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中犯下的四個大錯,最後一個直接害其身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作為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以其雄才偉略,算無遺策為世人所熟知,在民間傳說中更是成為了智慧的化身。

他博望坡用兵,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借東風燒曹操八十萬大軍,魚腹浦布八陣圖阻退陸遜十萬精兵,難怪魯迅先生在評價《三國演義》時會有「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評語。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諸葛亮的一生中,犯下過四大錯誤,致使其最終也未能完成漢室中興的終極夢想,後世人看來無不扼腕嘆息。

諸葛亮

一、五次北伐

《孫子兵法》曾言明,行軍打仗需要耗費大量的糧草物資,因此需要速戰速決,拖得時間長了會導致軍隊疲憊,國庫空虛,財貨用盡。

因此善於用兵的人不會再三的徵集調動軍隊,諸葛亮五次北伐恰恰犯了一個成熟的軍事家不應該犯的錯誤。

三國時期生產力低下,蜀國的經濟實力根本無法支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是勞師遠征,且祁山道路險峻,糧草運送不易,司馬懿又只守不戰,孔明糧盡只能退兵,如此五次,國力日衰。

在他死後僅僅30年的時間,蜀國的國力便已跌至谷底,無可挽回,終於被魏國所滅。

率軍北伐

二、過於謹慎

在空城計中,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這句評價一方面固然是肯定諸葛亮行事周密,防微杜漸,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他不善奇兵,不願冒險。

魏延曾經提出過經過子午谷攻打長安的計劃,是由魏延率五千精兵,經子午谷突襲長安,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中原可定。

卻被諸葛亮以「此非萬全之計也」否定。

其實當時長安守將懦弱無能,司馬懿被罷兵權,正是魏國最虛弱之時,若依照魏延的計劃,很有可能取得很大的勝利。

而後來姜維與鍾會在劍閣對峙時,鄧艾從陰平小道冒險進攻,一舉滅了蜀國,與當年魏延的計策卻又異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說是歷史跟諸葛亮開的一個玩笑。

空城計

三、用人不明

以諸葛亮的大智慧,讓人很難想像他在識人、用人方面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不如先主劉備,更不用說門下良才雲集的曹操了。

諸葛亮用人不明包括在第一次北伐時誤用馬謖,致使蜀國痛失街亭,功虧一簣,諸葛亮本人更是身陷險地。

而魏延是蜀國一名文武全才的大將,史書《三國志》中甚至單獨給魏延立傳,然而就因為他居功自傲,不肯下人而始終未得諸葛亮的重用。

另一方面諸葛亮選擇姜維做他的接班人,卻只是看到了他的軍事才能,而忽視了他的政治素質。

其餘蔣琬、費禕、楊儀等人,皆是庸才,難堪大用。

反觀魏國曹操之後有曹真,司馬懿,再之後有鍾會、鄧艾等大將。

而蜀國諸葛亮之後再無將才,也難怪會是三國之中第一個滅亡的。

諸葛亮

四、事必躬親

諸葛亮勤於政事,事必躬親,雖然以其雄才大略將蜀國治理的很好,以至於「吏不容奸,仁懷自後、路不拾遺、強不侵弱」,在短時間內使國家迅速強大,然而如此親力親為卻限制了其他人的發展空間,不利於人才選拔,對國家長遠利益來說弊大於利。

而且超高的工作強度也快速消耗著諸葛亮的體力,無人可為其分憂的環境,使得他凡事都要思慮周詳,布置妥當,這又極大的消耗了他的心神。

在身體與精神雙重高壓之下,最終病逝五丈原前,年僅五十四歲。

試想若非諸葛亮過度辛勞而早逝,再給他十年時間,這天下的結局或許又是另一番模樣。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在寫這兩句詩時,又何不是有著同樣的感慨呢。

五丈原前的諸葛亮

最後引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中的一段歌詞: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一頁風雲散,變幻了時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國後期得力幹將姜維的輝煌一生

在三國眾多將領裡面,姜維並不引人注目。但是,姜維是諸葛孔明的唯一的學生,不得不說姜維有一定的才華。同時,姜維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為蜀國後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

盤點三國時的六大統帥人物,魏吳蜀各占兩席

三國時,能稱得上是頂級的統帥人物不多,小編認為,曹操、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和姜維這六個人,可以稱得上是頂級的帥才。曹操:一代雄主,頭號的政治家,也是一號的軍事家。在三國前期,基本上是所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