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荊州幫「的非組織政治行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人多為諸葛伐魏失敗扼腕,為什麼屢出祁山(實為二出,後文細述)?更為一出祁山時任命馬謖作先鋒費解?為什麼他從不採納魏延分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之計?為什麼其死後不安排重用魏延,致魏延命喪楊儀之手?

這些問題可不是孔明一個人的問題,要綜合分析。

我們知道,戰爭是國力、戰鬥力、軍事裝備、後勤補給的總動員。

三國的兵力人力有一個很清晰的對比: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滅亡時上,上繳的戶部名冊全國共計28萬戶,94萬人,帶甲將士10萬2千,吏4萬;吳國在280年滅亡時統計有52萬戶,230萬人,將士23萬,吏3.2萬。

蜀吳兩國人口加起來320萬人,魏國是530萬人;兩國軍隊加起來33萬,為魏國一半(按常備軍占人口1/10同比例算,魏軍在50——60萬之間)。

蜀國北伐魏國,這就相當於一個羽量級拳手打重量級拳手。

以蜀國而論,10萬軍隊里還包括各地駐防軍,還有重要的輪換出兵制度(後文細述),不可能全部帶出去,蜀軍打幾個月仗還要輪休的,所以,諸葛亮北伐一次能帶5萬人馬就不錯了,最少的一次北伐是1萬餘兵力。

曹魏的祁山、漢中、襄樊、合肥屬於最重要的戰略節點,對付孫吳,曹魏操有次在合肥只留過張遼7000人馬,大敗孫權10萬大軍。

可見曹魏主力屯於祁山、漢中一線(襄樊在魏吳對峙後期,沒有大的戰事)。

大致算起來,魏軍在祁山漢中一線布防20萬人不成問題。

還有一個致命問題,蜀道難,軍糧運輸是大麻煩。

第四次北伐,李嚴就是因為糧草跟不上供應,把諸葛亮騙回成都。

看過淮海戰役軍史我們知道,我軍60餘萬,國軍80萬,雙方實力相差不大,但我後方支前民工高達220餘萬,3個半民工服務一個戰士,戰後陳毅感慨是支前民工的膠皮輪車、手推車打贏了淮海戰役!孟良崮戰役,我軍20萬,74師3萬多人,我參戰部隊常備隨軍民工7.5萬,二線民工15.4萬,臨時民工69萬,仗為什麼打贏明白了吧!

以蜀漢時期的四川交通運輸條件,5萬軍隊出征,輜重押運部隊絕不會少於5000;而後方大規模徵集軍糧所驅使的民夫不少於10萬。

對於總人不過100萬,成年人口不會超過50萬的蜀國,絕對是超級負擔。

以如此單薄的國力去和魏國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

為什麼孔明還要頻繁出兵呢?

我們來看諸葛亮五次出征伐魏,還有一次是抵禦魏軍進攻(泛稱「六出祁山」,只有兩次是出兵祁山)。

這裡面真正的戰略決戰態勢,只有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戰役算得上,但也是對甘肅隴右之地的爭奪,遠遠談不上進兵中原。

其餘三次都是局部小型戰鬥②,第五次剛拉開決戰的態勢就因孔明病逝而結束。

這樣,第一個問題答案就很清晰:以蜀國實力絕沒有北伐中原的宏圖,出兵目的是為了爭奪隴右地區(甘肅),獲得戰馬、糧草、兵源、領兵官等(姜維就是曹魏天水人)。

接著就可以回答第三個問題了。

如前所述,蜀國北伐的根本戰略在於隴右,以此目的的北伐,自然不需要子午谷出奇兵襲擊長安。

即便攻下長安,曹魏必以傾國之力攻擊蜀漢,蜀漢必敗,局面無法控制。

這一方略也為「荊州集團」歷任繼承人堅決貫徹。

出於集團利益的政治戰略,自然不會告之劉備嫡系武將魏延,文長還以為奇技不用,牢騷滿腹。

陳壽說諸葛短於用兵,長於治國⑥,此說有一定道理。

但以諸葛之智慧,不會聽不明白魏延奇襲在軍事上的高明之處。

那麼到第二個問題,第一次北伐時,當時軍中都覺得應該是宿將魏延、吳壹擔任先鋒,諸葛亮力排眾議,讓從未真正帶過兵的馬謖擔任先鋒大將,為了什麼?

回到蜀漢帝國的政治組織。

如同時下流出的「西山會」、「石油幫」一般,具體而言,我們知道,西蜀是劉備從荊州率領部隊征服的,這裡就有一個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原屬劉璋的官僚系統)矛盾。

除了以上兩大政治組織之外,還有兩個利益集團,一個是本地蜀人集團(譙周為首)是被打壓的,從略。

另一個是跟隨劉備打江山的紅色嫡系集團(簡稱劉家班),以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黃忠、馬超、糜竺、糜芳、劉封、簡雍為代表。

劉備在世時,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關係,益州集團的法正、李嚴、劉巴(曹魏舊部投於劉璋)、黃權、彭羕等都得到了重用。

劉備死前託孤,安排了李嚴與諸葛亮同為顧命大臣,並且授予李嚴軍權,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劉家班」更不用說。

劉備死後,這個局面被打破。

李嚴的軍權隨著諸葛亮北伐,實際被架空;在第四次北伐,李嚴犯了錯誤被貶為庶人。

法正很早已去世,劉巴在劉備死前一年去世,黃權在劉備伐吳戰敗時,被迫降魏;彭羕因意欲謀叛被誅殺。

因此,益州幫在李嚴被廢之後大勢已去,還剩一個董允(曾當過劉禪的太子舍人)以及吳壹(劉備的大舅子)。

而荊州集團(以荊襄九郡而算),領袖人物諸葛亮自不必說。

蔣琬,荊州零陵郡湘鄉人,跟隨劉備入蜀;楊儀,荊州襄陽郡人,後私自投奔關羽,任為功曹,遣至成都獲得先主重用;龐統,荊州襄陽郡人;諸葛亮在《出師表》提到的將軍向寵,荊州襄陽郡宜城縣人;郭攸之,荊州南陽郡人;費禕,荊州江夏郡人;最後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馬謖,荊州襄陽郡宜城人。

看看這個花名冊就明白了,這個「荊州幫」陣容有多麼滴豪華!

一出祁山之時天水三郡降蜀,孟達又欲叛魏,曹魏大軍未到,贏面很大,諸葛自然要讓馬謖積累軍功。

即使在馬謖被圍的消息傳來時,諸葛亮想到的接替人選也是楊儀,而不是魏延吳壹,可見諸葛「荊州幫」的圈子觀念是有多深

再回答第四個問題,魏延資歷、軍功官職、爵位在蜀漢無出其右③,是後劉備時代「劉家班」的帶頭大哥,但這個派系不為諸葛亮所喜。

若交魏延帶回大軍,那就是將權力系移交「劉家班」,這是孔明不願看到的。

所以諸葛遺命安排楊儀、費禕、姜維形成三人軍事小組,魏延斷後,並稱魏延要是不同意,就請他自便。

明知魏楊兩人已成水火,此舉甚為冒險,為了「荊州幫」利益,孔明對魏延只能選擇「GAME OVER」。

儘管魏延非諸葛直接殺掉,但上將魏延身首異處,費禕更於其後陰死了楊儀,蜀國人才凋敝,諸葛丞相始難辭其咎。

(詳見拙作《是誰殺了魏延,動機推理幫你解破千古冤案》,可回看本號)

我們再通過分析發現一個事實:屢次北伐,軍權牢牢掌控在丞相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幫」手中,執政不會出現任何變數。

換句話說,如果「荊州幫」不北伐,會怎麼樣?

史上多稱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如魚得水。

事實上,劉備在世時,已經對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有所防備,絕不是如魚得水。

劉備初征西川,帶的是龐統,沒帶諸葛亮,說是因為必需諸葛在荊州看家;龐統死後,其實可讓諸葛亮繼續鎮守荊州,關羽隨軍戰西川,劉備也沒這麼做;劉備稱王時,任用劉巴負責起草詔書文案,任用法正做尚書令,主要負責制定蜀國法典《蜀科》,身為軍師的孔明好像只摻和了一下。

法正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有人向諸葛亮告狀,諸葛亮一笑置之(他也管不了,法正受恩寵正深);劉備征東吳繼續沒帶孔明,孔明勸阻不了,還感嘆若法正在,必能勸阻劉備,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已遠超諸葛亮。

劉備死前,為保下自家的蜀漢帝國,精心布局,並且嚴重懷疑諸葛。

他不僅安排「益州幫」老大李嚴做尚書令(行政長官),還掌軍(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劉家班」宿將趙雲一同託孤(以趙雲之忠,大概是保護阿斗的最後一道防線)。

臨終前玄德對孔明說,卿若覺得我的兒子能輔佐則輔佐,若是阿斗扶不起來卿可自代。

這話分量重極了,難怪孔明汗流浹背。

皇帝位子豈可讓與他人?正如朝鮮金家兩代領導也不會找一個大將做接班人。

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有所提防的。

甚至,連刀斧手埋在兩側也未可知。

若是龐統、法正這兩人能活長點,李嚴、劉巴再識相一點,諸葛亮在蜀漢政治局的排名可能要退到四五名之後,局勢非常地不妙。

按劉備政治遺囑,以益州幫為首掌握軍政,劉家班協助,荊州幫接掌的是部分行政權,你說不北伐能行嗎?

劉備在世時不計出身選拔優才⑤,尚能平衡各方勢力。

諸葛亮掌國之後,「荊州幫」獨大,其他政治集團難以安撫,怎麼辦?轉移國內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外實行侵略,你說不北伐能行嗎?

結語:丞相諸葛亮結黨營私,以非組織政治行為治國,帶來的副作用明顯,蜀中人才凋零匱乏。

三國HR模式,除去世家名門子弟外,多為相互舉薦制(科舉制直到隋朝才開始)。

隨著「益州幫」淡出執政舞台,魏延死後「劉家班」徹底失勢,只有「荊州幫」相互提攜共同奮鬥。

「土著黨」不受待見,但他們對外來幫也從來沒有好感,這點可以從蜀軍竟然實施輪換制度可見端倪。

遠征軍定期輪換,對於前線部隊難度很大,裝備、戰鬥序列、基層指揮系統的交接繁瑣而周密,對於正在作戰的部隊來說就更不可能,說難聽點話,這是丞相在忽悠蜀國老百姓。

為什麼會這樣?大概只能因為蜀人對於蜀漢帝國骨子裡不感冒吧,打三個月仗可以,久了莊稼誰種?格老子們就不奉陪了⑦。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一俗語,成為印證「荊州幫」貪婪短視的入門口訣而永久流傳(順便說句,廖化也是荊州襄樊人)。

說到底,帶頭大哥兼容並蓄的尺度,決定一個利益集團所能走的長度。

注釋

①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三國志.魏書》

②第二次北伐是爭奪陳倉,蜀軍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不得已又退回漢中;第三次北伐,蜀軍占領了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兩郡,諸葛自引兵回師。

第四次北伐祁山,司馬懿知蜀軍軍糧不多,憑險堅守。

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

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便是諸葛亮到五丈原,本想有所長圖,分兵渭水屯田種麥,並約東吳一起攻魏,無奈吳兵先敗,隨後諸葛病逝軍中。

③魏軍大規模攻擊漢中,魏延以偏師襲擊涼州,大破費瑤、郭淮,曹魏被迫撤軍,魏延以此大功升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假節(地位僅次於諸葛亮,侯爵等級為蜀漢最高等級縣侯,超過諸葛亮的鄉侯);陳倉爭奪戰中斬殺魏軍大將王雙,是魏延;司馬懿使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退守。

④《三國志.蜀書.魏延傳》「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⑤劉備苦苦追尋的人才劉巴,辛苦程度遠超三顧茅廬。

劉巴從荊州逃到安南,後來又逃到益州劉璋,沒想到被劉備堵在了益州,被迫當了部下之後,劉巴發揮了水平。

降將嚴延、黃忠,包括來投奔的馬超都受到了重用,他選中的大將也出人意料,如魏延。

劉備對於諸葛亮挑中的心腹看不上,如馬謖,反覆告誡不可重用。

事實證明,劉備作為蜀漢集團公司董事長,在用人方面高出諸葛亮一籌。

諸葛亮一選馬謖錯誤,二選楊儀錯誤,三選費禕錯誤。

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⑦有資料表明,由於諸葛亮連年出兵北伐,兵員不足,遂調各郡兵補充北伐部隊,然而各郡大約是以各種藉口為由而拒不發兵,形成了「多不相救」的局面。

諸葛亮死後,軍隊中大量的士兵和職業兵戶更是紛紛逃亡,做為地方長官的呂乂,數年中僅在一個蜀郡就查出了萬餘名逃避兵役者。

至蜀漢後期姜維北伐期間,蜀漢已經出現了「經其野民皆菜色」的景象,可見連年北伐對蜀漢經濟造成的傷害之大

作者李天軍系騰訊大家、新浪讀書籤約專欄作者。

公眾號三鐵.id:santie9957

子曰:讀而不訂,未知其可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讀三國︱諸葛亮的眼中釘,其實死得好無辜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

諸葛亮不願稱帝背後的六大顧忌

關於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稱帝的爭辯,當今網絡上很多人拍磚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實上他最終的卻並未稱帝來爭辯,我們現在就來看看諸葛亮不稱帝的真相吧……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