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被《三國演義》到底演義了多少?連五虎上將和馬謖都是虛構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時間沒有定論,不過大致是在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間, 1328-1398年這期間。

三國那段歷史離我們很遠了,甚至連小說,都已經隔了6、700年了。

不過現代人多數人了解三國基本是從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中獲取的信息。

其實幾百年前也一樣,小說真的太成功了。

而《三國演義》終究是本小說,故事情節難免為了吸引讀者而改編歷史。

比如我們熟悉的這兩個故事,就是小說家編的。

趙雲位列蜀國五虎將?

常山趙子龍算是三國英雄略微特殊的存在,救幼主七進七出,白盔白甲手中一桿長槍,帶著偶像劇一般的光環。

關、張、趙、黃、馬聯名被奉為五虎上將,甚至五虎將從此成為一種專屬名詞。

可回看史書,我們發現這只不過是被羅貫中濃墨重彩虛構出來的一個稱謂。

趙雲終其一生,無論兵權或戰功比起其他四位都差了一大截。

比如劉備入蜀時,關羽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同樣有太守之職,但趙雲被留守荊州,只給了留營司馬的職位,相當於城內警備隊長。

當然救阿斗的壯舉也就在此時發生,立下大功。

再後來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其實依然不脫輔佐的色彩,可當時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是分別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的。

即便連魏延都是漢中鎮遠將軍,趙雲無法相比。

再往後趙雲又升遷了幾次,但最多也就只與魏延勉強平級。

失街亭後,雖然趙雲一支並未折損歸蜀,但因為總體戰敗,也遭到降級。

所以如果從蜀國權力排名而言,怎麼也不至於產生並稱的可能。

但這只是趙雲時運的問題,《三國志趙雲傳》中能看得出,他不光武功卓絕,計謀也不亞於其他人,只是因緣際會得不到統軍征戰的機會,於是進入了惡性循環。

大家的認知下,他也更多是一名個人能力強悍的武將。

被分配到的也多是鎮守任務。

既然是守,就很難獲得軍功,在後期諸葛亮其實相當信任他,無奈趙雲年紀已大,很難再有實際的戰果。

所以陳壽將趙雲以其他四人並列為一傳,而羅貫中也衍生出五虎將一次,都算是此人的一種肯定與惋惜吧。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說起馬謖,歷來人們腦海里都會浮現一個剛愎自用的年輕將領形象,基本知名程度要和千年前的趙括相提並論。

京劇連本戲《失空斬》是《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謖》的合稱,三齣戲故事內容前後銜接,以《空城計》最為精彩,以結尾的《斬馬謖》最為令人唏噓。

馬謖是在街亭之敗後,回到諸葛亮大營負荊請罪,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失聲痛哭,這就是所謂的「揮淚斬馬謖」。

這些劇情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九十五回,而這些基本是小說家的再加工,真正馬謖的命運遠不止這麼簡單。

其實在《三國志》中,他的行蹤散亂在不同人的記述里,甚至略有些矛盾。

《向朗傳》中原文「(馬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因為長史向朗與馬謖關係好,說街亭之戰後,馬謖並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潛逃,而向朗知情不報,從此被免職,但也悠哉地過了將近20年。

而《王平傳》里有分明寫了一句,「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

」於是有人猜測,是不是馬謖逃亡了很久,最終被抓回來以後再次進行了處罰。

但其實諸葛亮在失街亭之後十幾年便去世了。

所以王平應該是在這段時間中,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里的。

而諸葛亮無論對馬家兄弟有如何多的情誼,出於對統治穩定性的考慮,對軍法的嚴厲執行,是不容得半點馬虎的。

只是他在那時甚至沒有跟馬謖見面,所以也絕不會出現,講馬謖被推到軍門前斬首的場面了。

以上兩個故事只是《三國演義》中眾多與真實歷史情況不相符的很小一部分,時下熱播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也講的是三國故事,有些細節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轉載與合作及交流民俗,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點擊關註:2016年度文化頭條號:北京民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說《三國演義》留下的歷史誤導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時間沒有定論,不過大致是在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間, 1328-1398年這期間。三國那段歷史離我們很遠了,甚至連小說,都已經隔了6、700年了。不過現代人多數...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