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獨霸蜀漢軍政,不惜在諸葛亮死後暗害同僚?姜維四大疑點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上次在《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爵》中我們曾經講到姜維人生際遇很傳奇,本來是曹魏重點栽培的烈士子弟,但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蜀漢棟樑。

不過,正如其他許多三國人物一樣,我們必須分清楚兩個姜維,一個是《三國志》記載的在歷史上的真實的姜維,另外一個是《三國演義》中那個經過虛構的姜維。


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姜維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在他死後,蜀漢的軍政分開,姜維在前線主持軍務,費禕和蔣琬在後方主持政務,等蔣琬和費禕死後,就由姜維,這個諸葛亮最鍾愛的弟子繼續執掌蜀漢軍政大權。

不過,如果按史實來看的話,姜維其實沒有這麼大的權限,完全是熬資歷才熬上去的,在諸葛亮死後,統領兵馬的是蔣琬駐紮在漢中,而姜維以右監軍輔漢將軍、平襄侯的身份擔任他的副手。

直到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升任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這時候才算進入中央領導階層(註:尚書事在漢魏時代是一項頭銜,只有帶了這個頭銜才有機會接觸和處理朝廷奏章,成為決策層的一員)。

不過,由於蜀漢滅亡之時剛好姜維主政時代,所以後世有人對他意見很大,也傳出了不少不利於他的記載。

其中針對他意見最大的就有幾條:

1 姜維為了上位,不惜刺殺同僚費禕
2 姜維不顧蜀漢國力最弱的現實持續北伐,導致了三國中蜀漢第一個滅亡
3 姜維改變魏延制定的守衛策略,導致丟失漢中
4 姜維投降鍾會是真投降,不是假投降

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條條分析,看看這些說法站得住腳不。

一 姜維真的為了上位不息刺殺同僚費禕麼?


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蜀漢內部對北伐的意見而起的。

在蜀漢的領導者中,諸葛亮、蔣琬和姜維是比較堅定的北伐派;而費禕的態度則比較曖昧,因為他認為年年北伐,對蜀漢的國力是沉重的負擔,還是安境息民比較好。

當蔣琬死後,就是費禕執政,此時蜀漢基本上停止了北伐,而每次分撥給姜維兵力都不足一萬,就是想從源頭上限制姜維擴大戰爭規模的可能性。

這種做法理所當然引起了姜維不滿,況且姜維是隴西人,自認為能夠得到那邊人的幫助,可以取得勝利,所以兩人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有意見。

然而就在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費禕十分突然地被一名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叫郭修人給刺殺了。

於是就有人懷疑這件事情是姜維指使的,據說原因有這麼幾點:

首先,費禕死了,姜維是最大受益者。

誰受益最大,誰的嫌疑就最大:
其次,姜維和郭修都是從魏國過來的人,他們可能認識,說不定就是姜維指使的;
第三,郭修行刺之後,有相當一段時間魏國完全不知道,事後了解情況才追封了郭修,這可以說明此次行刺曹魏是不知情的。

因此,姜維很有嫌疑。


不過,這些嫌疑其實比較難以站得住腳。

從大多數史料中來看,姜維此人才華出眾,為人還是比較正能量,不太可能使用這種卑劣的招數,更不至於為了政見不和就殺人。

而且以當時姜維的地位來說,已經是蜀漢地位很高的幹部,沒有必要使用這種可能暴露的招數去謀求更上一層樓。

所以,這種說法基本可以斷定是無稽之談。

二 姜維堅持不斷北伐,到底是對是錯?


在《三國演義》中,姜維曾經 「九伐中原」。

不過,如果根據《三國志》,其實姜維共北伐十一次。

其中第五次是一場大勝,當時姜維在洮西大破王經,史載此戰魏國士卒死者數萬,是三國後期蜀漢對魏國最大的殲滅戰,最終要不是鄧艾和的解圍,恐怕魏軍敗得更慘。

憑著此戰的功績,姜維獲得了大將軍,其聲望達到頂峰。

但接下來的第六次北伐則是一場慘敗,甚至就連史書上都直書是 「星散流離,死者甚眾」(全軍被打散成星星點點完全聚集不齊的地步)。

此戰慘敗之後,整個蜀漢反對北伐的呼聲更加高漲,不少人都認為以蜀漢一州之地進行長期作戰是耗不起,還不如關起門來自己防守好了,就連軍中重將的張翼也持這種意見。

那麼,這種反對北伐的意見到底合理不合理呢?

綜觀姜維的北伐,都沒有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原因還是除了國力上的差距,不管是物質,軍事還是人才都不如對手。

而姜維堅持北伐,除了堅持從諸葛亮繼承下來的理想之外,更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後來有歷史學家分析出來的蜀國堅持北伐的原因——以攻代守。

這種理論大致就是說,蜀漢不斷北伐,實際上是以攻代守,成功抵禦了強魏可能的南侵。

歷史上姜維北伐十一次,戰線已從諸葛亮逝去的五丈原、子午谷推進到金城、芒水一帶,將曹魏遏止於秦嶺一線,使其在三十年內沒有對蜀漢發動過一次進攻,足見其以攻代守的成功。

所以當姜維放棄北伐,據守沓中時,蜀漢立刻就亡國了。

對於蜀漢的北伐,古今的史學家向來有利弊兩說:一方面,北伐的確大大加重了蜀漢的國內負擔;而另一方面,蜀國連續不斷的攻勢也的確讓魏國疲於應付,當司馬昭決心伐蜀的時候,整個朝廷上下只有鍾會贊成,其他人都讓蜀國給打怕了,甚至喪失了和蜀國主動作戰的勇氣。

從這個角度來說,蜀漢北伐的確有其道理存在。


三 姜維改變魏延制定的策略,導致丟失漢中?

雖然姜維北伐的對錯正反說法都有。

但他改變漢中的防禦策略,導致丟失漢中,這點估計是洗不白了。


早在劉備時代,魏延就定下以實兵錯守諸圍的重門策略來守備漢中地區。

說白了就是我不主動出擊,就用兵塞住幾個緊要的關口,隨便你在外面怎麼撲騰,我就是不理你,等你累了,我就以逸待勞揀點便宜。

由於漢中地勢易守難攻,即使敵人數量再多,哪怕出數倍兵力都無可奈何,所以這個策略一直很成功地防禦了魏軍的攻擊。

之後吳懿和王平一直遵守此制,王平還用此法打敗過兵力數倍於己的曹爽。

然而,姜維卻認為這種方法雖可防禦,撈點小便宜,但卻不能有大斬獲,便決定守軍退守漢、樂二城,讓敵軍長驅直入,然後固守,並用少量軍隊打游擊。

他認為,敵人攻不下關城,糧儘自然撤退,在敵人撤退時,眾守軍一齊出擊就可以殲滅敵人。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主意在聽上去、看上去老實巴交,是一點兒亮點也沒有的笨辦法;而另外一些主意則讓人耳目為之一新,讓人一聽就覺得是個能取巧的聰明點子。

但是在實踐中一運用,大家才發現,原來笨辦法雖然看上去笨,卻能夠扎紮實實地解決問題;聰明點子看上去光彩奪目,在現實中卻到處都是問題,一看結果,就會讓人感嘆一聲:早知是這樣,還不如當初就老老實實用笨辦法了。

在漢中的防守上,姜維也犯了這個毛病。

他覺得人家魏延法子太笨,沒有辦法獲得更多戰果,於是改變了策略。

結果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完全沒有估計到魏國的實力。

鍾會一次就指揮了二十萬大軍進攻,雖然無法打破各個關口,但每到一處關口,鍾會就讓留下數倍於守軍的士兵包圍,自己便可長驅直進,根本就不用逐個去打破這些關城。

結果姜維此策弄巧成拙,一舉葬送了整個漢中。


四 姜維投降鍾會是真投降,不是假投降?

蜀漢末年,魏軍大軍兵臨城下,諸葛瞻戰敗,劉禪投降,苦守劍閣的姜維這時候看諸多將士不服氣,於是決定假投降鍾會,趁機挑唆野心勃勃的鐘會反叛,希望能藉機翻盤。

而鍾會自己也有野心。

姜維先是借鍾會的手殺鄧艾,再殺魏軍重要將領,然後鍾會就不得不將部分兵力交給姜維指揮,掌握了兵權的姜維就可以對其反撲,殺掉鍾會後,立即閉關擁立劉禪復國,征蜀的主力就此元氣大傷之後,遠在千里之外的司馬昭自然無可奈何了。


不料,姜維這條計策雖巧,但是玩大政治還是稍微弱了一點。

老謀深算的司馬昭早就估計到了鍾會的不臣之心,但是對此毫無擔憂,一次在與親信問答的時候,他向其交底:我知道鍾會有二心,但是我不怕,為什麼?因為鍾會要造反,無非就是聯絡當地人和聯絡自己手下的兵兩條路,但是我已經算準了他兩條路都走不通,聯絡當地人——蜀國已經被滅國了,哪裡還有心思跟著你造反?聯絡自己手下——你手下都是我司馬昭給你派的中原人,打完勝仗早就想回家團聚,然後論功升官,哪裡肯跟著你一起造反?最終事情果然如司馬昭所料,叛亂失敗,鄧艾、鍾會和姜維都被殺。

這就是著名的二士爭功事件。


後世曾有人提出認為姜維是真降,因為這個時候蜀國兵力已經不堪再戰,所以姜維很可能是真的無心再戰了。

不過這種說法也未免太小看姜維這名無雙國士了。

姜維身為當時蜀漢品級最高的武官,掌握軍權,而家宅貧寒,無妾、無聲色犬馬、甚至無餘財,是名真正的一心為國「三無」官員,要說這種人會屈膝投降,未免也太小看人。

況且他還給後主寫過信,讓劉禪忍耐一下就能復國。

白紙黑字的證據表明了他的忠心耿耿。

所以這種說法完全不可信。



姜維除了軍事政治皆通之外,文學也頗有涉獵,曾著《蒲元傳》,就連鍾會這種在魏國名氣極大,眼高於頂的官二代,對姜維也是讚賞有加,還曾對自己部下杜預說:「要用伯約(即姜維)和咱們那塊兒的名人比的話,恐怕連公休、太初也不能勝啊。

」(太初是當時洛陽玄學百家講壇主持人夏侯玄的字,公休是諸葛誕的字,都是魏國名士),而杜預則是後來主持滅吳戰役大將。

可見姜維的確也是一時英傑,讓那些魏國牛人也覺得佩服。


==================================================================

更多沒聽說的三國內幕故事,請看《從沒有聽說的三國內幕故事》

4 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
3 他是劉備最喜愛、諸葛亮最器重的大將,為何成了叛徒還被殺光全家
2 他武功家世蜀漢第一,殺得曹操屁滾尿流,人品卻渣到劉備都討厭
1 他若不死,諸葛亮根本無法上位!他才是劉備心目中排名第一謀士
番外:曹操為何非要殺掉曾經讓梨的孔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

劉禪為什麼輕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嗎?

用堅毅不撥的精神,去忍受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災難,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毛姆在讀三國後期劉禪投降魏國大將鄧艾時,看到很多人慷慨激昂地發表著大義凜然的觀點,要求劉禪堅持抵抗,不能投降。要按古代天子死...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