獻了這樣一個計謀:出奇兵制勝。
別再責怪諸葛亮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成不了
文/龍門夜雨,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干,取路出
問吧精選︱朱子彥:魏延從子午谷北伐的方案可行嗎
【編者按】三國歷史向來為國人所鍾愛,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人物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近日,中國秦漢史、明史學會理事,上海大學歷史系朱子彥教授做客「澎湃問吧」,與澎友就「三國」話題進行...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孫傳庭給出答案!果然高明
看過三國的同學們應該都知道,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進軍,魏延給他出了個主意。《魏略》里是這樣記載的這條計策的: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
千古絕計--「子午谷奇謀」究竟能不能成功,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最為可惜,有很多人質疑諸葛亮,為何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確實在烽煙滾滾、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各路軍閥明爭暗鬥,都想一統天下。由此也成就了許多能人志士和錦囊妙計,但是一生用盡...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什麼諸葛亮堅決不用?其實跟孫權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出身茅廬,跟隨劉備東征西伐一生鞠躬盡瘁。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寫下千古名篇《出師表》一心要興復漢室,完成統一大業。公元228年 ,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在北伐前,蜀將魏延提出了一條「子午谷奇...
諸葛亮如果用這一招,必能統一天下,可惜他死活都不敢用
三國時代,是封建時期一個混亂分崩的時代。東漢王室衰微,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三個最強者割據一方,互相攻伐對峙,鬥智鬥勇。三國之中,論實力誰家最強?在農業立國的封建時代,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是衡量國...
同樣的計策,諸葛亮似懂非懂,對手反倒爐火純青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蜀魏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曹操去世後,魏國便由攻勢轉為守勢,蜀國則由守勢轉為攻勢。諸葛亮、姜維頻頻興兵伐魏,且勝多敗少,但卻始終無法實現吞魏的宏願,反...
忍者無敵司馬懿 第5集 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可能性
司馬懿主動要求領兵,鍊金君覺得他也有私心,但絕對不是反心。私心就是積累軍事經驗,為將來做準備。沒有反心的判斷,是因為此時司馬懿火候還遠遠不到。作為一個老謀的政治家,他絕對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
諸葛亮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謀不是謹慎,是另有原因
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這是三國志中魏延請求自己帶兵5000,出子午谷奇...
為什麼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 潼關。諸葛亮一向...
「虎嘯龍吟」里諸葛亮拒絕魏延奇謀的真正原因原來是為了這個
最近上演的《虎嘯龍吟》正在演義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壯舉。演到魏延獻計「子午谷」奇謀,說讓他帶5000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魏軍一定沒有防備,他先拿下長安,然後諸葛亮帥大軍跟上,關中地區就占了,「...
人言孔明神機妙算,子午谷奇謀算對幾分
說起風起雲湧的三國時期,直到現在大家也是津津樂道,話說一代仁義君主劉備創業未半,中道崩卒,臨終前託付軍師諸葛亮輔佐幼兒阿斗,一邊修養生息,一邊還要準備伐魏,成就光復漢室大業。雖然天才諸葛亮一直以...
同為出奇制勝,實施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的差別在哪?
在諸葛亮北伐曹魏時,蜀國大將魏延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謀略,那就是「子午谷奇謀」。魏延提出親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奇襲直取長安,而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斜谷出發,兩軍在長安會師。一向行事謹慎的諸葛亮認為此計...
魏延提出一項奇謀,為何不被諸葛亮採納?是嫉妒他嗎?
公元219年,劉備奪取了漢中,從後人的上帝視角來看,這個時刻成為蜀漢最鼎盛的時刻,隆中對實行的戰略條件已經完成了(跨有荊益二州)。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返回成都時,在漢中太守的人選上,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