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死後蜀國國勢就衰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知道自從赤壁之戰勝利劉備得到荊州後,劉備又入川奪取益州,緊接著發兵殺掉了曹魏大將夏侯淵占領了漢中,曹操起兵復仇結果也被打的大敗而歸。
一時間劉備集團顯得無人能敵,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劉備也得意洋洋的稱了漢中王。
這段時間可以說劉備集團一直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可當關羽死後,劉備集團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
並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
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可是好景不長,東吳的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
關羽放棄攻打樊城回救荊州,反而遭到曹孫聯軍夾擊,關羽敗走麥城被俘,拒降被殺。
關羽死後,劉備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舉傾國之力伐吳,卻在夷陵被陸遜用火攻打的大敗。
此戰過後蜀國元氣大傷,只能採取守勢。
之後諸葛亮也在出師表中描述這時候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存亡之秋也!」蜀國在這以後一直靠諸葛亮苦苦支撐著,再也不具備爭奪天下的能力。
為什麼關羽死後蜀國立刻走向衰落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
荊州是蜀國極為重要的地盤,它的丟失使蜀國損失了大量兵力和人才資源,益州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屏障,從那以後益州一直受到東吳威脅。
-
關羽是一個威震華夏的全能武將,以前留他鎮守荊州曹孫兩方面都不敢打荊州的主意。
關羽之死對蜀國是重要的損失,而且關羽死後,蜀國的張飛,黃忠,法正等大批人才也相繼死去。
蜀國的人才後繼不足。 -
關羽死後,赤壁之戰的孫劉聯盟徹底破裂,雙方也打的你死我活都元氣大傷。
諸葛亮隆中對的聯孫抗曹的政策被破壞,蜀國和吳國再也無法和魏國匹敵。
魏國滅蜀國和吳國只是時間問題。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趙雲反對,舉兵伐吳的真正原因
一:時代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一代名將關羽在荊州遭到曹仁和呂蒙大軍兩面夾擊,敗走麥城,兵敗殉國。次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魏文帝,封劉協為山陽公,改年號為黃初元年,正式...
劉備兵敗後,諸葛亮大喊道:若此人不死,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劉備準備攻打益州,而派關羽鎮守荊州要地。荊州原本是諸葛亮從東吳騙來的,加上荊州又是曹操、劉備、孫權必爭之地。東吳多次派人來要回荊州,都被劉備用拖詞給拒絕了。加上孫劉又是盟友,不好意思...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大意失荊州背後的多方角逐,關羽威震華夏,曹魏、蜀漢國運之戰
坊間一直對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惋惜,對「敗走麥成」身死臨沮而悲痛,關羽失去荊州是蜀漢政權衰亡的開始,而關羽的逝去亦是蜀漢大將凋零序幕的展開,從此失去了諸葛亮《隆中對》荊州和益州兩面出兵,收復中...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
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孫權小兒早被扛去煲了
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孫權小兒早被扛去煲了,就算煲不了,也能萌一下他吧。呵呵。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這個人被影視忽視了,在新三國這個人物就幾集的數,比路人甲還少個乙!要說的三國人物是法正...
劉備沒能一統天下,最大的影響者不是關羽,而是他的義子關平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很多,今兒就給大家聊一聊三國里你不知道的事。蜀國一伙人,如果說主角的話,關羽算是一個了吧,可是影響蜀國大局的人,還真不是關羽,而是關羽的義子關平。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