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會嗤之以鼻:劉備是給結拜兄弟關二爺報仇的。
沒錯,關羽確實是被東吳所殺。
但劉備伐吳之時,離關羽被殺已經過去了兩年。
劉備身為一國之君,縱使再怎麼感情用事,兩年的時間,相信也足夠讓他冷靜下來,分析利弊得失。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劉備不顧群臣們的苦苦勸阻,而一定要揮兵東進,攻打東吳呢?我們不妨從劉備自身的視角來嘗試著剖析,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簡而言之,就一條,劉備有著奪取天下的雄心壯志。
他之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圖的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也並非他口口聲聲的「匡扶漢室」,而是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劉備多年打拚,好不容易占據了益州之地,不想卻被孫權偷襲了後路,讓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丟失對於劉備而言是極為被動的。
益州偏安西南,自保尚可,然而想要問鼎中原就必須以荊州為基地。
(此後諸葛亮六出祁山,數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益州只適合偏安,不適合進取,縱使蜀漢占據漢中之地,也不能改變其最根本的守勢地位)
因此,就這一點而言,劉備就必須伐吳。
奪回進軍中原的最佳根據地——荊州。
當然,劉備還不單單只是因為這個原因。
此時的曹魏已經占據了北方廣闊的土地,憑著曹操「屯田」政策的多年苦心經營。
屢遭戰亂的北方中原地區經濟已經有所恢復。
而益州之地,民寡國弱。
僅憑地勢之險,只可保蜀漢政權苟安一時,但卻不是長久之計。
經濟實力的差距使得劉備不僅沒有辦法實現他的戰略意圖,還隨時存在著被曹魏和東吳蠶食和鯨吞的危險。
因此,劉備最好的選擇就是以攻為守,這樣才能確保益州作為後方大本營的安全。
而且,東吳在孫氏兩代人的經營之下,經濟實力已經不在北方之下,奪取東吳之地,可以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從而有能力與曹魏政權爭奪中原。
從三方實力對比而言,進攻東吳也是一個很實際的選擇。
畢竟曹魏在北方已經根深蒂固,而且有著漢獻帝這樣的「人質」,不是那麼快能夠剷除的,但是東吳孫氏只是孫氏兩代人的經營,立足並不穩固,東吳內部也有著激烈的爭鬥,江東士族並不是那麼忠心於孫權。
因此,進攻東吳也是上上之選。
從戰略布局上看,如果劉備能順利奪取東吳,則可以和曹魏劃江而治,南北對峙,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這樣,劉備的勝算會遠比只偏安益州一隅來得更大一些。
因此,劉備興兵伐吳,絕非意氣用事,而是有著長遠的戰略考量的。
應該說,劉備的戰略眼光遠在諸葛亮之上。
諸葛亮只能作為劉備在治國理政能力方面的得力助手,但是就戰略格局而言,卻是未必有劉備看得長遠。
只是,劉備在戰術布局上有所不足,而且操之過急。
這也造成了他的夷陵之敗(當然,劉備這也是無奈之舉。
畢竟蜀漢的實力擺在那裡,只能選擇速戰速決,和對方的主力部隊決戰以求一舉打垮對方)。
最後遺憾地死在白帝城。
從他兵敗夷陵的那一刻,其實他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宏圖偉業,再也無法實現了。
事實上,劉備死後,蜀漢也再無進取之心,只能偏安西南一隅。
多次所謂的「北伐」根本未能撼動魏國的根基。
最多只能算是一種攻勢防守罷了。
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解析三國人物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3(劉備,諸葛,賈詡)
前文說到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北卻曹操,西奪益州,東聯孫權,花了近12年的時間終於擁有了益州漢中荊州等地,只是你在發展的同時你的競爭對手不可能一味的任由你壯大,曹操和孫權都是...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關羽大意失荊州,難道荊州是關羽大意失去的嗎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完成漢朝的統一大業,遵循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以荊州為根據地,率領大軍假借幫助劉璋攻打張魯為由,試圖奪取益州。劉璋洞悉了劉備的意圖,於是在劉備返回的途中把劉備的軍師龐統殺掉...
歷史懸案:揭秘劉備伐吳失敗的真實原因
新春秋導讀:夷陵之戰,劉備軍團大敗而歸,劉備不久就死於白帝城。但是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能事後諸葛亮,一言斥之錯誤。當年,孫劉聯合抗曹時,也沒有多少人看好,官渡之戰時曹操也是明顯處於劣勢,戰...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