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經營漢中四十年,卻被姜維一個月弄丟,是太蠢還是太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記:漢中是蜀漢的門戶,決定了蜀漢戰場走向的決定性因素。

公元219年,劉備統兵進攻漢中,將曹操打退,自此漢中歸於蜀漢,一直到公元263年,魏軍進攻漢中,漢中此時在蜀漢手中已經長達四十年之久。

但卻在魏國的強攻之下,一個月便失守。

倒是是蜀軍太蠢還是魏軍太兇呢?

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魏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自公元219年開始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後遺殺魏延,魏延總共鎮守了漢中長達十多年,這期間,除了蜀漢在諸葛亮的打理之下政治清明軍勢強盛外,還因為曹魏本身的政治因素!由於漢景帝時期發生過七國之亂,漢景帝在平定七國叛亂後得出的結論,那就是諸侯可以駐守邊疆,但糧草必須中央供給,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諸侯,使得其不敢發生叛亂,否則就被掐斷糧草供給活活餓死。

在東漢末年,因為國勢衰弱,各地爆發黃巾起義,中央財政無法支付這種地方征討叛亂的糧草,因此許以特權讓其郡守州牧有自籌糧草之權,但是這樣一來又造成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

而曹操本身也是這種政策的最佳收益人,他怎麼可能讓這種事發生!所以,在曹操掌權期間,他一直奉行的就是漢景帝中控邊疆的戰略。

也就是說,曹操定都許昌的時候糧草必須先集中到許昌,再由許昌調往邊疆,這往來路途就要折損一半糧草。

漢中遠離政治中心許昌,曹軍轉運糧草困難。

而曹魏此時的戰略重心是篡位代漢,無法長期在外駐守大軍,卻是又擔心大軍離去後漢中為蜀漢所占變成攻魏的前緣陣地,所以曹操下令遷走漢中的百姓,因此,在劉備占領漢中之後,整個漢中就是一座空城。

蜀漢在此駐軍之後,這便成了進攻魏國的前沿軍事基地(也僅僅只是基地,因為缺乏人口以及經濟產業,漢中的糧草必須從其他地方籌集,無法在當地得到有效解決)也就是說,在蜀漢與曹魏大戰的期間,有一塊真空的緩衝地帶,這就是漢中到關中的幾百里山地,這裡是糧草轉運的軍事禁地。

這對交戰雙方是一柄雙刃劍,都是易守難攻且斥候往來一目了然,大都能提前防備。

所以,雙方在此發生幾次進攻大戰,都是以進攻方敗退告終。

從蜀漢諸葛亮六出祁山到姜維九伐中原均無果,曹爽攻蜀也是敗退。

但是在姜維重掌軍權的時候,這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253年。

諸葛亮死後的第十九年。

這時候整個蜀漢與曹魏格局已經發生了驚天變化。

除了姜維重新掌權外,曹魏的實際掌權人也變成了司馬家族,司馬懿有一個心腹愛將,鄧艾。

鄧艾曾在壽春地區任太守,防禦吳國對合肥地區的進攻,當時的魏國明明比吳國強大得多,卻是只能對吳國採取守勢,每每疲於奔命。

鄧艾就給司馬懿上了一封書,陳述了這種糧草轉運首都的弊端並得到了司馬懿的支持,在壽春推廣並建立了糧倉,這樣一來直接增加了前線戰鬥人員的數量以及國庫負擔,一個魏國東線軍團便可以擋住整個吳國對合肥的進攻,魏國再也不用擔心兩線作戰了。

在司馬懿成功奪權之後,鄧艾奉命被調往雍州任軍團長,負責征伐蜀漢的軍政事務,鄧艾把他在壽春推行的戰略又帶到了隴西,從此,魏國開始準備滅蜀大計,這時候,魏國將軍隊開進了漢中與關中的幾百里山地里,開始屯田,並在西部前線建立糧倉,籌集糧草,打算長期屯駐大軍,在此期間,姜維多次組織北伐就是為了破壞魏軍的屯田大計。

但是受限於國力,以及鄧艾的謀略,鄧艾選擇屯田的方式是蠶食戰略,即,由遠及近推進,姜維要想破壞這些屯田活動必須遠離漢中基地幾百里地,這讓魏軍有了足夠多的反擊與防禦時間。

在經過十餘年的經營之後,魏軍已經頂到了蜀漢的腦門之上了。

因此,當司馬昭下令伐蜀的時候,魏國已經在漢中頭頂集結了二十萬大軍,而魏軍的糧倉也就建在旁邊,在絕對優勢兵力之下,以及絕對物資的優勢之下,蜀漢根本無法抵抗。

而姜維為了回歸之前幾百里緩衝地帶的戰略格局,主動撤出漢中退守蒹葭關,把漢中幾百里山地變成緩衝地帶,把魏軍調離糧倉,增加其補給困難。

這便有了魏軍一個月攻破漢中的奇蹟。

這樣,即便魏軍蠶食完漢中,那也是幾年之後的事了,這對於蜀漢來說雖然有毒但卻是唯一的辦法。

只是卻沒防備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麼也不曾想,蜀漢國民對蜀漢政權已經怨聲載道,情願歸附魏國也不願為蜀漢政權賣命。

優己/著 收錄 《八卦中國》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