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精選︱朱子彥:魏延從子午谷北伐的方案可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三國歷史向來為國人所鍾愛,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人物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也深入人心。

近日,中國秦漢史、明史學會理事,上海大學歷史系朱子彥教授做客「澎湃問吧」,與澎友就「三國」話題進行了探討。

有湃友提問:您如何看待諸葛丞相北伐時,未採納出兵子午谷的計策?朱子彥教授對此問題的回答頗為深入詳實,澎湃新聞將其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魏延雕像 東方IC 資料圖

諸葛亮北伐之前,在漢中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討論進兵的方向。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大致可以從兩個方向進兵,一個方向是從漢中出發,直接攻打關中的長安,漢中和長安當中隔著一座山,就是秦嶺。

從漢中翻越秦嶺,可以奪取長安。

從漢中跨越秦嶺,有三條山谷,東邊一條是子午谷,子午谷最險,道路有660里,子午谷的谷口在長安城之南,雖然子午谷山路崎嶇,形勢最險,但可以出其不意,一旦走出谷口,軍隊就可以突然出現在長安城的南門。

中間一條山谷叫儻駱谷,谷長420里,直接通往關中的武功,對長安的威脅也很大。

西邊的一條山谷叫褒斜谷,有470里谷長,如果蜀漢的軍隊攻出褒斜谷,就可以切斷曹魏從關中通往涼州的道路。

這三條山谷都是從漢中出發攻打長安的方向。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從漢中出發,往西打,攻打祁山,即甘肅的隴右地區,這條路地勢比較寬敞平坦,安全係數比較高。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魏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非常有氣魄的戰略計劃,就是由他率領一萬軍隊,從子午谷進軍,魏延認為不出十天他的軍隊就可以神兵天降,突然攻到長安城下,守長安的魏國將領夏侯楙必然會棄城而逃。

丞相諸葛亮的十萬大軍可以從斜谷進兵。

等到魏國得到這一消息,把東邊的主力部隊調過來,大概需要二十多天,而這個時候,蜀國的軍隊早就占據了咸陽以西的大片地區。

但是魏延這個戰略計劃被諸葛亮全盤否定,其理由是太危險了。

不如攻打祁山,那裡道路平坦,可以穩紮穩打,十全必克而沒有任何危險。

對於諸葛亮和魏延北伐的路線之爭,引起了後世的史學家,包括三國史愛好者的極大興趣。

千百年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一部分學者認為,魏延之計乃是奇謀,如果諸葛亮採用的話,就可以一舉攻克長安,整個戰略形勢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一部分贊成諸葛亮的用兵方向的學者則認為,魏延之謀過於冒險,可行性不大,他們反對的理由主要有四條:第一,子午谷道路狹窄,危險性太大,如果魏國在這裡有埋伏,卡住谷口,蜀漢就會全軍覆沒。

第二,魏國長安城的守將夏侯楙未必會棄城逃走。

第三,就是蜀軍攻下長安也未必守得住。

第四,萬一失敗,兵力本來就不足的蜀軍損失太大。

那麼這四條理由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無論從蜀魏戰爭長久的戰略角度,還是從這次戰役的本身來看,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魏延是蜀國自關羽、張飛死後,留下來的唯一一位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大將。

而且他鎮守漢中已經多年,對漢中一帶的地理狀況是相當熟悉的。

魏延以為可以從子午谷進軍,必然有他的道理,很可能他已經對那裡的地形做過實地調查,所以胸有成竹。

至於魏軍是否在子午谷設下埋伏,我們可以查看《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魏略》,《魏略》中寫的明明白白,諸葛亮北伐時,曹魏毫無防備,後來聽到諸葛亮大軍出動,朝野上下是一片驚慌。

從這條史料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帶有極大的隱蔽性和突然性。

魏國在軍事上、物資上甚至在精神上,都沒有一點準備,既然如此,怎麼可能在人煙荒蕪、崇山峻岭之中,留下一支伏兵呢?

對於第二條理由,夏侯楙未必會棄城逃走。

這又是不合乎常理的推論。

夏侯楙何許人也,他是曹操的女婿,是曹魏的駙馬爺,他平生有兩大嗜好,一是好色,蓄養了許多歌伎和美女,整天沉湎於酒色之中,並因此經常和他的公主老婆吵架;二是貪財,他利用自己的駙馬身份,不擇手段地搜刮民脂民膏。

夏侯楙做官也是靠裙帶關係,同曹丕關係比較好才做了大官的,所以夏侯楙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高衙內;是一個不折不扣、不學無術的膏粱子弟。

魏延對夏侯楙的情況十分了解,他判斷,如果蜀漢大軍突然攻到長安,夏侯楙肯定會棄城而逃。

《三國演義》中,對夏侯楙的描寫也是如此,說他像一頭蠢豬,被諸葛亮擒住後,貪生怕死,向諸葛亮下跪,乞求饒命。

第三條理由是,蜀軍即使攻下長安,也未必守得住,這是一個最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夏侯楙貪生怕死,不會打仗,哪裡是蜀國第一流大將魏延的對手?魏延知己知彼,善於用兵,攻下長安不成問題。

如果魏國的主力部隊趕到,這個時候諸葛亮也已經率領大軍進駐長安。

諸葛亮首次北伐,蜀國這個時候的軍隊最多,至少在十萬左右,而魏國在關中一帶的兵力不足,蜀軍的兵力是超過魏軍的。

關於魏蜀兩國在關中地區的兵力問題,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

在一人也。

』」(《三國志》卷35《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而且這個時候,蜀漢還有好幾位名將,例如趙雲、馬岱、吳壹等等。

如果諸葛亮率領的主力部隊,同魏延率領的偏師會師於長安,即使同魏軍主力決戰,也並不害怕,而且取勝的機率是相當高的。

其實,魏延出奇兵偷襲長安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當年楚漢相爭時期,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然後主力東出潼關,同劉邦一起,一舉攻克關中。

韓信用兵,表面上看十分冒險,其實是奇妙無窮。

如果諸葛亮真的能夠拿下關中,就會出現楚漢相爭的狀況,劉邦雖然屢次被項羽打敗,但因為有關中地區作為根據地,結果每次被打敗之後,蕭何就將關中地區的糧草、物資、軍隊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劉邦的軍隊就能及時得到補充。

正如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安泰一樣,大地是他的母親,每當安泰和敵人斗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只要他用腳踩著大地,大地這個母親就會給他以新的力量。

所以劉邦攻克關中,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主要原因。

而項羽失掉關中,也是他最後兵敗烏江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從此項羽的人力物力的補充就比較困難。

我以為,如果諸葛亮北伐能夠一舉攻克關中,即使不能一下子打敗曹魏,至少蜀、魏二國的綜合國力之間的懸殊差距會縮小,蜀漢就有了和曹魏長期抗衡的本錢。

反對魏延的第四條理由是,萬一中了埋伏,損失太大。

有的學者甚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一旦在子午谷中了埋伏,蜀國的十萬大軍就要全軍覆沒,諸葛亮怎麼面對蜀中父老?怎麼向託孤給他的先帝劉備交待?我以為這簡直是違背起碼軍事常識的奇談怪論。

魏延是三國時期智勇雙全的大將,完全可以隨機應變,即使有損失,也不會全軍覆沒,何況魏延所率領的全部軍隊也不過一萬人,只是諸葛亮所率軍隊的十分之一。

後來諸葛亮誤用馬謖失掉街亭,所受的損失反而更大。

諸葛亮最大的缺點就是用兵過於謹慎,一生不肯弄險。

其實從古今中外來看,用兵打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保險,有的時候確實需要冒險,例如,三國後期,鄧艾偷渡陰平,比魏延的計劃還要冒險一百倍。

鄧艾偷渡陰平,沿途都是高山峻岭,荒無人煙,這個時候,只要蜀國有一千名士兵守住要道,鄧艾必然全軍覆沒,鄧艾軍隊攀登到懸崖峭壁的時候,沒有辦法下山,就用毛毯裹住自己的身體,從懸崖峭壁上滾下去。

就這樣,魏軍繞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天險,神兵天將似地攻克了江油城,一下子就突然出現在蜀國的心臟地區——成都平原。

蜀國做夢也沒有想到魏兵會從陰平小道過來,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所以,劉阿斗毫無辦法,只能束手就擒,乖乖地投降。

總之,鄧艾偷渡陰平絕對是冒險,但這個冒險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