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一個老先生,害的當今的我們都認為他是這麼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膩了有關三國電視劇的我們,包括如今正在熱播的虎嘯龍吟電視劇中,都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裡要特彆強調,《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千萬千萬千萬不能都當真。

《三國志·諸葛亮傳》確實說了諸葛亮"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王平傳》也說:"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

" 可是,《馬謖傳》卻是說:"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這其實都是陳壽的《三國志》上的記載,為什麼同一個作者同一本書會有截然不同的記載呢?

這裡最近的學者是這樣解釋的「:"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說法。

可見,馬謖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沒有執行,馬謖自己就在獄中"物故",沒等諸葛亮揮淚去斬,就自己死去了。

《諸葛亮傳》、《王平傳》中所說"戮"、"誅"馬謖等,應理解為判其死罪的意思。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的又是:"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值得注意的是,馬謖是寫信給諸葛亮,並不是當面對諸葛亮說話,可見,馬謖下獄後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到監獄看馬謖。

如果兩人能夠見面,就沒有必要寫信了,那樣的話,口頭之言也就不一定流傳下來了,京劇《失空斬》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有意思的是,《向朗傳》說:"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說明,街亭敗後,馬謖並未主動向諸葛亮請罪,而是畏罪潛逃,向朗知情不報,犯了包庇罪,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從《向朗傳》可以看出,馬謖打了敗仗後,害怕懲罰逃走了,並不是小說《三國演義》說的那樣,"自縛跪於帳前"。

應該是讓人家給捉回來的。

所以做好的解釋就是:「馬謖在街亭舉動違規,不遵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後慘敗而歸,無奈之下大軍退回漢中。

馬謖是深知自己失敗後果的嚴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潛逃,而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礙於情面或出於愛才之心,知情不報,事泄後導致他也在家賦閒達二十年之久。

馬謖最終被緝拿歸案,並被諸葛亮處以極刑,然而還未及行刑,馬謖便於獄中病故了」。

需要說明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也因馬謖受了牽連,受了髡刑(指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對犯者所實施的懲罰,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對他的一種羞辱)《晉書·陳壽傳》說"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失街亭後潛逃 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