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真的斬了嗎?結局有點讓人吃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的參軍馬謖,無疑是個非常出名的人物,雖然不是好名氣,主要是因為他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鎮守街亭的時候,被張合擊敗,導致北伐徹底失敗,被諸葛亮斬殺。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武將也就罷了,但是他又是諸葛亮非常器重的人,著重培養的人。

《三國演義》以及京劇等相關的文化作品,皆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么正史中馬謖真的被斬了嗎?結局是如何呢?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

兄弟五人,並有才名。

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

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諸葛亮並未聽取,以馬謖為心腹。

建興三年,諸葛亮征南中,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深以為然。

後為安遠將軍。

建興六年,隨諸葛亮北伐,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軍敗。

馬謖曾下軍令狀,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時年三十九歲。

因此演繹出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大戲,從此馬謖也可以說家喻戶曉了。

然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只不過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家之言,真的深入研究三國歷史,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兒,至少馬謖的死,存在很大的疑問。

馬謖為何被殺? 因為鎮守街亭之時,「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合所破

」而且不聽副將王平的勸解,「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最終慘敗。

所以,馬謖的罪過不是因為戰敗,而是因為不聽號令,自行其是,甚至畏罪潛逃。

《三國志·向朗傳》說:「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說明,街亭敗後,馬謖並未主動向諸葛亮請罪,而是畏罪潛逃,向朗知情不報,犯了包庇罪,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所以諸葛亮「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三國志·王平傳》也說:「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2個字:「戮」和「誅」的含義,很明顯,他們都有殺的意思,當然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頒布誅殺這樣的命令呢?

因為,《三國志·馬良傳》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說法。

可見,馬謖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沒有執行,馬謖自己就在獄中「死亡」了,沒等諸葛亮揮淚去斬,就自己死去了。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傳》、《王平傳》中所說「戮」、「誅」馬謖等,應理解為判其死罪的意思,頒布誅殺馬謖這樣的命令。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的又是:「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值得注意的是,馬謖是寫信給諸葛亮,並不是當面對諸葛亮說話,可見,馬謖下獄後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到監獄看馬謖。

如果兩人能夠見面,就沒有必要寫信了,那樣的話,口頭之言也就不一定流傳下來了,京劇《失空斬》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馬謖是死了,但是不是被諸葛亮斬首,而是死於牢獄之中, 街亭之戰,馬謖身敗名裂,為人所不齒,受盡唾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

馬謖真的是諸葛亮揮淚斬殺的嗎?

在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情節,雖然在民間也被廣為流傳,但歷史上馬謖真是被諸葛亮揮淚斬殺的嗎?存在諸多爭議。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傾盡蜀國兵力討伐曹魏。魏明帝感覺事態嚴重,便親自坐鎮...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真是諸葛亮殺死的嗎?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背後真相令人唏噓,網友:扎心了,老鐵!文/小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一段,諸葛亮北伐任用馬謖防守要道街亭,馬謖夜郎自大錯失街亭,進而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